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孩子走向社会的必修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际交往论文,必修课论文,走向论文,孩子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际交往困扰孩子成长
不久前,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对20多万名中小学生做了一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12.6%的小学生和11.6%~16.8%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人际交往问题是困扰中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被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石家庄市的学生,天津的几家相关机构曾联合对该市2万名学生进行了有关成长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亟待提高,而且年龄越大越不会交往。该调查还显示,认为自己不会交往的孩子,在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中占10%~30%,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中占50%~80%,有一半孩子认为自己有沟通障碍。
《武汉晨报》报道,武汉某中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曾对班上同学的烦恼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3.3%的人认为,同学关系不佳会成为自己的烦恼。同一份调查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与同学发生争执或吵闹时,只有近一半人会主动道歉;而30%的人即使自己错了,也不肯主动向对方道歉,还有一些同学表示会和对方绝交。
从这些调查结果和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是渴望友谊的,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与别人交流不畅,这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困扰。
孩子为什么会陷入交际困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有交往的意愿。随着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已不满足于只和父母的交往,对朋友和集体有了更多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困扰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陷入交际困境?我们来听一听家长和孩子的说法:
青山隐隐(家长):我女儿8岁了,她平时和小伙伴相处得还不错,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也知道互相谦让。但我发现她跟别人相处很被动,不能主动结识新朋友,每次到了一个新环境,总是要等别人主动和她说话、邀她一起玩才行,否则就自己在一边看着。我想这是因为孩子性格太内向造成的吧!
兰花草(家长):我儿子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老人比较宠孩子,什么都由着他的性子来。老师说他在班里比较霸道,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同学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我真担心他这种性格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孩子迟早都要走向社会,不会和别人交往,不能融入集体怎么行?
苏州洛妈(家长):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朋友对他们来说就更重要了。可也正因为家家都是一个孩子,在学校还好,一回到家大多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或是家长不放心孩子自己出去,或是周围缺少同龄伙伴,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自己独处,就越来越不会与别人交往。
小虎勤勤(四年级学生):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可是每天放学后或是放假想找同学玩,爸妈都不让去,总是让我在家复习功课。同学来找我玩,我妈妈就在一边说,“看看你们,就知道玩,一起温习功课多好”,现在同学都不爱来我家了,有时候同学们一起去玩也都不叫我,说是告诉我也没用,我又出不去。
以上家长和孩子只说出了孩子们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其实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游戏伙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和与近龄同伴的交往环境。他们常常是在家自己玩玩具或者和父母做游戏,感受不到儿童小团体游戏时的欢乐气氛,而且平时习惯了父母的呵护,更加依赖父母,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了,因而造成交往障碍。
2.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或过分关心,总是迁就孩子,什么事都替他们想好、做好,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霸道、自私、任性等行为,不懂谦让、分享,缺乏协作精神,这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受欢迎的常见原因。
3.缺少交流时间
看看孩子们的日程表,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都被家长排得满满的,写作业、学才艺、上培优班……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即便孩子有空余时间,家长考虑到安全因素,也很少让孩子自由参与户外集体活动,而有些孩子又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与同伴和家人之间的交流更是越来越少。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历,便很难积累经验,从而影响交往能力的提高。
4.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
以前小孩子的游戏多是和小朋友在外面一起踢球、跳房子,或是玩警察抓小偷等集体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建立秩序,学会谦让。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现在孩子的游戏、休闲方式更趋向于个体化,如上网游戏、看电视、写博客或在QQ上聊天……这使得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虚拟化,到了现实生活中,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而且在虚拟世界中不受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为了赢得胜利可以采取各种手段,这对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父母的影响
如果父母都不喜欢交际或是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自私、抱怨、蛮横等行为,这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还很薄弱,在与人交往时会不加分辨地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
帮助孩子摆脱交际困境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一些孩子陷入了“交际困境”,家长们要怎样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困扰,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对自如呢?行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专家给出的衡量孩子交际能力的标准吧。
1.不惧怕陌生环境,能很快适应新环境。
2.必要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3.独立性强,不依赖别人。
4.与小伙伴相处融洽,能在各项活动和游戏中成功合作。
5.善于并乐于帮助他人,懂得谦让。
6.能理解成人的意图,并能按成人的意愿去办事,同时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7.有组织能力,在游戏和学习中能起到“小领袖”的带头作用,并为伙伴们所喜爱。
8.在公开场合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9.热情开朗,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和信任他人。
