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英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_斯大林论文

1945年英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_斯大林论文

1945年英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联论文,英美论文,因素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6-0047-0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露出胜利曙光,各国政治利益、国家利益实现的问题逐渐 浮出水面,围绕这一问题的斗争成为各国外交活动的主线。英美正是由于利益的不同, 对苏联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一、实力的变化——英美利益不同的原因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三大盟国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苏联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政治影响加强。凯南对其赞叹不已:“由于战时巨大的成功 的努力,苏联在战后享有极高威望。”[1](P439)同时,苏联把这一影响带到了东欧、 东南欧,使欧洲形成政治反差:苏维埃和资本主义的对峙。另外,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大 增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所以,保护本国安全和既得利益成为苏联的对外目标 。

与苏联不同,英国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走出这场战争的”。[2](P14)英国在 战争中损失了73亿英镑,出口贸易比战前减少了2/3,海外债务达33.55亿英镑,几乎“ 把十九世纪帝国主义的遗产和威力挥霍殆尽”。[3](P35)而且欧洲形势的变化也不利于 英国。因此,如何维护大英帝国既得利益,保持欧洲力量的均衡,成为英国政府首先考 虑的问题。而“英国在欧洲物色不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强国来抵挡俄国这个新兴的强国时 ,它就会利用美国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英国领导欧洲的这个传统政策”。[3](P38)

这时美国的角色使它与英国的目标并不合拍。美国深知自己对英国的份量,更了解苏 联在欧洲战场结束后对美国的意义。虽然美国自知拥有独一无二的经济、军事实力,但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数量上的优势使它不得不求助苏联参加作战。保持三大国的团结、 迅速结束欧战,成为美国当务之急。这样,围绕着欧洲安排问题,三国召开了雅尔塔会 议和波茨坦会议。这两次会议充分暴露了三国各自利益所在,也体现出苏联对英美利益 的影响。

二、苏联因素——影响英美关系

1945年2月,三国首脑各怀心思来到了雅尔塔。

美国想尽快结束欧洲战事,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并在苏联支持下建立联合国。为 此,美国决定做调解者,协调苏英在欧洲的争议,适当满足苏联的要求。

英国由于实力的变化和欧洲的既成事实,采取现实政策,既希望东欧界限尽量东移, 保持西欧的战略优势,又要防止苏联战后向巴尔干南部渗透,实现与苏联达成的在巴尔 干地区的谅解和划分的势力范围,保护它在地中海和中东的利益。但由于美国已事先表 示:“美国在巴尔干的利益将丝毫不受英俄两国协议的影响”,[4](P654)英国不得不 弱化它与美国在东南欧的潜在分歧,把注意力集中在德国问题和波兰问题上。英国决定 利用美国的力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苏联鉴于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经过波兰入侵本国这一教训以及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群起而攻之的事实,主张建立“安全地带”以实现安全利益。苏联决定以既有的优 势向英美提出条件。这样,雅尔塔成为三方斗争的舞台,会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苏联 对英美双方利益的实现产生的不同影响。

会上颇具争议的是波兰边界和政府组成问题。这时,苏联在波兰的优势非常明显:控 制了波兰全境并建立了卢布林临时政府。虽然波兰流亡政府被西方承认,但仍客居英国 。对此,英美两国均有认识,“由于军事情况所造成的结果,问题不在于英美允许俄国 在波兰做些什么,而是在于两国能够说服苏联接受些什么”。[5](P12)关于波兰边界问 题,三方对其东部边界并无异议,而对其西部边界却各抒己见。苏联建议波兰西部边界 应从什切青市沿奥得河向南,再沿西尼斯河下行划分,包括德国东部被苏联占领的部分 领土。丘吉尔对这一建议提出异议,认为波兰人没有能力管理那么多的土地。罗斯福不 想在这个不涉及美国直接利益的问题上与苏联讨价还价,没有支持丘吉尔,而是将英苏 方案折中,认为可以将科尼斯堡以南的东普鲁士和奥得河西里西亚地区划给波兰。失去 了美国的支持,英国也就没有在波兰边界问题上坚持己见。这时美国对波兰问题的关注 迫于国内几百万美籍波兰人的政治压力,更侧重于波兰政府的自由选举和政治的民主化 。会上,罗斯福提出美国不承认卢布林临时政府,认为它代表的只是波兰人的一小部分 ,波兰政府应由所有党派的代表参加。斯大林从军事的角度指出卢布林临时政府对苏军 的重要性,认为它在苏军进攻德国时保证了后方的秩序和稳定,为苏军的胜利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其意继续支持卢布林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罗斯福表现出灵活性,在谈到改 组卢布林政府时,他没有提及伦敦波兰政府的其他成员,而是提及苏联可以接受的几个 流亡民主人士加入卢布林临时政府。这一建议被苏联和英国接受,并写进雅尔塔协定: “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改组“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以吸收国内外的波兰民 主领袖”,“尽快根据普选与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举行自由和不受限制的选举”。[9](P2 48)但是,协定对新政府的卢布林派和非卢布林派的人员组成比例并无具体规定,这也 使得日后苏联操作了波兰政府的改组,达到了控制波兰的目的。对于这一折中协定,参 加会议的李海(总统参谋长)认为:“此报告伸缩性太大,苏联人可任意对此进行解释而 不会在原则上破坏协议。”罗斯福无奈地承认,这是他“对波兰问题所做的最大努力” 。[6](P248)

