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教学策略论文_王瑞峰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教学策略论文_王瑞峰

王瑞峰 (河北省清河县朝阳学校 河北 邢台 0548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1-019-01

在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酸碱盐的内容及无机物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届的中考试题中也有所体现,概念多、反应规律多、实际运用多、题型多,多数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产生了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对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感到了学习的难点,以致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进行酸碱盐的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切实问题。为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收到很明显的效果。

一、酸碱盐概念的教学

在引入酸碱的概念时先展示常见的酸碱药品,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性质,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再引出酸碱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接受,最后讲解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的概念没有死框框,教师可以跟学生提一提广义的酸和广义的碱的含义,让学生有较大的认知空间,比如酸的概念,国外教材说产生质子(氢离子)的就是酸,新课标中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的物质就是酸,更多是意会,能举例子就行,到高中还要深入研究,在盐的教学中一定引导学生认识到,盐不一定都显示中性,有显酸性的盐,也有显碱性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也是重点之一,学生学习并掌握之后,能自己写出并不知道的反应方程式,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反应规律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三、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主干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的网络。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此类题频繁出现,几乎成为必考试题。因此,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知识网络的教学, 教学要靠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经常提供这样的背景素材,从中提炼相关的化学知识,以培养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或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如炒菜时在铁锅中加食醋有什么好处?蚊虫叮咬后又痛又痒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在学习盐酸时用家庭用品洁厕净中含有盐酸,它能除去厕所中的水垢,引出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了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后,立刻引入:自来水中存在盐酸,有些不法分子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骗人,你能揭开不法分子的骗人勾当吗?当学习了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时,马上引入: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在医院做肠胃透视检查身体时,要服用"钡餐"-- 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会引起中毒,解毒方法之一是服用一种泻盐硫酸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寓学于乐。

总之,教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科学方法的逐级渗透,首先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结束时帮助学生提炼出科学方法,其次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方法,最后是促进学生自觉运用科学方法。总之,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科学方法是一个需要逐步渗透和培养的过程,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验条件整体改进实验教学,积极将拓展资源中的所提炼的科学方法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教学。

论文作者:王瑞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教学策略论文_王瑞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