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论文_孙束

初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论文_孙束

四川省开江中学 636250

摘要:迄今为止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与心理研究方法的比较显示了它对心理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但是现今教育研究方法仍然存在概念模糊、过分强调技术手段等缺陷。未来的教育研究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整合与创新,并重视对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

关键词: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多元与创新。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教师即研究者”、 “反思的实践者”、“行动研究”等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实践者的教师, 不但要拥有教学能力, 也应提升自我的教育科研水平。相应的, 研究者的方法意识和修养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它能提高研究者的反思和综合构建能力, 提高研究者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和开拓性。方法论素养是研究人员的基础性素养, 具体研究方法是从已知达到未知的桥梁, 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教育,这个承载着越来越多期望的特定社会活动,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伴随而至的教育研究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日趋繁荣。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方法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教育研究的进展,仍有待于不断完善和创新。因此,审视方法、引进借鉴方法、创立方法、整合方法就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能否有更新更快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对教育科学各门学科理论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1]。现代教育改革中, 改变了教育科研只限于经过专门训练的科研工作者的观念, 很多一线教师写科研理论文章, 成为研究的主力军。有学者指出: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虽然在研究重点和任务上与教育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有所不同, 但在研究目的上同样必须坚持学术性, 探索教育教学中的未知领域, 以便揭示新规律, 提出新见解, 为中小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 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不少中小学教师尽管在热情地搞‘教科研’,然而兴趣根本不在研究上, 搞‘教科研’ 并非出于学术性目的, 而似乎是他们为满足某种功利性需要的必然选择。” [2] 功利性的研究行为, 凸显了浮躁的研究风气,有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情况和基本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 即使参加了, 教师的科研知识也是捉襟见肘。

在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中, 研究方法运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 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由于缺乏研究的基本素养, 中小学研究者问题意识相对缺乏, 主要表现为: 对于课题研究项目的获得有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被动, 主体意识不强。所选课题大而空, 课题重复性大, 原创性研究比较缺乏。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 这主要源于问题意识的缺乏, 没有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敏感性, 研究价值及意义不大, 甚至出现了一些假问题。部分研究者没有注意到各种研究方法的缺陷, 随意扩大了研究的可行性。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验或问卷数据时, 存在着选择能力和解释能力问题; 质化研究中存在着人际关系的把握和沟通能力等问题。

2.量化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的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内绝大多数研究采取“由上到下”的理论视野, 而根植于实践的“草根型”研究却不是很多, 研究方式表现更多的是基于理论性的解释。“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 有92. 6% 是传统的定性思辨方法。有7. 4% 的论文用量化方法, 其中6. 3%论文使用表格、百分比的一般量化方法。有少量论文应用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一般函数等传统定量方法。其他如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模型方法, 以及系统科学方法, 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数学方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至今极少有人使用”。[3]另一个表现是实证性研究的异化, “在一些同志看来, 搞实证研究不过是举手之劳: 想一个题目, 印一批问卷, 搞一个调查, 然后计算一下调查结果, 再列出一堆图表便算完事。” [4]动辄就用所谓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不管问卷设计的质量如何, 调查所选的样本的代表性如何, 一旦获得了数据, 就进行归纳整理, 运用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就得出了“ 研究”结论。

二 、教育研究方法的某些缺陷

教育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理解的加深,而且体现了人们对于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虽然教育研究方法取得的成绩令人们欣喜,但是必须看到,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运用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 对“方法”概念的理解模糊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初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定性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众多的分类方法也不符合“排他性”或“平行性”的逻辑关系[5]。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

(二)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强调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手段,而忽视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要真正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必须将其置于背景中,从其历史渊源、哲学或世界观基础入手,探讨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使用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6]。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使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三、结束语

方法本身是为研究服务的,教育研究方法也是为教育研究服务。因此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不仅是使该学科得以成立的理由,而且本身体现了对该学科的理论追求。未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经过整合与创新,必定会为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

参考文献:

[1]田学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瞿卫星.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失范与归因[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 ( 12) 50.

[3]殷伯明等著. 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83- 184

[4] 吴康宁. 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J]. 教育研究, 1992, ( 12)29.

[5]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6]徐琳.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 (1).

[7] [美] 理查德沙沃森, 丽萨汤编. 教育的科学研究[M]. 曹晓南,程宝燕译. 北京: 教育科 学出版社, 2006.

[8] 陈桂生. 略论“教育研究方法” [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 (4).

[9] 刘晓瑜.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5).

论文作者:孙束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初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论文_孙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