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东北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俄罗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 位日益突出。俄罗斯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成员国,其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与东 北亚地区密不可分。俄罗斯对东北亚的发展与安全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积极“东进”战略
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历史上,俄罗斯的发展是重西轻东,即俄罗斯把 社会发展的重心放在欧洲部分,东部即亚洲部分被忽视,加上自然条件差,长期得不到 开发,这种状况一直到苏联时期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苏联实行全国计划经济管理, 东部地区在全苏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统一的劳动分工中,被确定为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和国防工业基地。出于全国分工和国防安全的需要,东部地区处于完全封闭状态,加上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严重束缚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使该地区不仅落后于邻国,也与国 内西部地区拉开了更大的距离。
东部地区尽管落后和闭塞,人烟稀少,但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极为丰富 ,开发和发展的潜力巨大。俄罗斯从前苏联分化出来后,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振兴有赖 于东部的发展,俄罗斯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东部地区的崛起。俄从而逐渐调整国家 发展战略,从重西轻东转为实行东西并重。
俄罗斯在政治体制转型的同时,经济体制也从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普京当 政以来,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化、亚太地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化了对俄罗斯区域发 展战略的调整,使俄逐渐形成了重点开发东部地区,融入亚太的社会发展战略。俄前外 长伊万诺夫说:“我们需要亚洲各国参与俄罗斯东部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使俄罗斯经济 融入亚洲正在形成的新的经济空间。这一战略任务不仅可以推动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 会大大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注:俄刊《今日亚非》2004年第1期。)为此,俄 罗斯采取了积极的“东进”措施。
(一)恢复和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叶利钦执政的后期,俄罗斯就开始实行从独立之初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向 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的转变。俄罗斯一直把中国作为亚洲方向的优先方面, 同时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关系,恢复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从而为实行融入亚太战略 奠定了基础。这也为东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铺平了道路。
(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中央政府将地区贸易权下放给东部地区,并赋予企业自由贸易权;同时向世界,尤其 是东北亚国家开放东部地区,对进入该地区的外商、外资实行优惠政策,以大力吸引外 国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弗拉迪沃斯托克港的自由开放,不仅吸引了中、美、日、 韩等亚太地区国家的投资和大量观光者,而且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开放进程。
(三)切实落实重视东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政策上向东部地区倾斜
俄罗斯政府逐渐改变过去那种把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施政重点主要投放在西部 ,而忽视对东部的投入的政策和做法,加大了建设东部地区的力度。中央政府在政策上 给予东部地区更多的自主权,在资金上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投入。几年来,俄罗斯在远东 地区先后开工建成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长达1300多公里的阿穆尔公路动用了俄 交通部门可控资金的26%,远东水电站建设提速,并投入使用。这些项目不仅成为东部 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与远东亚洲国家联系的纽带。
二、全方位友好的东向外交
国家间双边关系是地区多边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地区形势的基本要素。俄罗斯独立 后,在社会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下,对东北亚地区国家实行全方位睦邻友好 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与东北亚地区各成员国建立了新型的国家关系。这是有 利于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和促进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中国是俄面向亚 洲的优先方面。《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中的关 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 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主要任务仍是进行与政治关系水平相符的大规模的经 济合作。”(注:见2000年6月28日《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深刻概述了俄发 展对华关系的深厚的政治及经济根源、战略重要性和主要目标。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得到了全面的长足发展。在政治上,双方在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从建立“友好关系”推进到“建设性伙伴关系”,进而确立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 伙伴关系”。