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川 广安
学困生是班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难题。可实际上学困生也是最有潜力的一类学生。数学又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要解学生之“困”,就必须明白和理解“困”的原因,方能找到有效的转化方法,给予学生实际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空间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形成中。笔者认为学困生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较差
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平时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已形成了较好的逻辑推理、空间思维等数学能力,头脑中已经建构了较多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自觉性较高,能较有条理地叙述解题的思路,并有检验的方法。而学困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形成解题方法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的思维过程,同时也缺少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问题无法解决或解决后不能运用知识进行调控。
(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
初入学的学生因原本知识的储备有能力应对低年级的学习,所以在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甚小。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开始出现不同层次,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很感兴趣,对解决难题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学得津津有味。而学困生则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的,脱离生活的,很多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很消极,加之错误率高,逐渐失去信心,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情绪,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较差,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抓不住重点,不懂得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没有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一旦有知识点出现断层,就会不断落下。作业练习简单应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却不了解作业的价值,更谈不上通过作业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与自检。
(四)家庭教育不能给予及时的帮助
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他们对稍高年级的数学题目,自己也难以解答,更谈不上有效的辅导了,并且有的家长还认为,学生学习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吃、穿,因而他们一年四季忙于农事或外出打工,无心顾及孩子的学习,使孩子养成了学习松散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性格以及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学困生的形成更是有多种原因,对学困生的转化必须是建立在对个体形成原因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方能对症下药。
(一)转化数学思维水平差的学生的策略
数学思维水平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对所学的知识以点理解,不能联系贯通。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复习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巩固、衔接,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成串,构建数学知识网络,让学生建立起恰当的数学知识心理表征。针对每个数学知识点的数学方法的教学过程要清晰明了并加以强化,引导学生挖掘数学思想。利用练习反馈,在课后辅导时抓住学生的问题节点(即学生不能理解或模糊的知识点),不盲目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深入挖掘错误原因,找到根源,从错误的起点开始对症下药,如抽丝剥茧般一层层理清学生的思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数学知识点都有它自身的逻辑建构,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诊断,明确自己的认知风格,形成正确的内在自我调控的方法与手段。这既能回顾知识,也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可扩张到不同的学习上去。
(二)转化数学学习兴趣低的学生的策略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原本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爱上数学,这需要多方调控,了解并理解排斥的原因,因势疏导,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模式教学,避免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失去生机。尽可能全方位调动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数学问题解决的情境,通过让学困生在尝试性数学实验中培养数学兴趣、数学情感,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互补学习,使他们感受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也应从自身不断总结,从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学生亲其师,亦信其道。
(三)转化数学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的策略
学困生通常对自身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没有期许,因此,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该与其一同制定一个较近且容易实现的目标。并达成实现目标需改变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共识。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明确新课的重点,使上课更有目的性,在教学中要适当多讲解重、难点,让学困生做到心里有数。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在课后及时复习。教师还应带领学困生作回顾收获的小结,以此来强化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使其体会进步的喜悦。这些方法的实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好等待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四)转化家庭教育不能给予及时帮助的学生的策略
学生的教育本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共同协作,其他两方的缺席,使得学校教育有些独木难支。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家校联系,改变家长的认知,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是教师分担压力的必经之路。定期开家长会,让家长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家校联系群,知识共享,针对那些特殊原因的学困生,教师个别帮助,在尊重和互信的前提下,取得进步。
总之,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需求,建立他们争取进步的信心。只要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路上愿意等待,愿意搀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困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他们,相信他们很快就能走出沼泽地,许自己一个明媚的未来!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学困生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知识点论文; 思维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