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已经意识到,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光是资源的差距,还有知识的差距。因此,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强调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为自主创新提供基础。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包括几个部分。第一,一个强有力的教育系统,开始于中小学扎实的科学和技术训练,最终体现为具有世界一流研究生项目的大学;第二,对研究性大学和独立研究机构从事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持;第三,在产业部门内部促进知识生产和转移的政策、项目和机构;第四,一个平衡的知识产权制度;第五,充裕的资金来源;第六,用来降低创新风险的政策。要取得成功,需要同时具备以上各方面因素,而且要将其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加入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WTO,让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变得更为困难了。一些评论者不无正确地指出发达国家是在“上屋抽梯”———他们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包括保护和补贴),已经达到了其目的,现在他们又转过身来不许发展中国家步其后尘。但是,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帮助特定产业。比如,支持基础研究是被允许的,而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中间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在TRIPs 和WTO 框架下,充分利用TRIPs 内在的灵活性,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平衡的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尤其在药物领域,要使知识产权最小地发挥作用。现在美国建立“医药基金”的做法是个好方法。新药被研制出来后,由政府买下,变成公共产品,病人可以以便宜的价格使用这一药品。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中国在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我认为,知识产权过度保护的结果是低效率、垄断,有时还会阻碍创新,损害市场经济的运转。比如说专利障碍。今天软件方面的几十万个专利已经在阻碍创新。这些专利即使读一遍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