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弃到超越——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重构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质量论文,重构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前步入大众化的背景下,树立怎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现时代存在意义的解答。毋庸置疑,尽管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内容的演变根本上是受制于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发展,但是从研究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对质量观的理性探索,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毫无疑问它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学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质量观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从认识论上看,依赖于质量观研究的深化,而研究本身总是强调一定的方法论,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研究的深化需要我们不仅仅对质量观的思考,也需要我们对思考本身的反思。在当前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出现的下滑而忧心忡忡的情况下,学术界当在研究的进程中痛定思痛,认真拷问一下质量观研究的方法论。就研究生教育理论界来说,质量观的研究也颇有时日,但研究的思想成果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批判的武器”,甚而可能陷入了所谓的“奥康纳判定”之中(英国学者奥康纳于1957年断言,“理论”一词在教育界是一个尊称,该断言被人们称之为“奥康纳判定”)。归其原因,表现为学术界缺乏范式研究,或者即使对范式展开了研究,但研究也还只是停留在私有化语言上,各行其是,各言其是,制度性语言严重不足,导致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成果不能规范化乃至理论化。如果对中国期刊网上的关于质量观研究的文本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质量观研究较多地停留在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观的特点的探讨上。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研究从认识论上已经很难推进质量观认识的与时俱进,时代内涵的演变需要研究内容的发展,过去的结论可能会成为起点,曾经的内容将会成为前提,进而在时代的背景下引出新的内容。这种反思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研究的深化乃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大有裨益。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需要走出过去研究的圈子,在摆脱私有化语言的基础上寻找共同范式,规范研究,以形成合力,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研究的革新和发展
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研究生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思想认识上的保证。传统的研究内容集中在质量观概念和质量观的特点上,笔者认为这种逻辑上的不谋而合性不是偶然的,而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作为研究生教育思想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展开的必然结果。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需要步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质量观的概念和质量观特点的探讨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术界对什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而什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能够有一致的理解,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特点也要能够达成共识,惟其如此方可为新时期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赋予科学的内容。换言之,在21世纪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应该是将两个基本内容演变为两个基本前提。从目前来看,这种演变存在几个问题:
1.学术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探讨过多地集中在人才观上,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综合性。确实,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功能,人才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人才质量。
2.目前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特点的探讨,学术界的提法是不尽一致的,譬如多元质量观、外部质量观、特色化质量观、相对质量观等等[1]。这些不尽一致的提法,在新世纪需要做出规范性的学术表达,避免学术界再在这些问题上做出科研力量的虚掷。“随着现代尖端技术的应用,理论已不再是一些观念或辞藻,而是一些可以加以检验的真命题。”但现代教育技术学却存在很多“引导性叙述”,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很少能落实到现实的操作层面。[2]实际上,目前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特点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这些缺陷,也很难落实到实践层面。
基于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阐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学理性的规定,同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特点的诸多提法做出抽象性的总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征求意见稿)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在遵循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依据既定的社会条件,所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术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这一提法较为科学地做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学理性的规定,能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范畴进行外延上的界定,避免了人们在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时忽视了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造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学者房剑森在探讨高等教育质量时曾经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学理性规定: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同时,他还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应该涵盖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3]从这里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界定也应该是涵盖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那么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所包含的内容就相应地宽广了。
同时,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特点,既然目前诸多的提法都很难落实到现实的操作层面,我们就更有理由避免对此做出无谓的探讨,而尽可能地对诸多历史提法做出能够达成共识的结论,进而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迈上新台阶。从诸多的提法中,笔者认为可以抽象出三个基本特点: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适应性;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多样性;③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发展性。这种新提法只有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方可真正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探讨进入一个新阶段,否则,所谓的提法就有滥竽充数之嫌了。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对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特点的各种提法的抽象总结,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它还抓住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避免了提法为了求全而走向形而上学而忽视基本的特征。我国的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适应性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以适应性为本质,研究生教育自然要体现其质量的发展性基本特征,而多样化目前已成为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基本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高等教育的趋势》中指出:“多样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值得欢迎的趋势,应当全力支持。”高等教育质量同样具备这三个特点,并且在高等教育中,适应性是高等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4]
所以在新世纪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进行研究时,我们应该坚持的是两个前提,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概念和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特点在学术上达成规范性的认识,以此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才会获得更为科学的内容。我们应该从引导性的叙述中走出来,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实际,赋予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更加具体而又富有操作性的实际内容。根据前文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研究的两个前提,一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囊括了研究生教育所有的功能和活动,其中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其主要标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造和服务社会方面的质量标志也将越来越突出;其二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基本特征是适应性、多样化、发展性。基于这两个前提,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亟待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横向上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异同,二是纵向上传统意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向现代意义的演变。
