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 154002;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54002
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他们在此次发病前均无肢体活动障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银杏叶药剂、GM1药物;研究组:银杏叶药剂、GM1药物,常规护理针刺以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数据和ADL统计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数据波动幅度更大,ADL分值更高,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存在一定的效果,在研究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
关键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愈难度大,发病原因复杂,患者发病以后,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患者发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会影响日常的行动和饮食。患者患病期间,神经功能出现障碍难以恢复,严重损害患者的肢体功能。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生活压力。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神经损伤机理,匹配相应的治疗法,降低治疗风险,打破治疗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可能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充满了难度,但治疗方法一直在被研究应用。本文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数据做出分析。划分组别,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将患者进行分组。
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至75岁之间,平均(53.25±3.16)岁。研究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至75岁,平均(52.45±4.27)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在基本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病症已被确诊。了解患者的病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患者不存在记忆缺失问题,认知功能正常,但是在疾病影响下,自主生活能力有所下降。[2]
纳入研究对象时,已经排除视听障碍患者、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精神病史以及抑郁症状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医疗指导内容,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分析疾病治疗机制以及药物使用方式,保证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常规药物包括银杏叶制剂、GM1等。除了药剂使用以外,监测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血小板聚集度。
1.2.2研究组患者
研究组患者除了日常的药物使用,还要利用针刺穴位以及康复训练治疗,建立治疗周期,将一个治疗周期的时间控制为一周。(1)针刺治疗:主穴、四神聪、百会、风池、本神。配穴:查患者肝火,肝火盛针刺少府、行间、太冲等穴位。气滞血瘀者,取血海、合谷、痰浊、加足、三里、丰隆、阻窍等穴位进行针刺。肝肾不足者,取肾俞、命门、肝俞等穴位进行针刺。肾脾亏虚者,针刺肾俞、足三里、脾俞。(2)康复计划制定,写字,恢复患者的语言组织能力、手部功能。让患者抄写汉字,每日抄写50~100字。注意力集中训练,让患者观察汉字和图形,确认汉字含义和图形形状,重复锻炼之后结合患者的恢复状况,酌情增加训练难度。记忆锻炼,锻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力。选择训练内容,观察患者的记忆能力让患者说出一天的行动以及就餐时吃的食物。[3]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指标,包括NIHSS和ADL。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P值检验,当P<0.05时,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2组治疗前后均有语言、感觉、运动障碍,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对语言、感觉、运动障碍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临床症状复常率比较 例(%)
3.讨论
脑卒中患者患病因素复杂,和患者的个人情绪、肢体状况、生命体征变化都有关系。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期间,观察临床治疗数据,分析患者的治疗数据变化,匹配相应的治疗方案,提升对患者救治效果及救治成功率。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从中医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救治,脑卒中患者存在痰浊、淤血症状,气血阴阳亏虚,经络、腑脏筋骨失于濡养。传统的救治方式存在一定的治疗局限性,应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针对患者的病症因素,从患者的临床治疗反馈数据分析过程中得出结论,患者恢复较好。
对文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数据差异及临床症状复常率,最终确定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分值更低,说明患者的病情缓解效果更好;ADL评分数据评分分值更高,说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研究组临床症状复常率均较对照组恢复率高;由此可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具有应用效果。在临床医学发展应用过程中,更多的康复计划得到应用,针刺结合了中医治疗理论,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将两者结合期间,需要注意结合的时机,针刺的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时机和配穴。主配结合的取穴也能提升针刺治疗的应用价值,在康复训练方式应用过程中,需要分析患者的运动能力,找准取穴方法,帮助患者制定运动方案,分析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疾病复发因素,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使其恢复部分行动能力。中医针灸刺穴以及康复锻炼的应用给予患者更加系统的治疗方式,使其病症得到恢复,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漆丽,冯铄,刘清华.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1).
[2]李丽,白玉龙. 针刺及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70-73.
[3]郭文海,王艳,裴飞.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3):26-27.
论文作者:肖健男1,黄作义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刺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数据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