两国建立了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成立了相关的合作委员会;在各自维护 主权和领土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最终解决了长期 悬而难决的边界问题,从而为中俄关系健康发展,使两国永远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好 朋友,奠定了法律和政治基础。在国际关系中,双方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单边主 义,对涉及全球和地区的重大问题经常进行磋商、协调与合作,采取共同的立场;共同 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经贸领域, 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和扩大,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双方贸易出现了强劲增长 的好势头。两国总贸易额2000年为80亿美元,2001年为100亿美元,2002年为120亿美元 ,2003年为157.6亿美元,2004年1—7月已达到114.4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则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 、军工领域的合作是中俄经贸领域合作的重点,边境地区的合作则始终是两国经贸合作 的亮点。
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稳定发展。俄日双方一直保持着高层接触和往来,促进了双方政 治关系和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特别是国际安全与反恐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的稳定发展 。尤其是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俄取得较大成果,双方签署了俄日发展行动计划 ,该计划包括扩大俄日经贸合作和加强两国政治对话等内容,成为今后俄日关系的指导 性文件。
俄日关系的重点在经贸领域。双方双边贸易额每年约达50亿美元,日本在俄投资约10 亿美元。日本是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之一。能源是俄日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西伯利亚油气资源;日本则把就近开发、利 用俄东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作为帮助解决自身能源急需、发展对俄关系和占据东北亚 地缘战略制高点的捷径和契机,不遗余力地抢占助俄开发其东部油气资源的主角地位。 由于双方互有需要,合作取得进展。日本投资的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两个大工程已初 见成效。日本积极推动的安加尔斯科至纳霍德卡港约3800公里的输油管线正在紧锣密鼓 的协商之中,并取得一定的意向性共识。围绕该输油管线的建设,日本拟拨70亿美元的 巨资,该管线一旦建成,每年将有几千万吨的俄罗斯原油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日本将 坐收巨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
但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使相互关系受到一定的制约。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横亘 在俄日之间的障碍。进入新千年,两国领土问题会谈一度出现曙光,但2002年“铃木事 件”(注:日本前议员铃木宗男是森喜朗内阁时期在自民党和议会中主管日俄关系,素 有日本“幕后外相”之称,其为普京和森喜朗穿针引线,双方曾拟采取分步走方案,俄 先归还齿舞和色丹两岛。铃木因其收受贿赂及言行不当而退出政坛。)使两国在北方四 岛问题上取得的一些共识出现波折,两国关系也受到消极影响。领土问题一直没有进展 ,成为影响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瓶颈。
俄国与朝韩的关系平稳发展。俄独立后,一改过去重北轻南的政策,一度在向西方“ 一边倒”政策支配下,又走上重南轻北的道路。在叶利钦当政中后期,调整外交政策, 在东西方并重的大框架下,注意同朝韩同时发展友好关系。普京上台后,进一步纠正过 去对外政策的偏颇倾向,与朝韩基本保持了均衡的友好关系。
普京和金正日分别访问了朝鲜和俄罗斯,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俄朝最高领导人首次 进行互访,传统友好关系得到一定的恢复。俄朝经济合作关系取得一定的进展。俄帮助 朝鲜修复苏联时期援建的工厂、港口,同时在朝鲜开办了一批合资企业,并吸收大批朝 鲜廉价劳动力到俄远东地区工作。
俄与韩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显著增强。两国保持高层政治对话,在地区问题,尤 其是地区安全问题上增强协调与合作。双方经贸关系水平更在不断提高。
俄罗斯与蒙古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俄蒙关系中,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双方的经济 合作,经过十多年的谈判,2003年底终于得到解决,双方的全面合作将重新启动和发展 。
美国不是东北亚地区成员国,但由于其在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影响,俄美关系是影响东 北亚地区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立国之初,采取向西方“一边倒”政策,首先就是倒 向美国。俄美在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美国对俄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坚持主导 北约东扩和大力向独联体渗透,挤压俄战略空间,轰炸南联盟,这些表明美实际上仍把 俄视作主要的潜在战略对手,对俄实行防范、遏制战略。俄因此调整外交战略,同美拉 开距离,双方关系逐渐降温。“9·11”事件后,美国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个时 期对外战略的中心目标和当务之急,亟需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必须谋求与俄改善关系 。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展关系与合作反恐,也是俄的战略利益所在。因此,国际反恐新 形势成为俄美加强关系的契机。2002年是俄美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一年。当年两国签署 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关于新型战略关系的联合宣言》等文件; 俄还与北约签署《罗马宣言》,其与北约的“19 + 1”机制升级为“20国机制”。俄美 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有利于双方在东北亚安全问题,尤其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 防止发生对抗和冲突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是促进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三、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及安全机制中的俄罗斯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俄罗斯
