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许娜飞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许娜飞

杭州世达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7500

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甚至一些地区为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惜主动破坏当地水资源,使得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不仅不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建设。本文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修复建设原则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进行分析,并以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为依据,从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1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1.1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一定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方法,认为改变或切断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因子或过程,并为其配置和优化内部及其与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来达到生态学尽快回复或进化为更高级水平。生态修复主体仍是自我修复,在某个限定区域内,减少人为干扰,令其自身来进行调整实现生态群落修复。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在该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管护和人工辅助,帮助自然界自身修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实现生态改善,进而实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种良性发展模式能最大限度维护和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当前所指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指除去对自然生态系统过得的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愈功能来修复,最终实现一个健康、平衡状态。这是一种新型水土保持理念,也是一种全新措施。

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健全

对于目前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给出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其涉及范围主要还是在水土保持方面,至于水生态修复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尚不健全,不仅没有明确自然生态修复建设要求,也使得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时常被忽略,导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上的不足降低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事倍功半。

2.2相关技术以及生态意识的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且在一些地区进行的水土保持和自然环境保护研究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推广力度还是存在不足。现阶段,生态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还属于较为新颖的概念,这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生态建设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还比较陌生,也经常将生态建设误认为是水土保持或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再加上生态建设意识以及相关技术推广力度的不足,不仅影响了这些地区的专业化生态建设工作开展进程,也降低了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生态修复相关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虽然国内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在一些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实验中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以及自然生态建设目标而言,其技术水平以及修复建设效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特征存在差异,使得很多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如果盲目的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全国并实施,而没有根据不同地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改进,很容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所以有关部门和技术研发团队应总结现有的技术经验,并通过全面调研以及深入的实验分析,研究出一套成熟的、可全面推广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进程。

3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原则

3.1保障水资源原生态

自然生态系统有着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在水生态修复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原生态系统水资源的保护,比如通过强化治理和保护生态系统中原本存在的植被,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质量,从而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原状,可以有效提升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效率。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对经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有效提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促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质量。

3.2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建设效果,就应重视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比如根据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加强植被的种植,以及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进程。

4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

4.1退耕还林是生态修复的重点

资料显示,从南到北,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所在地。地理学原理表面,25度以上陡坡应该是严禁开垦的,这种开垦了的坡耕地治理难度极大。国家层面上,退耕还林是生态恢复的重点,也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坚强后盾和支撑。

4.2封山禁牧或者轮流放牧

退耕主要是还林,封山主要还植被。其主要目的是恢复、保护植被,形成植被覆盖地表的格局,从而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4.3综合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想生态环境持续恢复,关键在能够使广大农牧民致富,而不再仅仅依靠放牧。所以需要国家大力进行扶贫开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牧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复了生态环境,而修复了的生态环境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这是一条治本之策。3.4?搞好生态的恢复,必须注重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生态恢复的根本保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调整农业和农业结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变革,生态修复作为一项水土保持的新举措,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其理论和实践,补充其不足。

4.4加强生态修复宣传,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缺乏足够理解与认识,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逐渐了解生态修复这种措施,接受生态修复观念,使群众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上不断提高认识,认识到生态修复是项让土地休养生息好办法,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逐步提高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为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而努力。

4.5强化监督管护机制

需对重建轻管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日常管护,不断加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督职能。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执法和管护网络,制定管护制度和乡规民约;严肃查处破坏水土保持的案件;依法审批,监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督促生产建设项目法人和企业编报、补报水土保持方案。

结语

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是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的基础,而加强相关技术以及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是保证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关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应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加强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为我国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行斌.水库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分析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2).

[2]戚世强,张芳.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7).

[3]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

论文作者:许娜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  ;  ;  ;  ;  ;  ;  ;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_许娜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