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单晓蓝

衡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分析其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比较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其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加味半夏泻心汤;症候积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统计表明,我国目前该疾病的临床发生概率约7.5%[1]。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低下、遗传以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均为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因素。胃粘膜腺体萎缩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主要的病症,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若病情严重且未获得有效的控制,疾病可进一步演变为胃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存在[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如何在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控制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加味半夏泻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其详细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发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为18例;年龄为(30-65)岁,平均年龄为(55.73±4.16)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6.93±1.72)年。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1、15例;年龄为(33-65)岁,平均年龄为(55.92±4.28)岁;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6.98±1.84)年。以上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资料对比,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为所有的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泮托拉唑为患者开展治疗,其中甲硝唑一天服用两次,每次用400毫克,均为饭后用药,连续接受为期两周的治疗;阿莫西林胶囊为一天两次,每次1000毫克,饭后服用,共用药两周;泮托拉唑每次40毫克,一天两次,于饭前用药,接受两周治疗以后将药物剂量减少至一天一次,共接受四周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为其开展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药方由20克蒲公英,20克党参,30克百花蛇舌草,6克黄连、6克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神曲,5克干姜组成。若患者存在腹胀症状,增加10克玫瑰与佛手,5克砂仁进行治疗;若患者存在上腹疼痛,应当增加10克川楝子和10克延胡索进行治疗;若患者有反酸症状存在,应当增加30克煅瓦楞子和10克枇杷叶进行治疗。将上述药材取水进行煎煮,取400毫升药汁分为早晚两次服用,给予患者四周的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以上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

症状积分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即表示患者的疾病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进行处理,若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即可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症候积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详细结果见下:

观察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转阴患者共34例,其概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为72.22%,其中有26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转阴。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有严重的影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3]。腹痛、恶心以及腹胀等为该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少数患者还表现为胸闷与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若临床未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极易破坏患者的胃粘膜腺体,诱发极为严重的后果。祖国医学将该疾病划分于胃脘痛与痞满的范畴当中,认为健脾胃、调气以及清热利湿为主要的治疗方向[4]。本次研究主要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疾病治疗,半夏为该药方当中的君药,有止呕、胃消痞的功效,方中的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干姜则可发挥温中散寒的作用,黄芩可以解毒泻火、清热燥湿等,将上述药材联合使用可达到消痞散结、寒热平调的作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药材进行调节,获得辨证施治的目的。方中的川楝子可以活血化瘀及止痛,可有效缓解上腹疼痛患者的疾病症状;砂仁与玫瑰花等药材可以发挥理气和胃的作用;煅瓦楞子则可以制酸,并且具有降胃气的功效,针对有反酸症状存在的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药方当中的党参和黄芩等药材可以有效抑制及杀灭病菌,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较单纯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黄芩具有抗内毒素的作用,对细胞器和生物膜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且有利于将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提升,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现代医学证明[5],加味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动力可以进行有效的改善,且可以修复并保护患者的胃粘膜,降低一氧化碳的水平,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症候积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转阴概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开展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疾病的症状,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晋翔,安静,彭继升,等. 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46-52.

[2]田秀峰.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2016,37(8):951-952.

[3]刘韶瑞. 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 光明中医,2015(10):2189-2190.

[4]聂彦阁.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3):381-383.

[5]李静江.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 安徽医药,2015,19(9):1668-1670.

论文作者:单晓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论文_单晓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