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的柱子”是错误的名字_十七帖论文

《瞻近帖》,乃误名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瞻近帖论文,乃误名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人云:“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这句话的意思是,乌(乌)、焉、“马”(马)这类形体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后人常用“乌焉成马”这个成语指辗转抄写而导致的文字讹误。认错字抄错字的现象,就是在法帖中,也是时有发生的。因此古人才有《法帖刊误》、《广川书跋》、《十七帖述》等等诸多法帖考释的专著。

最近,笔者发现晋王羲之的一帧法帖中的“迎”字,被后人误刊误注为“近”并因此而将该法帖误名为《瞻近帖》。大多数书法工具书也习非成是,仍在以讹传讹,现举例如下。

一:《书法辞典》(范韧庵李志贤编著):【瞻近、龙保二帖】晋王羲之草书法帖……《瞻近帖》稍有损缺……

二:《草字编·四·引用书家及法帖编号表》(洪钧陶编 启功校订):

三:《三希堂法帖》(清梁诗正编次):

①目录:晋 王羲之 瞻近帖………五八

②第一卷第六一页 元欧阳玄题跋:右羲之瞻近帖行书……

③释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大小悉平安也……

本文所涉及的王羲之的这帧法帖,在清乾隆十二年至十五年(一七四七——一七五○)刊成的《三希堂法帖》中的原文如图一:

古往今来,许多法帖后人常以其首有某几个字来命名称谓,如晋王献之的《中秋帖》,其首为“中秋不复……”;唐颜真卿的《江外帖》,其首为“江外唯湖洲……”等等。王羲之的这帧法帖,后人也是根据其首的两个字命名的。问题是,帖首的第二个字,本来是“迎”,几经辗转抄写刊刻,便讹误为“近”了。王羲之这帧法帖的墨迹早已失传,但后人摹刻的《十七帖》丛帖中收录了它。《中国书法大辞典》第一七一○页写道:“十七帖……摹刻甚多,以帖末有‘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等字及旁另有‘曾权’款者为最,世人定为唐刻,俗称‘勅字本’或‘馆本’。”

明代书法家何良俊《四友斋书论》中说:“晋人书,世已罕见,即唐临晋帖,世已称为奇宝矣。”勅字本《十七帖》为唐刻之最,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来研究我们要证明的问题的。图二是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出版发行的勅字本《十七帖》中我们需要的王羲之那帧单帖。

图二法帖中的第一字和第二字均有残损。第一字为“瞻”字,从来没有争议。第二个字,《三希堂法帖》中漏摹了“走之底”里面最后的收笔笔画“点”,从而讹误为“近”。我们只要将勅字本《十七帖》中该帖的第二个字“走之底”的收笔笔画用轮廓线勾出,就会真相大白了。图三是勾出收笔笔画轮廓线该帖的第二个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原来,该帖的第二个字是“迎”。因此,我们说,《瞻近帖》,乃误名也;应名《瞻迎帖》。

此外,“瞻近”意义上也讲不通,汉语中没有这个词;“瞻迎”才讲得通,即“瞻仰欢迎”。清末明初湖南湘潭书法家王闿运《衡阳彭公行状》中曾使用过“瞻迎”这个词:“夹江及城上下观者数万人,欢叫称快。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汉语大词典》第七卷第一二五三页也收录了“瞻迎”这个词条。

《瞻近帖》这个误称,历经元明清直到而今,在书法教学和书法工具书编纂中一直在以讹传讹,应当正名。

标签:;  ;  ;  ;  ;  

“看最近的柱子”是错误的名字_十七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