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损伤是军事训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共同点是以下肢肌肉为主要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小腿及足踝。本文旨在准确找出下肢肌肉损伤的发病规律、损伤高危科目、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训练成绩的各种因素,为部队预防训练伤及兵员的选材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关键词:军事训练;肌肉;伤病防治
肌肉单位包括、肌腹、腱止结构及肌筋膜、腱鞘等附属结构。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产生强大的应力,拮抗肌则被动拉伸。人体骨骼肌依其功能由相应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如高张力姿态肌含有较多的慢纤维(红肌纤维),反应较慢但耐疲劳;而多相收缩肌则含有较多的快纤维(白肌纤维),能做短促的快速收缩,但容易疲劳和损伤。由胶原纤维构成,不具有收缩能力,其作用是将肌肉的收缩力传递到骨组织。腱纤维在休息时呈波纹状,拉长时则波纹消失,过度牵拉时胶原纤维可出现微损伤,甚至发生断裂。肌肉单位损伤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但往往也是最易被忽视的损伤。本讲主要介绍肌肉单位的急性损伤。
1肌肉拉伤或肌肉断裂
1.1损伤机制
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为对抗重力或阻力主动收缩所引起的肌肉过度拉伸性损伤,是一种间接损伤,多在跳跃、用力踢腿、搬抬重物或不协调动作时发生;好发于跨越两个关节、白肌纤维比例较高的肌肉,如小腿三头肌、绳肌、股四头肌和椎旁肌等。
1.2损伤分级
(1)轻度损伤:仅有少数肌纤维断裂,有轻度炎性反应。局部有轻度肿胀和皮下淤血、压痛,主动活动和被动牵拉时疼痛加重,不影响功能活动。(2)中度损伤:有较多量的肌纤维断裂,可伴有筋膜撕裂,但未丧失肌肉的形态和功能。肌内可有血肿,压痛明显,并有轻度功能障碍。(3)重度损伤:即肌肉完全断裂。有局部出血和明显炎症反应。伤处剧痛,可摸到明显组织缺失,损伤肌肉功能完全丧失。
1.3诊断肌肉损伤
一般通过体检即可做出诊断。但有时难于判断肌肉断裂的程度,高频B型超声或MRI检查对本病有辅助诊断作用,并可作为随访手段。
1.4治疗肌肉
拉伤后应尽快采用冰敷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控制损伤肌肉的出血和水肿。24h后可采取局部热敷与理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1周,以缓解炎性反应和疼痛。轻度损伤在伤后第2天即可开始做适度的被动活动,并视肿胀消退情况逐步进行主动拉伸活动,直至肌肉收缩时不再出现疼痛;中度损伤时宜采取肌肉伸长位短期固定,以防止瘢痕挛缩而影响正常肌纤维发挥作用,血肿较大或积聚在肌膜内时应做引流减压,但也应鼓励患者尽早在无痛情况下活动和缓慢拉伸;重度损伤者大多需及早行手术修复,以尽量减小瘢痕,但少数有同组肌群可代偿其功能者,如股直肌断裂时也可不进行手术修补。
1.5预防
(1)训练中注意各部位肌肉的协同练习,促进肌群协调发育;(2)运动前拉伸各大组肌肉,可在肌肉处于拉长位后再行数次缓慢的被动拉伸;(3)防止在肌肉疲劳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和训练;(4)准备活动要充分,尤其在寒冷季节应注意做好热身活动。
2延迟性肌肉酸痛症
2.1损伤机制
多见于周期性的耐力项目训练,如越野跑,因反复运动导致肌纤维损伤。任何骨骼肌在过度运动后均会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离心运动更易导致肌肉损伤,例如在进行非习惯性极量运动和在长距离下坡跑后。
2.2诊断
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僵硬。轻者常在活动时减轻;重者疼痛剧烈,妨碍运动。肌腹与交接处症状往往较重;重症患者则以肌腹疼痛为主。有时患者还伴有全身性不适,如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体检可发现受损肌肉压痛,甚至肿胀。实验室检查:重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低钙、低蛋白血症和血肌酐升高等。
2.3治疗
以透热理疗为主,热敷可加速局部代谢速度,加快堆积代谢产物的清除。按摩损伤肌肉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亦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口服和局部应用抗炎镇痛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散。另外,适当运动和牵拉也能很好地促进症状的缓解。
2.4预防
加强训练前的运动常识教育:让战士掌握途中如何把握节奏、合理分布体力。如何保持队形,要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采用不同的步幅、步速等。②预先进行适应性训练:近年来,新战友中独生子女增多,平时参加体力劳动较少,在开始越野跑训练前最好先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以增强体能和耐力,同时也能掌握一些越野常识。③严密组织:训练前应预先选择好合适的行进路线。途中带队干部要把握好跑步节奏,尽量不要突然加速或突然减速,因为前者易导致肌肉拉伤,后者易导致相互碰撞跌倒。
参考文献
[1]夏伟恩,程琳.耐力项目常见运动创伤及防治[J].田径,2002(4):36-39.
[2]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常雨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肌肉论文; 损伤论文; 肌纤维论文; 疼痛论文; 军事训练论文; 拉伤论文; 局部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