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探析疑难怪病两则论文_杨鹏1,张圣杰1,王崇飞1,王凯1,梁超2

平脉辨证探析疑难怪病两则论文_杨鹏1,张圣杰1,王崇飞1,王凯1,梁超2

杨鹏1 张圣杰1 王崇飞1 王凯1 梁超2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2)

(2四川省中医院老年干部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临床上常有一些疾病发病症状怪异罕见,常规的医学理论难以解释,西医检查亦未见异常,患者往往长期多方求治乏效,这些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也给医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实践证明,对于这类怪病,在施治时若能熟练运用中医脉诊,平脉辨证,往往能快速找到突破口,使疑难怪病的治疗峰回路转。很多中医经典医籍及古今中医名家都非常重视脉诊在疑难杂症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说,脉诊在所有疾病尤其是疑难怪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疑难怪病;中医脉诊;平脉辨证

【中图分类号】R2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15-02

临床上有时会碰到一些怪病,其发病症状甚是奇特怪异,而且往往其各项检查指标又未见异常,所以西医在处理这类疾病时常常是束手无策,而在中医日益西化的今天,很多中医由于脉诊不过关,往往指下茫然,遂装模作样,滥竽充数,糊弄病人,因为诊脉没底,只能根据问诊而来的症象,用些经验成方,所以在面对此类怪病时也感觉无从下手,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所谓怪病,多“怪”在其症象难以用常规的医学理论来解释,临证时若是纠结于其表象而不深入探求其本质则颇有治丝益棼之感,而中医脉诊因其在反映疾病本质上的独特优势,常使疑难怪病的治疗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而突现柳暗花明之机。兹选取两则医案并略陈管见,以飨读者。

1.上坡登高昏仆案

《黄杰熙医案?怪病》:“山西省霍州市建设银行曹恩明行长之妻王先华会计得怪病,居若常人,不能上楼、上坡,上则眩晕倒扑,十分骇人。多方医治无效,住山医院治疗近1年,B超、CT等检查不出病来,作心脏病试治之,根本无救,院方以“不知为何病”相辞,只好出院回家静养。愚诊其脉,寸口大而兼实,关尺沉迟细小,断为气血郁停上焦,难于周流中下两焦所致,上楼、上坡,则郁血上奔冲激脑部,故眩晕扑倒;走平路则无激动,故安然无恙;下楼、下坡,则气血下注,故亦平安。治之以怀牛膝、生代赭石等引血下行之药为方,一剂知,二剂已。结束近2年之休养,随即上班,适逢“九九”重阳节,又是曹行长之生日,王先华随行长等人,登上霍州市效区之最高山峰,上下自如,胜过常人,众皆赞叹[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案诚属难得一见的怪病,且在山医附院住院治疗近一年之久而无效!对于这样的怪病不要说西医,就是绝大多数中医见了怕也是毫无头绪,然而患者幸遇精于脉诊的黄师,竟以区区两剂药而彻底结束近两年的病痛折磨!

2.心脏落空惊恐案

杨婆婆的父亲,92岁,食粉蒸肉后一直不欲饮食,大便亦数日未通,近一周来无任何诱因常自觉心脏“轰”的一下突然从胸腔内掉下,发作时患者惊恐异常,急以手护胸前并俯视地面发现心未掉下方觉稍安,每日发作3~5次,西医检查基本正常,以心脏病治之未见寸效,转求数位中医皆觉束手,患者以92岁之高龄而又患此怪症,初闻之颇感棘手,不得已细揣其脉,断为弦紧而偏弱,其舌质淡红,舌苔黑黄薄腻,询之左侧胸、胁、腹处皆有胀满之感,乃悟此病实为过食肥腻致脾胃失运、腑气不通,而兼有寒邪闭郁肝经气机,同时正气不足之虚实寒热夹杂之证:其脉弦,乃肝经气机郁滞;脉紧,为寒邪阻遏;脉偏弱,是正气不足之象。脉定则病机明,病机既明,则治法方药亦随出矣,以柴平汤加大黄与之:柴胡15g,黄芩6g,法半夏10g,生晒参10g,干姜10g,生姜3大片,厚朴10g,苍术10g,陈皮10g,大黄3g,大枣20g,炙甘草6g,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湿困脾运,停食而滞的病机,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颇有疗效[2],本案中以小柴胡汤重用姜(生姜、干姜并用)温散肝经之寒滞,使木能疏土,平胃散调畅胃腑气机,少量大黄与生晒参同用则攻守兼备,通腑同时顾护正气之不足,大黄与干姜相佐相制,泄其寒实。服此方一剂后患者即排出大便数大块,而前述之怪症顿失。二诊时舌苔仍稍黑腻,因腑气已通,故于前方去大黄加大豆卷化其胃中湿浊以善其后。

3.结论与体会

相信绝大多数的医者在见到上述这类疑难怪病时多少都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然此二案却又皆能在一两剂药之内即显神效,这充分证明脉诊在疑难怪病诊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挖掘经典医籍与名老中医经验发现,脉诊,确实是一把打开疑难怪病大门的金钥匙,《伤寒论》开篇即强调“辨脉法”与“平脉法”,后诸篇皆以“辨XX病脉证病治”冠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脉是第一位,症是第二位的,足见仲景先圣对脉诊之重视!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也在其著作中不断强调脉诊的重要:“我在反复学习和应用《伤寒论》中,有个明显的感觉:倘若我理解了某一方证的脉象,也就悟透了该方证的病机,运用起来就比较有把握……我深感脉诊的重要,逐渐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论治方法[3]。”著名中医朱进忠先生在其长达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发现:“病从脉治是治疗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4。”朱老在晚年回顾自己从医经历时亦感慨:“余从医近50年,深感疑难杂病,按照脉为第一依据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至关重要!……通过近50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采用以脉为主要依据辨证论治的确是提高治疗疑难杂病疗效的好方法5。”然而由于当今中医脉诊之衰落,致使大量的疑难怪病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诚如黄杰熙先生所言:“今之医者治愈率不高,脉诊这关未突破,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原因!”故而希望广大同道在中医的诊疗中时刻不忘平脉辨证,大家共同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脉诊,以期解决更多的疑难怪病,造福苍生!

【参考文献】

[1]黄杰熙.实践脉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4-75.

[2]张保伟.刘渡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1,32(6):6.

[3]李士懋,田淑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

[4]朱进忠.中医脉诊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5]朱进忠.疑难杂病重脉诊[J].山西中医,2003,19(1):5-7.

论文作者:杨鹏1,张圣杰1,王崇飞1,王凯1,梁超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平脉辨证探析疑难怪病两则论文_杨鹏1,张圣杰1,王崇飞1,王凯1,梁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