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资金供求分析_银行论文

我国工业资金供求分析_银行论文

我国工业资金供需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状况论文,资金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企业是以资金为核心进行营运的,资金作为经济循环的“血液”,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信贷政策的制定和操作力度把握的“松”与“紧”,确定资金投放量的“多”与“少”,不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通货膨胀压力的大小都有直接的关系。资金问题已成为各经济部门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客观地、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当前的资金状况,是国家信贷政策决策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关键问题。

资产营运是资产配置结果的运用,资产配置结构合理,资产营运效率就高,反之,则低;同时,由于资产规模反映的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要把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对各类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因此,资产营运效率既与资产配置结构密切相关,又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工业资产配置不合理,总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获利能力低,都极大地制约了资产营运效率的改善。

一、工业资金的供需状况

近4年来,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国家在投资、信贷、财政等方面,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政策实施结果看,效果比较明显。1995年,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长呈现双回落态势,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实现了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在这种经济政策及环境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总体的宏观经济形势趋好与局部的微观经济困难加剧的矛盾并存,而在分析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的诸多因素中,往往把资金短缺看成是首要的问题。希望国家在信贷政策的操作力度上作适当放松的呼声较为普遍。

对资金供应量的分析,首先应该确定,使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资金投放的多与少。我们认为,应以其是否大体能够满足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作为评判的基本尺度。就工业来讲,一般情况下,流动资金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满足工业生产实际规模的扩大,二是满足由于物价上涨,使得同等实物量产品生产所需的资金增加的部分。在现在统计指标中,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中,既包括了工业产品实物量增长部分,也包含了物价的上涨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工业流动资金的增长大体相当于现价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就可以从总体上基本维持工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就不应出现流动资金全面或严重的紧张局面。

由于在国家每年流动资金信贷规模中,大部分是给了国有企业,因此我们首先分析近4年的国有企业资金增加情况(见表1、表2)。

表1 1992—1995年国有工业流动资产及现价产值增长情况

1992 1993 1994 1995 4年平均

流动资产增长%

18.6 33.4 17.0 14.4 21.3

现价总产值增长% 18.9 29.2 14.5 18.9 20.3

增长弹性系数0.98 1.14 1.17 0.76 1.05

表2 1992—1995年乡及乡以上工业流动资产及现价产值增长情况

1992 1993 1994 1995 4年平均

流动资产增长%

23.7 38.6 27.3 19.3 27.9

现价总产值增长% 25.5 43.2 34.4 25.1 30.6

增长弹性系数0.93 0.89 0.79 0.77 0.91

从表 1可以看出,1992—1995年资金的增长与现价产值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5。这表明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从总体上是可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

从表2可以看出,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4年中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低于生产的增长幅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资金问题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用国家银行的贷款数量来表明国家对企业资金的投入情况,已不能完全代表企业获得资金的真实情况。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开放和金融事业的迅速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已不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一个方面。初步归纳,能够增加企业资金总量的资金供应渠道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

1.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各项贷款。目前仅指人民币贷款。1995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增幅高于当期全国现价工业总产值增幅5.4个百分点。1994 年金融机构贷款增幅也高于产值增幅4.7个百分点。

2.企业获取外汇资金。外汇是企业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之外的一条重要资金来源。表现为一是1995年出口的高速增长,使企业通过结、售汇获得了较多的资金。二是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481.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49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375.2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1%。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折人民币3994.6亿元。三是国家银行对企业的外汇贷款有较大的增长。1995年,国家对企业外汇贷款和外汇委托贷款两项合计增加100多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对企业多增约330亿元的人民币贷款。上述三项合计, 企业从外汇(含外资)渠道所获得的新增资金折人民币超过7000亿元。

3.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流通,是以银行信用为后盾,由银行承担信用风险,企业可直接实现交易,这无异于增加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这项业务的开办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商业银行。 1995年。仅工商银行承兑汇票就达334亿元,比上年增加250多亿元。

4.金融机构的帐外帐。这是指金融机构经批准或为避让某些政策的管制,而在正规核算的帐务体系之外对企业发放贷款和投资。后者虽为国家金融政策所不允许,但无疑与前者一样都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5.非规范发展的财政信用。主要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用预算内的部分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无序地向企业发放贷款,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转和技术改造等。虽不规范,但却在金融系统之外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据调查,近几年这类财政信用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6.企业欠税欠息。这相当于财政和银行相应增加了对企业资金的投入。1995年,企业累计欠交工商税收比上年末增加100多亿元。 拖欠银行贷款利息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共被企业拖欠利息比上年末增加约200亿元左右。

以上这些正规和非正规的资金供给渠道中,主要还是金融机构的贷款,但其他资金供给渠道近年来发展迅猛,不可忽视。从反映社会资金供给情况的综合指标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仍在高位上运行,1995年,M2在上年34%的高增长基础上,又增长30%,远远高于工业生产增长的幅度。

以上情况说明,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当前资金供给的总量不能说少,如果仅从资金供给方面来寻找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恐怕难以找到答案。因此,必须从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分布状况入手,来弄清和回答这一问题。

二、工业资金的使用与分布状况

首先,也应承认,资金是紧张的。从宏观上看,造成工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有:

