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125论文_李明钊

小针刀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125论文_李明钊

李明钊(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三楼康复科 四川 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小针刀在腰椎横突压痛点部位进行操作, 对紧张的筋膜及较硬组织彻底松解。结果:125 例总有效率为100%。提示: 药物治疗本病疗效不佳, 并常无特殊治疗方法, 用中医中药、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 但很难治愈, 其原因是难以将腰椎横突部肌筋膜劳损而变性粘连的组织彻底松开。小针刀对这些部位进行松解剥离, 解除了患处的压迫症状, 恢复其动态平衡, 从而使各种复杂症状缓解或消失。

【关键词】腰痛、外科学、小针刀【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15-02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125 cases of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Li Mingzhao Shehong county hospital Suining sichuan 629200Pick t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Method: use a small needle knife in the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pressure point position, the tension fascia and hard tissue releasecompletely. Results: 125 case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Tip:Drug treatment the disease curative effect is not good, andno special treatment, ofte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 massage therapy can relieve symptoms, such as but it isdifficult to cure, the reason is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of myofascial strain and degeneration adhesionorganization loosen completely. Small needle knife to release the stripping of these areas, lifted the affected part compressionsymptoms, restore the dynamic balance, so that various complex of symptoms or disappear.Key words:low back pain, surgery, small needle kni

2009 ~ 2014 年运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患者125 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25 例, 男73 例, 女52 例; 年龄15 岁~ 68 岁, 平均33 岁;病程1 月~ 30 年, 平均1 年5 个月; 单侧发病者23 例, 双侧发病者102 例; 急性发病者24 例, 慢性劳损者89 例, 无明显原因者12 例,以腰痛为主者43 例, 臀痛者18 例, 腰痛伴下腹部疼痛者9 例, 腰臀痛伴大腿后侧痛者45 例, 腰痛伴大腿外侧痛者10 例。查体: 腰椎横突处有明显压痛或伴有明显结节者85 例, 伴有臀中肌后缘压痛者20 例, 伴臀中肌条索状物者12 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8 例, 但加强试验阴性。X 线检查无特异性表现。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 在腰椎横突处找出压痛点范围, 在患侧横突尖部、横突间肌、椎板小关节部、骶棘肌椎板附着处、臀中肌后缘的硬结、条索或变硬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以及在腰背筋膜处可找到激痛点, 甚至波及到整个臀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针刀在压痛点部位进行操作, 紧张的筋膜及较硬组织应彻底松解, 手下阻力较大时稍用力可刺入, 穿透后有突破感, 在此层面纵行切开2 ~ 3 刀, 继续刺入达骨面进行纵行疏通剥离。在横突尖部垂直切割, 并沿横突尖端作弧形铲剥, 松解筋膜的附着点, 针刀始终不离横突尖, 椎板及小关节囊部位要小心切割, 以免刺入椎板间隙。待横突尖与周围粘连的肌肉筋膜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出针。对臀中肌后缘有压痛及臀中肌筋膜有结节状或条索状物者, 以刀口线与肌束平行刺入, 直达骨膜先行纵行疏通剥离数次, 对肌束特别紧张者可用切割法切断部分肌纤维。对腰背部肌群充分进行筋膜切开减压, 出针后干棉球压迫片刻以止血, 创可贴外覆。针刺时患者感到局部酸麻困胀并向臀部或下肢放射, 一般术后当时自觉松解部位很轻松, 腰痛明显减轻。术后当天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 预防再粘连。1 次未愈者1 周后复诊时在新的痛点再作治疗, 一般1 ~ 3 次即愈。

疗效标准 治愈: 临床症状及局部压痛消失, 腰部活动正常; 显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好转: 临床症状有改善, 局部压痛有减轻; 无效: 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善。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3 个月~ 3 年的随访, 按以上标准评定, 治愈92 例, 显效25 例,好转8 例, 无效0 例。总有效率100%。

讨 论 两侧腰三横突较长, 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中点, 横突端有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横突间肌、腹内斜肌等, 是腰椎活动的枢纽,其所承受的应力最大。L1 ~ 3 脊神经的后支穿过腰背筋膜, 位于横突的背面,L2 ~ 3 横突末端的下缘, 有一恒定的血管束, 以腰背筋膜的中层穿出, 以营养临近的肌肉和筋膜。由于长期姿势不良, 弯腰工作, 环境潮湿或寒冷使腰部肌肉劳损, 或因外伤使腰部肌肉挫伤, 使横突上附着的肌肉及筋膜受到反复的牵拉或长时间的压力作用时即引起该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充血、水肿、渗出), 局部炎症渗出刺激周围肌肉痉挛紧张。肌肉长时间受累处于紧张状态, 容易造成积累性损伤, 可能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 进而引起肌肉痉挛、变性、硬化和粘连, 产生所谓的“动态平衡失调”, 导致本病发生。

这些变化可刺激或压迫经过此处的L1 ~ 3 脊神经后支及血管束, 产生腰痛及伴随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腰椎横突综合征容易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腹痛等相混淆。检查时压痛点位置深在, 多可触及变性的硬结或条索, 压之可减轻疼痛。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 患者有时伴有下肢放射痛等神经根性刺激症状, 诊断时需排除椎管内器质性病变引过临床观察和治疗, 患者有时伴有下肢放射痛等神经根性刺激症状, 诊断时需排除椎管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疾病。作者的体会是还应与泌尿系结石、妇科疾病相鉴别, 明确病理部位。本病主要影响腰丛神经, 经过腰三横突部的L1 ~ 3 后支组成腰后丛,它和腰丛的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臀上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神经都发自同一脊髓节段。所以当腰后丛受刺激时除产生腰三横突处疼痛外, 还可反射到腰丛的其它分支, 而产生腹痛、腹股沟痛、臀部痛、内收肌痛、股外侧皮神经痛、下肢痛, 虽下肢痛一般不过膝, 但有一部分过膝, 且可到足趾。

小针刀疗法能松解腰三横突端的软组织, 解除对腰后丛和血管束的卡压, 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 建立新的代谢环境, 恢复腰部的动态平衡。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并常无特殊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 但很难治愈, 其原因是难以将腰三横突部肌筋膜劳损而变性粘连的组织彻底松开。小针刀对这些部位进行松解剥离, 解除了患处的压迫症状, 恢复其动态平衡, 从而使各种复杂症状缓解或消失。临床观察发现, 只要诊断明确, 此方法疗效好, 治愈率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于致顺. 针灸学报,1991;(l):39[2] 赖芳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2(8):216[3] 戚丽宜.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730[4] 李定明. 中国针灸,1987;(3):1[5] 石学敏. 中国针灸,1984;(5):11[6] 吴经伟. 新中医,1986;(5):35[7] 王全奇. 中国针灸,1991;(5):n[8] 周裕民.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7):421[9] 张致,等. 中国针灸,1985;5(l):6[10] 高丹枫. 北京中医杂志,1985;(2):5[11] 李陆,等. 吉林中医药,1985;(5):21[12] 杨日和. 中国针灸,1991;(l):9[13] 梁式贞,等. 福建中医药,一986;17(1):11[14] 赖芳山. 中国针灸,1992;(l):l[15]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夭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刊,1987;(1):4[16] 石学敏. 上海针灸杂志,1992;(4):4

论文作者:李明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小针刀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125论文_李明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