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Ⅱ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论文_尚少红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37例患者,其中32例存活(存活组)、5例死亡(死亡组),记录患者入院1d内APACHEⅡ评分,并对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比死亡组少,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逐渐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也逐渐上升。根据ROC曲线APACHEⅡ评分判断死亡最佳诊断界点为20.60分,特异性与敏感性为96.83%、87.65%。结论:APACHEⅡ评分可预测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能判断预后,APACHEⅡ评分不低于20.60分可作为死亡预警指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预后

感染性休克又可称为脓毒性休克,是由于微生物与其毒素引起全身脓毒症,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感染性休克在危重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是危重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约25%-61%[1]。感染性休克仍是目前研究重症医学的热点与难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在国内外各种危重病评价中应用最广泛,该系统是以患者生理参数为基础,量化分析多项异常参数进而达到评定预后的目的,可预测病种较多,使用便捷。

本研究主要分析APACHEⅡ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感染性体克诊断标准[2]:①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②心率超过90次/min;③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二氧化碳分压值低于32mmHg;④白细胞水平高于12×109/L或低于4×109/L,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大于10%;⑤复苏后收缩压小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小于60 mmHg;⑥尿量减少;⑦皮肤花斑或四肢厥冷。

1.2 选取资料

从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取3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87±9.65)岁;发病原因:支气管哮喘6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胃癌术后5例,肠穿孔6例,肝破裂2例,疝囊嵌顿5例,卵巢癌术5例;感染灶:肺部合并腹腔感染8例,单纯腹腔感染5例,单纯肺部感染9例,血流合并腹腔感染7例,肺部合并血流及腹腔感染4例,坏死性筋膜炎4例。

将37例患者分为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5例。存活组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0.17±8.34)岁。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0.25±8.1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间,按照APACHEⅡ评分量表详细记录入院后患者1d内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动脉氧分压、血压、检测内环境、动脉血pH值、血清肌酐等指标最差值,缺少1项评为0分,缺少2项或2项以上者不予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描述,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判断用ROC曲线下面积描述。

2 结果

2.1 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存活组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比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为胞壁产物、微生物等侵入机体血液循环系统,使体液与细胞系统被激活,产生多种内源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对多个器官起作用,直接影响器官血流灌注,致使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发生代谢紊乱,导致器官功能出现障碍,更甚者引起多器官衰竭[3]。有资料显示[4],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能有效判断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有文献报道[5],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因素包含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体温、昏迷程度等,多个指标常导致医生设计治疗方案时不知所措。APACHEⅡ评分系统包括慢性健康、年龄、急性生理学三部分,以上三者总和为最终评分。急性生理学由心率、平均动脉压、直肠温度、动脉血pH值、氧合作用、呼吸频率、Glasgow评分、WBC、Hct、Cr、K+、Na+12项参数组成,可评估群体危重患者预后,还能预测个体死亡率。此外,急性生理学得分与患者病情关系密切,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病死概率越高。APACHEⅡ评分低于10分,死亡风险较小;评分位于10-20分之间,死亡率约50.00%;评分超过20分,病死率高于80.00%。按照APACHEⅡ评分高低预测患者病死率,优点为合理、简便、准确等,己被国际广泛应用于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均比死亡组少,且随着APACHEⅡ评分逐渐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也逐渐上升;根据ROC曲线APACHEⅡ评分判断死亡最佳诊断界点为20.60分,特异性与敏感性为96.83%、87.65%。

综上所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1d内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能有效推测预后,评分越高说明死亡率越高,20.60分可为死亡预警指标。

参考文献

[1]钱宇清.感染性休克患者CRP、PCT、cTnI、CK水平的检测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3):1817-1819.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4):344-349.

[3]李连花,商倩楠,李凌霄,等.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参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9):1952-1955.

[4]钟建,魏清兰,张力,等.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5):184-186.

[5]李忠勇,包新月,廖培军.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662-1664.

论文作者:尚少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APACHEⅡ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论文_尚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