罗斯福在雅尔塔对波兰问题的态度只是想说明美国在这里有发言权,他把波兰问题看 作美国参与外部事务的一个象征(这与解决德国问题不同),“直接关系到美国愿意在世 界范围的基础上参加国际事务这样的问题”。[7](P566)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罗 斯福采取“避远求近”策略,使诸如波兰问题、德国问题、赔款问题等服务于他的两个 目标:让苏联确定出兵日本的日期和苏联对建立联合国的支持。所以,罗斯福认为“直 接从斯大林那里”可“取得比三国一起谈判”“更好的成果”。[8](P436)

关于强制德国赔款问题,美国从倾向苏联的角度调和英苏之间的分歧。会上苏联提出 德国应以实物赔偿,赔款总数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应支付给苏联。英国反对苏联的 建议,认为200亿美元超过了德国的支付范围,应先成立一个赔款委员会,对德国和受 害国的损失作出评估后,再制定赔款的各项事宜。美国赞同英国的成立赔款委员会的主 张,但也觉得苏联“在这一会议上已让步多多……不该使他们扫兴”,所以提议赔款委 员会应考虑苏联的建议,即使“英国不愿意同意,那就让他们不同意……”。[9](P451 )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尽量寻找与英国的共同点来显示三大盟国的团结,为建立联合国 进行铺垫。这一点体现在是否允许法国参加盟国管制委员会问题上。在罗斯福表明美国 军队在欧洲驻军不会超过两年的态度后,丘吉尔极力主张在德国的占领区中划出一块给 法国,以维持美军撤除后欧洲力量的平衡,并主张法国有权参加盟国管制委员会,理由 是战争期间“要是没有法国的力量,英国就无法单独承担在西线上对德国的遏制”。[7 ](P59)而且如果法国不参加管制机构,它的“占领区的管理问题以及与其它占领区的关 系就不能解决。”[10](P156)美国出于同样的考虑赞成英国的提议,但也考虑到苏联的 反对,不赞成法国参加对德管制机构,认为那会在内部引起混乱和不必要的争论。后经 考虑,改变初衷,认为“法国人如果在委员会以内,比起在外面来会很容易对付”。[7 ](P520)于是,主动与苏联协调,使三大国就此问题达成协议。

对联合国创始国问题,美国从中协调并倾向苏联。会上斯大林强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提出这两个加盟共和国应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英国也想把 英联邦的重要国家印度等列入其中,作为条件因而支持苏联的要求,并在会前通过外交 部常务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向霍普金斯表明立场:英国“不会同美国站在一起”。[11] (P209)罗斯福见状只得退而表示,这个问题应由“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来决定”,而 且,“美国将支持苏联的建议”。[7](P58)

对于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妥协,丘吉尔无可奈何地给予认同:“当德国人还有三四 百个师在前线作战时,如果我们同俄国人发生争吵,后果将如何?”[12](P575)这样, 斯大林成为雅尔塔会议的赢家,他利用在东欧和包围柏林的军事优势,做出与英美合作 的态度,使英美承认了苏联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

苏联因素对英美关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政治问题上,也渗透在英美的军事合作中。雅 尔塔会议后,欧洲军事形势进一步发展。4月,盟军主力渡过莱茵河,形成对鲁尔的包 围。这时,丘吉尔主张盟军应集中兵力,进攻柏林和布拉格,抢在苏军之前占领这两个 城市,以便在波兰问题上与苏联讨价还价,以军事优势达到政治目的。但是,美国军方 认为,强攻德国首都会造成美军过高的伤亡,不能为了纯粹的政治目的而牺牲美国军人 。艾森豪威尔在拍给白宫的电报中也表示了他的疑虑:“为什么首相这样坚决要把政治 因素和军事因素混在一起”,并认为自己提交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那个建议提供了很 合理的部署”,[13](P126)即从德国东部推进,把德军分割成两半,各个击破。美国政 府对此也表示支持。杜鲁门认为:应在占领区问题上承担义务,政府不应该“干涉成功 的军事行动”。

