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受三个因素的互相影响,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及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限制,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此过程的起点就是认知,本文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制度如何对认知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对认知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次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安全管理
Abstract:Safety accidents are generally affected by three factors affect each other,namely people's unsafe acts,unsafe state of objec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content of the unsafe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 be effective through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ode,but the person's unsafe behavior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rocess is the cogniti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centive theory,management incentiv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affect the cogni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sonable incentive system to a positive impact on cognition,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unsafe behavior,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achieve the goal of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unsafe behavior;motivation theory;safety management
引言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事故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博德的现代事故因果连锁论、杜邦公司的调查结果[1]及日本劳动省提出的“轨迹交叉理论[2]”研究结果均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部分对策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即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3],这两种方式在短周期内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但会刺激工人的逆反心里,长周期内对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影响细微,关键在于影响产生行为第一步即认知,本文通过激励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激励制度对于认知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安全管理实例进行说明。
1、激励理论
美国学者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并且将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一般来说等级越低越容易得到满足,学者张玉平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运用及其局限一文中指出,从个人角度来讲,需求同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有关。随着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增加对于高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4],结合我国目前建筑工人特点,可将工人分为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阶段和工人、班组长、管理人员三个社会地位阶段。每个年龄段对于需求是不同的,70后对于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占主导地位,80后对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90后对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每个社会地位对于需求也是不同的,工人对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占主导地位,班组长对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管理人员对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因此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社会地位对需求的差异性,合理制定激励制度。
2、建立激励制度
马红玉[5]对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激励因素进行研究后发现激励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薪酬、工作环境、社会保障、与同事关系、与上下级关系、培训学习及升值空间。李智伟[6]对新时代农民工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物质、精神及激励机制的保障是影响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结合马红玉和李智伟的研究成果及工人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激励制度。
⑴ 物质激励
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们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奖励虽是必要的,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必须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例如高经济报酬等激励具有暂时性的特点,无法长期保持;激励成本的增加。易于陷入等价交换的陷阱,增加工人的依赖感。因此需要进行少量多次适价进行激励。
⑵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指管理者以认识和理解员工或下属的内在心理动力系统的内容和特种为基础,采取以非物质手段为特征的、积极的和有针对性的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并将其行为目标与组织目标进行协调的过程。工人对精神激励有较强的诉求,结合工人特点,从文化与体育方面进行激励较为合理。文化方面包括新技能的培训、知识教学、邀请参与或主办文化活动。体育方面包括趣味活动及竞技性体育比赛。
⑶ 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它主要是把工作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结合管理特点可以分为岗位标兵、工种模范、优秀管理人员等荣誉表彰。
3、激励制度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分别对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是三种激励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对项目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来看,得出不同方式对于行为安全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是年龄段和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以笔者发放行为安全之星积分卡为例,通过对观察获奖者的行为发现,70后对于物质激励最敏感,80后对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最敏感,90后对于精神激励和荣誉激励更敏感。前期:物质激励的作用大于精神激励和荣誉激励,获奖者能较少的发生不安全行为,中期:物质刺激作用逐渐变小,此时精神需求增加,通过纠正以往获奖者继续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引导其做岗位榜样后,获奖者能继续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后期:荣誉需求大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月度表彰及季度表彰后,获奖者基本或几乎不产生不安全行为。
图一:激励制度与马斯洛需求的关系 图二:年龄阶段与激励制度的关系
从图一与图二来看,三种激励制度对工人的安全行为认知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观察经验来看,一种是原先认知就是正确的,此时激励后更加容易保持正确认知,持续保持安全行为,第二种是原先认知是错误的,此时正确引导后激励,并选合适的激励手段加以持续,能较好的保持正确认知并做出安全的行为。认知是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进行改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正确的认知并不能够直接减少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次数,此时需要加以激励。
4、实例
近两年,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开始开展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表彰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安全行为,通过积分卡形式进行奖品兑换,即物质激励。按月、季度、年评选出表彰模范,进行表彰即精神奖励与荣誉激励,对项目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笔者通过在项目发放241张行为安全之星卡,发放标准为个人防护用品佩戴规范、及时反映现场安全隐患、积极参加项目组织的安全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统计,时间为九月到十二月四个月。得出以下规律,具体见下图。
图三 积分卡发放情况统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个人防护用品而获得积分卡的数量稳步增加,说明此时物质激励占先占主导地位,中期通过月度表彰大会后精神激励占主导地位,后期通过季度进行岗位标兵荣誉表彰,此时荣誉激励占主导地位。然后单独对因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的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年龄因素也是影响发放数量的一个因素。
图四:年龄与发放数量的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激励对于70后一直有着长期的正向影响,但是对80后、90后产生的正向影响弱于70后,从整体来看,物质刺激在前期对三个年龄阶段的人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物质刺激在80后及90后中产生的正向影响逐渐变小。通过观察后发现,中后期正向影响80后和90后的主要是精神激励与荣誉激励,这与其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物质的需求已经远没有之前强烈,人们更多的追求的是精神追求直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激励制度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5、结论
激励制度对企业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味的追求物方面的刺激往往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人的年龄及需求,正确的激励制度能够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作用,从而减少其发生的次数,在物质激励后,需要加强对精神激励制度与荣誉激励制度的建设,精神激励从心理上会使被激励着产生精神满足,从而意识到正确的安全行为是可以被尊重被奖励的,反馈到行为上即规范自己,荣誉激励是比精神激励更高的层次,荣誉激励能够使被激励者产生模范带头作用,已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带动他人。因此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三者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正向影响工人的行为,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通元,吴超.心理学视角下事故致因与行为探究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82-85
[2]Surry J.Industrial accident research:a human engineering appraisal.Canada:University of Toronto,1969
[3]吴健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原因和管理措施[J]安全质量.2016,(31):251-252
作者简介:
1张严严 中建八局四公司上海分公司 安全员;2 鲍俊飞 中建八局四公司上海分公司 安全总监
论文作者:张严严,鲍俊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需求论文; 不安全论文; 物质论文; 精神论文; 制度论文; 荣誉论文; 认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