提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亟待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由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范畴基本特征决定的。适应性、多样化、发展性的特征就是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是研究生教育以往所不曾有过的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必须要区别于非知识经济时代的质量观,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要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前到来,给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提出了责疑,研究生教育是不是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阶段呢?在过去,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都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是比较能够代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研究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研究生教育确实难以以现有的高等教育的框框(包括观念的和在一定观念支配下的体制等)加以认识和推进”。[5]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必须要区别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扬弃和超越
扬弃就是克服和保留,超越就是发展和创新。赋予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崭新内涵,实现质量观内容的扬弃和超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解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横向的区别和纵向的发展这两个问题。
横向上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质量观异同的逻辑出发点。从质量观引导性的叙述来说,两者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表现在适应性、多样化、发展性,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前到来使得这种引导性叙述在具体化的过程中有了差别。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提前迈入了大众化,但研究生教育并没有改变精英教育的定位,只不过它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化背景下的新型精英教育了。因此,仍然定位在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必然要区别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还是从数量上判断的,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背景还是数量上的大众化。但是,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定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更多的还是对质量的定位。而质量上的精英型教育则更多地是对人才的精英型定位。正如有学者指出,大众化倾向于“广种薄收”,为一切可选之才提供机会,而精英化倾向于“个个顶用”,体现效益。[6]所以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区别于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表现在人才的质量观上。高等教育在实施大众化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一个数量的大规模的增长,而后才注重质量的提高。[7]新型的研究生教育由于精英型定位,因而并没有放宽研究生教育人才质量精英型标准,并且精英型标准具有了以前所不曾具备的新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横向比较,是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的。但是,两者也存在较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所赋予的,而这种一致性也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传统的质量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变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正处在重构过程之中。
纵向上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临着重构的必要。在精英型定位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也必须抓住大众化的背景。纵向地比较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就必须对传统的质量观进行扬弃,以赋予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崭新内容。
1.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质量坚持精英型标准,这种精英型标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获得了更广泛的意义。研究生教育从当前来看,精英型人才的标准更应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或者说创业能力。正如有学者所指出,“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不能影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部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进入‘985工程’和部分‘进入211工程’的高等院校稳定本科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正是基于这一认识。”[8]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关于该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拓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已经不能再用精英阶段的质量要求与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了,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伴随着质量观的演变同样获得崭新的内涵。
2.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必须要有数量的较大幅度的增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身就是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是教育民主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阶段。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其数量的扩张不仅仅是对教育民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知识经济的推波助澜,让研究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人才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充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教育的本质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具有推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人进步这两个基本功能,而推进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是通过研究生教育机构培养人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精英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固然要坚持这一标准,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造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功能的实现方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而也将给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带来了另外两个依据,单纯地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判断教育质量已经不合时宜。由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将有较大增长,研究生教育外延式的发展将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将更能在较短时期内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必将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相应得到调整,并且这种调整将以多样化为目标。
4.多样化将成为新阶段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向,主要表现在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学位类型、管理结构、生源结构、地区分布、办学结构等等的多样化。对研究生教育结构多样化的探讨,就能够赋予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多样化的具体内容。学术界要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范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就必须要将工作深入到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方面。譬如研究生教育的地区分布,在大众化时代,中国必须大力发展西部研究生教育;学位类型上则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必须走出“引导性叙述”的圈子,体现适应性、多样化、发展性的质量特征,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具体质量问题的解决具有特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