家长们不妨参照以上9条标准,看看您的孩子做到了哪些?哪些方面还需要弥补?如果孩子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在此我们列举出一些帮助孩子提高交际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若想让孩子从小就乐于与人交往,亲子之间的互动很关键。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交往对象,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营造一种关爱、温暖、平等的家庭氖围,经常和孩子一块游戏、娱乐,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愉悦,他们就会有与人交往的意愿。而且这种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孩子学会理解、关爱、互助等,有助于提高孩子被同伴接纳的几率,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顺利。
2、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性格开朗、乐观、有同情心、宽容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更加顺利、更受大家的欢迎;反之,退缩、胆怯,或是自私、任性的孩子在集体中则往往会受到忽视或排斥。
很多孩子陷入交往困境都与其性格或行为习惯有关。例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家长要更多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积极创设条件让孩子与他人交往,给他们充分的交往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多给予正面评价,并对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
相反,对于过于活跃、比较有攻击性或自我为中心较强的孩子,家长要先反思是否平时对孩子太过溺爱或忽视了对其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故事、电影或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让他们了解必要的行为规则,明确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不受大家欢迎的,如果他犯规就要受到处罚,从而逐渐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法要保持一致,避免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或出现“两面派”的情况。
3、创造交往机会,扩大交际范围
孩子不仅需要与同龄人交往,也要学习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也是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的途径。对于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单元楼里的独生子女来说,去哪里寻找交流对象、扩展交际范围呢?
亲友邻里间的互动。邻里关系搞好了,等于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的周边环境。为营造和谐的邻里环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到邻居家串门,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来玩耍,这是比较安全、便捷的交往途径。亲友也是重要的交往对象,由于是亲戚朋友,关系仅次于家人,孩子同样能感受到关怀和帮助。经常性的亲友往来,既增强了亲人之间的情感,也锻炼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节假日期间,家长不妨带孩子与邻居亲友多走动一下,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到亲友家住上几天,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孩子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交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进行户外活动。经常带孩子到郊外、公园等公共场所去玩耍,让他们有机会观察、接触不同的人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与初次见面的小伙伴一起玩,或让孩子去问路、买东西等等,这也有助于提高孩子对陌生环境、人群的适应性,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
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的活动,既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协作。家长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活动,例如捐助山区儿童上学、到孤儿院服务等,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珍惜、包容、感恩,也能锻炼他们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组织家庭联盟。很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又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出去玩,那么不妨找一些与你有共同困扰的家长互相帮忙,组织一个家庭联盟,家长们轮流负责带孩子外出游玩,或在家里组织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更多的伙伴交往。另外,由于家长们的文化背景、社会工作、生活方式等不同,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方式,这有助于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指导孩子掌握交际策略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可以从最基础的打招呼、互相问候做起。如离家、回家时要和父母、家人主动打招呼;遇见熟人有礼貌地问候,学会节日祝福、礼貌用语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举止得体、态度友善,别人才愿意与他交往。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一些孩子因为不善表达、沟通,别人便无法理解他的想法,容易造成一些误会,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就身边发生的事情、新闻事件等,和孩子展开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学会面对不同意见时,能礼貌地、条理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行为来让对方认同自己,如果对方的想法是对的,就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学会灵活处理问题。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有时家长出面干涉反而会起到负作用,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则是对其交往能力的一种锻炼。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及生活中的实例,教给孩子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或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孩子自己比较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更好,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曾有一名中学生在记者采访时说:“我很少与人交流,因为见了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渐渐地,我成了‘边缘人’。”
在交往过程中,那些富于创意、主意多或是有特长的孩子,往往更能成为孩子们的中心、话题的引领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增长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孩子在与别人交流时,会有更多的话题,表现得更有主见更自信。有些家长一味要求孩子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孩子对于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一无所知,相互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自然无法融入同学的圈子中,渐渐地就会感到被孤立。
6、家长要树立榜样
家长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家长在与人交往时态度真诚、热情友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人为善的交往习惯;如果家长常常在背后议论他人或在交往中带有功利色彩等,孩子耳濡目染,就容易对人际交往产生错误的看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