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模式”的战略管理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宁论文,管理学论文,战略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与景宁模式的提出
(一)畲族分布及景宁畲族自治县概况
畲族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浙江省在1992年实行“撤区、扩镇、并乡”的规划中,各地的畲族自治乡镇被优先得到保留,日前共有1个畲族自治县和18个畲族乡镇。
作为本文研究样本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区于一身的农业县,也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余年来,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长期未被很好利用,前10余年成为民族贫困县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旅游、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打造“中国畲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其价值日益突显。
(二)“景宁模式”的提出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发现, “中国畲乡”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远非局限于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带来了许多收获,对全国的畲族文化和畲乡新农村建设以及其所在的省地市都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在价值不断被挖掘的同时,定位也在不断地升级,畲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显得更为迫切。那么,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与经验,能否总结提升到一种“模式”呢?笔者试图从战略管理学的视野,总结提升出对其他畲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示范借鉴作用的理论和经验,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
二、“景宁模式”的理论文献与研究思路
(一)“景宁模式”的理论文献
多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社科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例如,关于新农村建设县域模式的有徐杰舜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2006),该书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武义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石就是城乡融合,认为由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人与人的沟通和谐两个基本元素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武义模式。景宁畲族自治县所在的丽水市,是浙江省最典型的欠发达山区,相关丽水市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有:楼培忠的《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实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2005),李华的《生态移民: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丽水市小规模自然村的情况调查》(2006),李卫良的《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下山脱贫对策研究》(2002)等。这些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生态立市”、“下山脱贫”是最重要的途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对自身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采用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文献,并进行了一定的提升与拓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描述例。如在景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前的三大目标:一是“全国八强”的目标,力争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县域综合竞争力有一个全新的位次;二是“基本小康”的目标,力争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刷新,继续向小康社会迈进;三是“全市平均”的目标,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市排名中能够向前移位,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单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2.农村、农民、农业的基本特征调查相关调查。得出七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民文化素质低,村庄布局呈现“小、散、乱”,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薄弱,农村集体经济弱小,贫困人口增收难。
3.“一三四八”战略选择和战略步骤的描述。在景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三四八”战略选择,以及“三步走”战略步骤:打基础、准备期,大转变、起飞期,大发展、提升期。
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从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代表的畲乡新农村建设来看,研究虽然涉及畲族的文化、经济、生态、旅游等,但从新农村建设战略这个系统工程来看尚属于零散研究,还没有较好地总结和提升出畲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色和一股规律性,还没有立足于县域统筹发展平台对畲乡新农村建设战略做出理想的总体构思,尤其是从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不多,也不够系统,尤其尚缺少示范性研究。本文力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
(二)“景宁模式”的理论文献的研究思路
笔者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战略管理学的视野,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基本原理,在综合分析评价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归纳出之所以能成为“景宁模式”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运用战略规划原理,提出构建“景宁模式”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选择的新思路,并进行理论提升,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建议。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实证方法、战略规划过程和SWOT分析等进行研究,还采用文献检索的各种方法,搜集和处理畲乡新农村建设的资料,运用战略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和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
三、“景宁模式”的条件调查与分析
(一)制约因素与劣势
根据农村、农民、农业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劣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农村人口素质低;三是村庄布局不合理;四是产业规模难形成;五是畲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力度不足;六是资金和人才缺乏,机制欠完善。
(二)独特竞争力与优势
通过调查和SWOT分析,从“资源”和“能力”两个方面归纳出之所以能成为“景宁模式”的10个方面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这就是“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也正是这些基本元素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示了活力并形成了特色。
1.中国畲乡的县域优势。景宁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具有明显的县域优势。 “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比较成功的模式,大都是以村为单位的典型,而县一级的典型仍在探求中。县域优势表现在县域的范围大、实力强、影响大”。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构成要素齐全,包括自生性要素、再生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县域优势,不仅在于上述的县域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全省甚至全国的畲乡层面。例如,景宁可以利用县域优势,更好地进行城乡统筹,实施人口内聚外迁战略。
2.华东畲乡的区位优势。景宁是华东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景宁县毗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其周边省、市的社会经济均较发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景宁县具有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离您最近的民族县’等区位优势,正在建设中的‘景宁-云和’高速公路与龙丽温高速公路相接,区位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到杭州四小时的交通圈目标。这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集中地的同类资源相比,景宁更具有市场、人才、交通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3.文化畲乡的品牌优势。“畲族文化品牌是景宁最大的优势资源。与周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条件相比,畲族品牌又是最响亮的名片,畲族文化又是最好的特色。这为实现文化凝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有利于建设文化畲乡,发展特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弘扬和创新‘畲乡精神’,不断提升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