在的里雅斯特的归属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更是让丘吉尔无可奈何。的里雅斯特是欧洲 内陆通往亚德里亚海和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丘吉尔极力主张盟军应 在南斯拉夫军队之前占领该地,因为“占有它就可以在法律上构成有利的根据”,[13] (P159)可以保持英国对地中海东部的控制,维持英国在希腊、埃及和中东的势力。尽管 杜鲁门认为出于军事的需要,“在行军作战的情况下,用不着事先取得俄国的允许”占 领该地区,但也希望避免与前来这里的南斯拉夫军队开战,进而卷入到巴尔干复杂的事 务中去。因为美国在欧洲进行军事行动的前提是:赢得战争后再赢得和平,这一前提的 建立需要取得苏联的帮助和支持。铁托军队占领了的里雅斯特和周围地区并宣布对其拥 有主权后,丘吉尔怂恿杜鲁门“应采取坚决的行动,否则,我们的胜利果实就会全部丧 失”。[13](P164-165)杜鲁门一边反对丘吉尔的建议,“除非铁托的军队攻击我们,我 决不会使这个国家卷入另一次战争”;[13](P165)一边试探斯大林,认为铁托的行为“ 是涉及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和奠定欧洲持久和平的原则问题”,“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必须 坚持”,否则就会“充满危险”。[14](P237)但斯大林并未妥协,反而认为“要否定南 斯拉夫有权占领这一块他们从敌人手里夺取过来的土地,那是不公正的”,[14](P238) “南斯拉夫的正当权益将得到尊重”。[14](P251)这一次又是斯大林占据了主动,最后 三国一致同意:将的里雅斯特辟为自由港。

可见,杜鲁门上台后仍然以国家利益为重,但与前任不同,他采取妥协与强硬并施的 策略与斯大林合作。对于斯大林不实现在波兰自由选举的诺言,杜鲁门不失时机地利用 莫洛托夫的来访,讲明美国的态度:继续履行罗斯福总统所缔结的一切协定,但要“在 相互遵守协定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一种单行道的基础上”。[13](P74)“如果波兰领袖 的任何方式的商谈不能导致成立一个真正代表波兰人民的民主成分的新的全国统一临时 政府,美国政府是不能参与其事的”。[14](P220)

向苏联表明美国强硬态度的同时,美国对英国基于欧洲形势的分析也表示反对。面对 “苏联的威胁”,[15](P832)英国认为应保持英、美在欧洲的军队数量,并召开一次新 的国际会议,扭转德国投降后欧洲形成的不利局面。丘吉尔希望“杜鲁门总统在前往参 加三国会议的途中,在伦敦停留”,以使双方在有关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丘吉尔向美 国建议:首先应修改三国关于产粮区分配问题的协议。但杜鲁门表示:“正式划分的占 领区绝不能因产粮区问题而重新划分”,否则,“很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被“看作是 我们撕毁协议的行为”。[6](P376)接着,丘吉尔又提议在对东欧、东南欧的“情况满 意之前,希望美国的战线不要后退到我们目前占领的战术战线以内”,[15](P835)即英 美军队不能从所占领的苏占区撤出来,因为这一地区的问题“只有在欧洲的英美力量未 经减弱以前才能得到解决”。[15](P735-736)杜鲁门的态度却是“不能拖延从苏战区撤 出美军,以便施加压力解决其它问题”,否则“会对我们与苏联的关系极为不利”。[8 ](P376)而来自军方的压力使得杜鲁门决定主动弥和美苏之间在波兰问题上的裂痕,同 时派出霍普金斯和戴维斯分别前往莫斯科和伦敦,与苏英交换看法。斯大林深知英美在 波兰问题上态度不同,故充分利用,他抱怨波兰问题没有解决是由于英国从中作梗,“ 想在苏联边界恢复防疫线体制”,霍普金斯立刻声明:“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完全没有 任何这样的意图”,而是希望“有一个对苏联友好的波兰,并切实希望看到沿着苏联的 边界线出现对它友好的国家”。[7](P555)每当斯大林谈及英国对伦敦波兰流亡政府的 支持时,霍普金斯都不厌其烦地向斯大林强调:“我们没有以任何方式支持在伦敦的波 兰政府的愿望。”[7](P581)霍普金斯以坦率的态度表明美国与英国立场的不同,其用 意之一是想尽快解决波兰问题,使苏联确定出兵日本的日期。美苏会谈使丘吉尔颇感不 安,几次邀请霍普金斯访问伦敦,以便对会谈的内容和结果有更多的了解,但都被拒绝 。关于撤军问题,美苏又经过反复交涉,决定美军于6月21—7月1日撤出苏战区。对此 ,丘吉尔哀叹:它“在我心头敲了一下丧钟”,因为从此“苏联在欧洲的心脏地区站稳 了脚跟”。[15](P884-888)

