山东省东营市技师学院 257000
摘 要:本文从分析技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文特点、行为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在技工院校英语课堂上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技工院校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本文的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的各类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改革不断深化,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众多技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重视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技工院校办学的“功利性”,即强调培养出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的毕业生,提高其就业率,以谋得学校的长远发展。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还是在中学阶段获得的,因此,其人文知识较为贫乏,特别是历史知识、人文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规范等都还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2.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人文素质,它包括健康情绪、适度的反应、意志健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技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稳定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大多表现为情绪容易波动,语言行为过于偏激,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中,难于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失衡。
3.技工院校自身的文化环境缺乏人文氛围。技工院校重视技术教育,校内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而且图书馆的资料也很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为保证人文素养培养的前提
1.技工院校招收学生的人文特点。技工院校录取学生的分数线普遍低于本科和专科的录取分数线,文化素养及学习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效率低,不容易接受吸纳新知识;但是这批学生大都思想单纯、品质不坏,而且更加渴望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果技工院校能根据这样的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培养体系,那么这部分学生将会优势与弱势互补,突出个体特长,更容易在踏入社会后尽快融入大环境,成为学用结合良好的有用之才。
2.技工院校所招收学生的心理特点。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心理性格上的表现大都表里不一,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个性张扬、排斥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和关心,其实内心非常孤独,极其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他人的认可。他们渴望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社交礼仪、职业道德等人文知识让他们能更容易被他人认可和接受,他们渴望以后踏入社会能走得更加自信成功。这就为我们在技工院校内开展人文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
三、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提高技工院校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作为一个培育人的神圣职业,是传递文化和精神的工作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特别是英语这样一门基础课程的教师,由于英语课程在教育中横跨时间长,课量多,更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英语教师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作品等文化产物发生直接接触,一个英语教师只能教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有丰富的有关本族语和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更须具备一名语言老师具备的文化素质。英语教师本人人文素质越高,越容易培养出拥有较好人文素质的学生。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以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提高人文素养。
2.感情化教材,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如今英语课堂上的教材、幻灯片等教学基本元素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中介,作为没有生命力的工具,英语教师应该加入自己的感情,激发其中的各类情感,丰富它们的生命力和色彩。授课方式的不同和是否投入情感,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死板的一字一句的讲授和声情并茂的讲授收到的效果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FLASH、幻灯片甚至是一些视频片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感受社会、感受情感,甚至是感受另一个民族的不同。这种直接的视觉冲突是文字有时候无法达到的,而教师的神情描述更容易吸引学生,遁入其中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战争,普通的文字描述只能让学生知道大概的场景;而一段战争惨烈场面的录像及老师的激情点评,则会让学生血液澎湃,激发向往和平的情感,于是不知不觉中便提升了学生爱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提升了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从小到大、由内而外的积累和沉淀。学生对整个民族都有很强的影响力,技工院校作为如今学校教育的重要部门,更加要求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踏上社会后有更好的个人前途和命运,对整个社会和民族有更大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李道顺 陆金燕 孙阮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利弊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
论文作者:吴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技工论文; 人文论文; 院校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英语论文; 素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