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复杂,安全形势动荡不稳,加之外部力量的干扰,地区多边经济 合作严重滞后,是世界上区域合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 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以至逐步走向一体化也将成必然趋势。该地区 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不少有利因素,有很大潜力。
东北亚地区各国都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睦邻友 好关系,为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该地区国家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世 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丰富和经济潜力巨大的俄罗斯、新兴工业国韩国以及 发展中国家朝鲜和蒙古,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不一,资源禀赋不同,经济上互补性 很强。各国双边经济关系密切,尤其是中、日、韩、俄已相互成为各自主要的贸易和投 资伙伴。这些为东北亚国家开展区域化经济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良好的 前景。现在,该地区国家区域合作意识开始增强。图们江流域合作和中、日、韩自贸区 设想开始萌生和酝酿。
俄罗斯现在积极推动图们江流域国家的多边合作,对未来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 也将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俄政治、经济转轨逐步到位,基本上摸索了适合自己国情 的政经模式,政治趋于稳定,并同所有东北亚国家发展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良好关 系。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俄罗斯亚洲部分已成为其开发、发展的重点地区,但俄 财力不足,迫切需要与东北亚国家加强合作,因此,俄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以借 助东北亚整个地区的力量来实现开发、建设东部地区的战略目标。俄西伯利亚地区是世 界上少数没有开发的地区,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其中石油储藏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 已探明储量占世界13%,森林面积覆盖率达45%,还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且地域广袤 ,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与中国东北、朝鲜相连,为多边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条件 和广阔的空间。俄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其加快融入地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 。由于俄罗斯有着参与地区经济合作的良好主客观条件和现实要求,它在东北亚业已出 现的多边合作和未来可能形成的区域合作机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二)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俄罗斯
在东北亚地区严峻的安全形势下,俄罗斯作为主要的稳定因素之一,其积极作用不可 或缺。
东北亚地区既有传统的安全问题,也有非传统安全问题,但以传统安全问题为主。冷 战结束后,该地区局势虽有所缓和,相比其他地区,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多。一 是朝鲜半岛和台海两个热点问题,始终没有降温,不时出现紧张局面;二是领土、领海 争端依旧,如:俄日北方四岛、中日钓鱼岛、日韩独岛之争,不仅涉及几乎所有地区成 员,而且短期内无法根本解决;三是日本对二战中对亚洲人民的侵略至今没有真诚谢罪 ,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不断重演,一再刺激被侵略民族的神经,特别是其欲 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野心引起其他国家的疑虑;四是冷战时期建立的美日、美韩军事同 盟在冷战结束后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在加强,是地区安全中一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要缓解和消除所有这些问题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的紧张和危机,都离不开俄罗斯。俄 在促进和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和稳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俄罗斯欲实现 振兴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营造东北亚睦邻友好地带,因此,改变了历史上一贯的 扩张战略,实行和所有东北亚国家和睦相处,友好合作的和平战略,成为促进该地区和 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其次,俄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惟一具有与美保持核威慑均势 能力的核大国,对牵制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主义,维护该地区战略力量均衡和稳定极为 重要。第三,俄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尤其作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一方, 俄积极谋求和促进朝核问题的公正、合理、和平解决。俄主张有关方面遵守《不扩散核 武器条约》,朝鲜不发展核武器,以确保半岛无核化,同时必须满足朝鲜正当的安全关 切,反对美对朝动武和以武力相威胁,不支持以任何形式对朝鲜制裁。俄罗斯的积极参 与和正确主张对于缓解朝核危机和最终促成该问题通过外交谈判达成合理解决有着重要 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俄罗斯复兴进程加快和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到位,俄将更加重视参与东北亚地区经 济合作和安全事务,并加大投入力度。可以预期,俄罗斯将在促进东北亚地区繁荣和安 全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