而在同期的美英会谈上,戴维斯也表明了美国同样的立场,“如果不能保持三大国的 团结,就不会有任何合情合理的和平的前景”。[3](P36)戴维斯返回美国后写出的报告 把英国的处境描述得恰如其分,认为丘吉尔“对维护大英帝国在欧洲的地位,比维护世 界和平更为忧心忡忡”。[6](P406)

波茨坦会议争论的问题,仍旧与苏联有关,因为这时美国“最急于得到的一件事”就 是“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心”,[13](P348)为了达到目的,美国甚至绕过英国与苏联 讨论有关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的外交问题以及意大利能否加入联合国问 题。以上五国同为战败国,但战争结束时,五国所属地位不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罗 马尼亚和芬兰是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投降,被苏联完全控制后建立了亲苏政权,是苏联 “安全带”的组成部分。是否承认这些政权关系到英国在欧洲的战略问题。在讨论中, 杜鲁门表示美国愿意考虑同四国建立外交关系,丘吉尔认为这将意味着不久英美会承认 这些政府,而英国的立场是“不打算承认这些政府”。[10](P408)美国的军事需要非常 急迫,于是绕过英国,7月30日,贝尔纳斯会见莫洛托夫,表示他已找到解决四国外交 关系的妥协方案,并表示“如果这个方案稍许有点超出英国的愿望,也没有关系”。[3 ](P263)而意大利情况却有所不同。意大利投降较早,后来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成为 盟国在南线进攻德国的基地,属于英美势力范围。开始是英国控制了意大利内阁,后由 于美国资金的大量进入,美国对意大利问题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所以,引起英国的不满 。1945年6月21日,意大利组成以费鲁奥帕里为总理的新政府,美国当天发出贺电“意 大利人民终于能自由而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政治意愿”。[15](P100)意大利宣布对日作战 后,美国立即电告英国“将正式支持意大利进入国际安全组织”。英国认为这种做法“ 有欠考虑”,应该先和意大利缔结和约,然后再考虑它加入联合国,并反对美国在波茨 坦会议提出这一提案,否则,“无异是剥夺英国的权利”。[15](P101)所以,当杜鲁门 提议意大利加入联合国时,丘吉尔反驳到“意大利政府并不具有通过自由和独立选举所 产生的民主基础,而是由(美国支持的)一些自称为各党派领袖的政客所组成。”[3](P1 53)为了取得苏联的支持,使美苏在这一问题上意见相左以便自己从中获利,丘吉尔对 杜鲁门提出的国际水路“内陆化”方案,一方面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也向斯大林提议修 改蒙特罗公约,表示欢迎俄国成为一个“海上大国”,“希望看到俄国的船只在各大洋 游弋”,“使俄国拥有进入地中海的通道”。[3](P120)丘吉尔的用意是讨好苏联,以 免引起苏联在欧洲的威胁和扩张,同时,美苏水路冲突可使英国在欧洲获利。[3](P40) 丘吉尔坦言,“与俄国抗衡的将是美国,而不是一个复兴的、改组的欧洲”。[15](P46 8)言下之意当然更不是英国。所以,人们不难理解丘吉尔在战后为什么会对苏联的行为 夸大其辞,对美国又一味地迎合,其最终目的是把美国卷入“纯粹的欧洲事务中去”, 使美国与苏联陷入纠缠,从而维护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对于丘吉尔的这一用意,美国政 界也有认识。戴维斯与丘吉尔会谈后,向杜鲁门汇报时说,丘吉尔的做法是“破坏盟国 的团结,”并“加以分化和征服”。[4](P893)

三、结论

1945年的形势发展使英美两国侧重于各自不同利益的实现。英国地处欧洲,在打败德 国法西斯前夕,面对苏联在欧洲的一枝独秀的局面,政治利益显得较为突出和重要。而 美国参加两大战场作战,深知只有盟国的团结才能给美国带来现实利益。这样,苏联对 英美的政治和军事作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造成了英美在与苏联有关的问题上产生分 歧,这种分歧后来随着冷战的展开而逐渐地弥和,共同的反苏目的使双方密切合作展开 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

标签:;  ;  ;  ;  ;  ;  ;  ;  ;  ;  ;  ;  

1945年英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