1.外资涌入过猛,配套人民币严重短缺,加剧了国内资金紧张。根据经验,每吸引1美元外资,需国内配套人民币8至15元左右,才能形成生产能力。以1994年为例,该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375.21亿美元,按 1美元需10元人民币配套计算,需要国内配套人民币3752亿元。当年国家银行的新增贷款是7790.5亿元,即外商直接投资所需配套人民币占新增贷款的48.16%。当年工业生产企业新增的贷款只有1580.1亿元, 外商直接投资所需配套人民币是工业企业新增贷款的2.37倍。而国家银行从未将配套人民币资金的需求纳入规划,如此大量的配套人民币资金是地方和企业难以落实的。由于配套人民币难以落实,不仅影响了三资企业的投产开工率及其经营效益,而且,经营政策远比国有企业灵活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旦加入角逐有限资金贷款的行列,会千方百计地获取资金,这包括高利率集资和擅自办理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等,势必加剧国内资金的紧张,部分挤占内资企业的流动资金,影响整个工业经济的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建设项目超概算、资金缺口严重且到位不及时,特别是地方自筹资金不到位。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期,有的地方靠拖欠上项目,建设项目超概算和资金安排不落实的情况非常严重,致使在建规模偏大。据国家计委1996年初测算和调查,全社会在建总规模达56000亿元,剩余工作量在28000亿元以上;主要行业的272 个基建大中型项目资金缺口近500亿元。

3.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发达。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增大,支付交易活动已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现金仍在我国流通中占居过大比例,与经济发展已不能适应。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非现金支付工具如信用卡、个人支票、汇票、电子汇兑等同步发展,个人和企业的大量交易支付通过这些金融工具的相互划拨实现,大大减少了现金在流通中的使用比例,对现金的需求总量也减少了。因而,西方国家能够从80年代以来,在长期控制通货膨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的发展时期,生产和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我国资金供需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和商业化,加上一些地区和企业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因而各方面对贷款的需求均比较强烈,在国家有限财力下,对这种资金的需求是难以满足的。因此,基于上述原因,资金紧张是必然的。其次,从近期看,两年多来,国家实行持续从紧的信贷货币政策,对资金的总量进行了适度有效控制。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物价涨幅仍居高位,资金投放前紧后松,导致多数企业在多数时间中感到资金紧张,对企业组织生产与经营确实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我们认为,从现实情况分析,资金紧张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资金的使用与占用不合理,以及资金分布的不均衡。初步分析,从工业企业领域来看,资金使用与占用不合理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短缺挪用。据有关方面测算,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有缺口,有大约15%的流动资金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截止1995年11月末,国家银行、信用社用于工业短期贷款的流动资金余额为10593亿元, 据此可测算约有1500多亿元的工业流动资金被挪用。

2.企业亏损。近几年来,工业企业亏损越来越严重,亏损额逐年上升,1992年到1995年中,工业企业累计亏损额约为2600亿元。这笔巨额亏空中,有些政策性亏损行业,财政部门以退税等方式返还企业一部分,有些扭亏为盈的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了一部分,但大部分的亏损中无论是冲销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或资本金,还是挂在帐上,都占用着企业的资金。这部分占用的资金,已经不可能再参与周转。

3.坏帐呆帐吞蚀。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归还债务,造成国家或供货企业的资金回收无望,形成了呆帐死帐。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待核销的坏帐呆帐累计约有4000亿元。

4.债务拖欠。1995年末,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已高达8050亿元,仅当年新形成的拖欠就有1700多亿元。持续漫延的资金相互拖欠,使一些企业因正常的资金无法按时收回,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并导致了整个资金使用与营运效率的降低。

5.产品积压占用。1995年末,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为4598亿元,比年初增加850多亿元,按照产品资金占用的相对合理水平测算,目前产成品资金占用中,约有20 %左右属于超正常水平, 多占用资金900亿元以上。

此外,企业资金分布不合理是导致资金紧张的另一重要原因。据银行方面的统计,1995年前10个月,企业活期存款增势减弱,比上年同期少增加429亿元,而企业定期存款却增长迅猛,比上年同期多增474亿元,增长88.5%。这反映了当前企业资金大量增加与流动性下降并存的深刻矛盾。从统计调查分析看,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分布状况大体是:产销对路、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周转相对较为顺畅,银行也愿意贷款支持,资金较为宽裕。而产品没有销路、效益差的工业企业资金周转不畅,银行严格控制对这些企业的贷款,资金较为紧张。也不否认部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从企业类型盾,近两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受益于国家的资金倾斜政策,资金较为充裕,而国有小型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资金较为紧张。从地区看,工业结构偏向轻型,并且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资金较为宽松,而工业结构偏向重型特别是老工业基地和军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资金较为紧张。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市场较旺,资金较为宽松,而生产上游产品的企业因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周转慢,拖欠又较为严重,资金较为紧张。因此,当前企业反映资金紧张,有总量上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

结合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所表现的工业流动资金紧张,有宏观从紧政策的影响,但更为突出的还在于资金的使用方面,投资挪用、企业间相互拖欠、产品积压、企业严重亏损等,是导致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业流动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据测算,由于资金使用与占用不合理,目前工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与“七五”时期平均水平相比约低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当前资金周转率能够达到“七五”水平,相对可节约资金占用约4800多亿元。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55次,如果周转次数提高0.1次,可节约资金1927亿元。 不仅如此,庞大的资金拖欠和资金占用,还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利息负担,并蚕蚀了企业的效益。1995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总额为1907亿元,比上年净增440多亿元,增长30.3%, 利息支出额相当于全部盈利额的74%左右。因此,资金问题也是效益问题。而解决当前资金紧张问题的立足点应是改善工业资金占用结构,抑制和减少拖欠与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把资金紧张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资金投入不足,而一味地强调注入资金,恐怕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标签:;  ;  ;  ;  ;  ;  

我国工业资金供求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