4.生态畲乡的环境优势。景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素有“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之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为全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和同家生态示范县,森林覆盖率79%,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境内已建水库电站近百座,湖清林茂、山水争秀、风光旖旎。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调查公布,这里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五。景宁所具备的生态环境极其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
5.绿色畲乡的农业优势。景宁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有利于进行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林产业。
6.水电畲乡的工业优势。水力、矿产、电能等资源优势明显,有利于发展以水力资源及钼矿、铁矿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其中水电蕴藏量约占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居全省首位,2004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正在建设中的丽水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扶贫工程“滩坑水电站”的主库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
7.风情畲乡的旅游业优势。景宁畲族风情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差异性。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孕育,畲族风情渐放光彩。既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粗犷朴实的畲族舞蹈,工艺精巧的刺绣编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等等,畲族风情的独特性已经成为景宁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内容。
8.劳务畲乡的“走出去”优势。景宁人漂亮,能歌善舞,敢“走出去”闯天下,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观念也较超前。加之下山脱贫和库区大移民带来的机遇使“走出去”的队伍更为壮观。以“北京超市”、“三川水电”等为龙头,“走出去”成为景宁农民创业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9.创新畲乡的政策优势。景宁作为华东唯一的民族自治县,所拥有的政策优势是周边其他县(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政策优势,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对景宁的特殊关心和支持,这为畲乡创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利用自治政策方面的诸多优势,在用足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的同时,通过转变职能、创新服务、高效服务、开放服务、重点服务、有限服务(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重点在库区新镇建设、 “百村避险”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能力。
10.和谐畲乡的民族团结优势。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设立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就是为了使畲族与其他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四、“景宁模式”的理论分析与框架
在战略管理学的视野里,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的构建过程就是战略规划过程。前面根据“战略、资源、能力和独特竞争力的关系”原理,分析归纳了之所以能成为景宁模式的10个方面的独特优势。接下来运用“战略规划过程模式中的5个步骤”原理,提出景宁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景宁模式”的战略目标选择
1.使命陈述(1)“建设新畲乡——形成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使命描述了我们要做的是新农村建设,回答了我们所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将会实现的是新畲乡的一种模式或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平衡、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谐,民族团结、城乡融合的理想境界。(2)“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的前列”,也就是说景宁畲族自治县要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模范。该远景描述了我们期望实现的状态是中中一流的畲乡。(3)畲乡精神是畲乡文化的精髓,是畲乡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20年之际确定的“纯朴厚道、坚韧不拔、兼收并蓄、敢闯天下”的畲乡精神是畲乡新农村建设价值观的集中概括。它概括了“应当如何行动,怎样去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使命”。为了便于理解传播,建议在形式上做进一步的提炼,将16个字改为8个字:纯朴、自强、兼容、开放。
2.“景宁模式”的主要目标(1)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特色的“新”畲乡,形成新农村建设景宁模式。实现“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的前列”的愿景。(2)景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国八强、基本小康、全市平均”2020年前的三大目标,简明又定量,切中了要害,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并有时限要求。(3)景宁县委、县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设定的2010年前的具体目标切实可行。
(二)“景宁模式”的战略途径选择
1.对“一三四八”战略的思考。景宁畲族自治县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之时提出了“一三四八”发展战略,即:一大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中国畲乡,建设和谐景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的前列”;三个发展战略方针是“畲乡风情名县、特色产业兴县和绿色生态立县”;四条发展途径“一是发展效益农业,打响一个品牌,做好两篇文章;二是发展工业,突出一个载体,抓好三大产业;三是发展旅游业,突出一个龙头,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四是推进城镇化,突出一个中心,带动两条发展轴”;八项发展战略举措是“基础建设、城市带动、产业振兴、体制创新、人才支撑、文化凝聚、社会和谐和生态协调”。这些战略总的看内容较丰富、全面、具体,但存在的问题:一是战略目标与战略途径没有区别开来,具体战略之间存在重复情况;二是战略体系提升不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
2.重构战略途径选择的思路。战略途径选择过程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战略的过程。要树立“大战略观”,要站在民族团结、城乡融合,建构新畲乡,走向全中国的高度,去思考、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把景宁建设成人与自然平衡,人与人和谐的新畲乡。我们认为,首先有必要确立“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重构“一三四八”战略组合。一是文化立县战略。“中国畲乡”是景宁最大的品牌,支撑这个品牌的灵魂是畲族文化, “文化立县”应是景宁无与伦比的最大优势。二是产业强县战略。产业强县几乎是所有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较多县域选择了其中的“工业强县”。对景宁来说,优势产业显然不是工业,而是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等,但又不能不发展工业。所以景宁的产业定位应该是: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兼顾其他产业的平衡发展。三是创新兴县战略。独特竞争力是由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决定的。从资源角度看,景宁适宜走“文化立县”和“产业强县”的道路;而从能力角度看,景宁更有必要走“创新兴县”之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战略管理学的视野提出的基本研究假设是“景宁模式的实质就是基于独特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模式”;通过调查和SWOT分析,从资源和能力两个方面归纳出之所以能成为景宁模式的10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运用战略规划原理提出景宁模式的基本框架,即战略目标层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主要目标”,战略途径层面首先要确立“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所以,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与经验,能够总结提升到“景宁模式”。但是,“景宁模式”仅是一幅新畲乡的速写图像,要将它画成、画好,政府有必要在宏观层面修正战略选择问题,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同时,在完善景宁模式的微观层面,要做实做好文化、产业和创新三个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