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以来,超越于传统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繁华背后,我们看到不少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内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异,却因教学时间有限,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加之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结果教者教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因此,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简洁,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对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
一、目标——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如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以了解每个月的天数为载体,通过手势演示等方式,达到识记每月天数的目标;2.以计算全年的天数为载体,通过自主尝试、全班交流的方式,达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合理优化的目标;3.以大月、小月、平月的区分为载体,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的方式,达到渗透分类思想的目标;4.以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为载体,通过自然常识、历史资料介绍的方式,达到传播数学文化的目标。这样既关注了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了目标的达成性,用“以( )为载体,通过( )方式,达到( )目标”的形式来撰写教学目标,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利教、利学、利评。
二、环节——简化流畅,清新明朗
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过程简洁、思路清晰的,扣紧“主线”展开,层层向前推进,清新自然,有“娓娓道来”的感觉。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引入环节,一位教者通过课件先播放了一段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录像,然后提问: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回答:我看到了姚明;我看到了奥运五环旗;我看到中国运动员很多;我看到奥运会火炬……几分钟过去了,仍在没完没了。老师只好继续引导:“姚明手中拿的是什么?”有学生立即回答:“国旗。”“上面有什么呢?”“五角星!”学生齐答。听到这儿我才明白老师原来是要让学生能够从录像中找到“五角星”这个轴对称图形。相对于一节课40分钟而言,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才将探究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也没多少价值可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另一位教者组织班上女生摆出了一个“千手观音”的造型,唤起了学生对春节晚会这个节目的回忆,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个节目美轮美奂,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你觉得节目中这些造型有什么特点?教师的适时点拨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经济,简约,有效。
三、指导——简要到位,恰到好处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应当力求简要到位: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指导的内容要具有提示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四、媒体——简单实用,以一当十
从当年的热烈追捧到现在的理性对待,实践反复证明,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从教学成本的角度来看,有时不恰当的使用甚至是一种浪费。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课堂,还是使用常规媒体来教学,并且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照样可以很成功、很精彩。现在常见的课堂三“无”现象(无板书、无看书、无书面作业)恐怕多少也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滥有关。
五、语言——简练深刻,字字珠玑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如教学“可能性”时,我们通常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问:“抛3次硬币,有1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那么抛第4次硬币结果是什么?”不少同学都会选择“正面朝上”,理由是: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共抛了4次,不就应该是正面和反面各2次吗?所以,第4次应该是正面朝上。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借用“硬币是没有记忆的”这句数学名言对此作了点评,简明、形象、深刻地指出: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每一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无法确定。数学课的评价语言力戒廉价表扬、肉麻吹捧,要是非分明、真实坦诚,这样的语言才有份量。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充分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追求简约化课堂的过程中更为重要。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激励、召唤、调节、启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需要不断磨炼教学语言,使之走向高度凝练、成熟,具有大家风范与个性神采。
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简约”是对冗繁的数学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数学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归根到底,简约化的教学所追寻的就是“还原数学本色、复归学科本位”,就是“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着力追寻一种“大道至简”的教学境界。总之,希望大家能将这次活动的心得真正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论文作者:杜兆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论文; 简约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