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83;思维#183;技能:英语教学的立足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足点论文,英语教学论文,文本论文,思维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立足点之一:文本 (一)缘起:一次研修团队活动带来的多元解读 笔者参与了本市的一次青年教师研修团队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教材,解构设计”。研修团队的导师们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议程(见图1)。 这次研修活动中,我们的学习材料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2期中的一篇文章《有效阅读,从解读开始——以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为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获得了关于多元解读的一些基本思考。 (二)“解”的探析:解读、解析、解构 1.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 这里的“文本”,主要指课标和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的依据。本次研修活动中,根据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3 Follow the signs!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小组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在语境中学习、理解和应用词汇:sign,pick,catch,across,grass,must。 (2)理解句型“Don’t...We must(not)…No…”的意义,并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初步运用。 (3)能够理解文本,朗读并表演对话文本。 (4)不仅能理解文本,还能通过听排序、看图说话、寻找关键句,形成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同桌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通过编对话,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一目标既注重语境创设,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又注重运用语言。 2.解析学生,观察学习主体 唯有深入解析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对于学生的解析,形成了很多关键词,如原有知识、心理认知、关注需求等。 3.解构设计,找寻教学核心 本课主题是“公园里的规则”,通过阅读文本对话,主要学习与规则相关的句型表达,并能进行初步运用。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Don't…”和“You can.”句型,因此,“Don't…We must(not)…No.”这个句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是难点(文本中must的用法与can的用法基本相似)。但是,“No…”句型的构成涉及动词的变形,学生在表达中可能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这两个句型的表达与运用是个难点。另外,对于对话中出现的部分词汇,有的作为积极词汇(指在英语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运用的词汇)处理,集中学习教读,如sign,pick,catch,across,grass;有的作为消极词汇(一般是指在阅读中碰到,经过短时间思考,或者根据上下文能够有把握推断出它的含义的词汇)处理,能够简单朗读即可,如happened,clearly等。同时,考虑到教材编排图文并茂,学生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性,我们将“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技巧、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 (三)思量:教学应立足文本 回忆一下我们的多元解读,经历了“解读—解析—解构”的过程(见下页图2)。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时刻关注由文本内容和体裁所决定的课型,而课标是底线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心理认知、关注需求等,考虑到教材的主题和内容还有语用功能,进一步解构教学设计。概言之,建立在解读、解析、解构的基础上,充分关注文本。 立足点之二:思维 (一)缘起:一次名师课堂观摩带来的深度思考 笔者观看了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精彩一课——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教学,启发颇多,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对话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而应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语”的探析:语境、语量、语用 1.创设语境,发展应用性思维 【课例1】 导入环节,教师与学生做了一个猜测游戏。教师提供了加菲猫、老师的两位好朋友、小女孩和朗朗这四幅图,并设问:“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对四幅图进行讨论。随后,教师边出示图片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一课例中,教师以文本内容为语境基础,创设了一个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评价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之后的新单词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教学,将单词学习融入到具体语境当中,以语段、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2.增添语量,凸显发散性思维 【课例2】 教学中,还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Have a daily talk(日常谈话)”。教师提供了一些关键词(见图3),并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将这些资源进行了一定的整合。 师:Try to say something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I show you,can you? I will give you one minute to prepare. 生:Now we are in Jieti Classroom and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Miss Shen is our new English teacher.She is very beautiful. 师:Oh,thank you.You are so handsome.Does he speak English well? Shall we clap hands for him? (与学生的对话呼应,并对他进行了评价。) 师:Do you know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in this lesson? Let's have a Brain Storm.Try to guess the plan for our lesson today? 生:First I think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of Part A. 生:I think we are going to write some words. 生:I think we are going to do some exercise. 生: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our plans for the weekend. 生:Maybe we are going to read the new words. 首先,教师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增添了开放性的内容,将一些特殊疑问词作为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说一段话。接着,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将要学的句型,紧扣文本提问,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启发下被充分打开。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3.丰富语用,提升拓展性思维 【课例3】 在拓展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对话。教师首先提供了一段材料: It is Saturday morning.Gao Shan is having a QQ Chat with his friend Peter online.He is telling Peter about his plan for the weekend. 随后,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对话: Peter:Hi,Gao Sha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Gao Shan:I'm going to______with my dad and David.We will meet at______in front of the______.Would you like to______? Peter:No,thanks.I must do my homework this afternoon.But I'm free tomorrow. Gao Shan:Great! There's a______in our school tomorrow afternoon.David is going to______and Nancy______.Would you like to come? Peter:Yes,I'd love to.See you tomorrow. 该环节,教师以主题内容为语用基础,创设了一个拓展和运用环节。众所周知,语用活动要建立在文本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QQ聊天这一载体,从一开始就带领学生一路探索有深度的对话,让学生发现逻辑关系、猜测情节、寻找问题、推理答案,丰富了本课语言知识的语用。这样的语用活动,学生除了要有语言基础之外,更要发挥拓展性思维,才可能获得有思维深度的对话。 (三)思量:教学应立足思维 “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这节课学生的语言学习历程和思维过程,可用图式表示(见图4)。 我们应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以文本内容为语境基础,以主题内容为语用基础,开展语言学习活动。英语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话的主体和对话的创造者。我们的思维语用应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关注思维。 立足点之三:技能 (一)缘起:一次全市朗读比赛带来的品质回归 我市曾在2012年春学期举行了一次整班朗读比赛,旨在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走访了全市十多所学校。我们采取整班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以部分的课文作为朗读内容,由评委进行现场评分。比赛从学生的读书姿势、情感表达、朗读技巧等诸多方面,制订了相应的评价细则和评分标准。这引发了我对“读”的技能的再次思考——语言学习应该回归到技能训练的原点。 (二)“读”的探析:认读、朗读、阅读 1.认读,建构意义之间的联系 认读,是指对单词和词组的辨认。所谓“辨认”,就是指认出某一单词或者某一个词组是否曾经见过,并且能够指出它的基本含义。认读能力,首先是一个快速准确的识字能力。当然,不仅指认读一个单词,还包括认读义群,然后逐步过渡到认读句子,能够把认读的句子连起来,进而过渡到对语篇的理解。认读的核心,就是强调最初开始的识字的过程。实际上,学生学习母语时也是先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在语言的构建中,认读是首先必须掌握的技能。 2.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即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并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手段表达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在读的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朗读可以促进语音发展和更为有效的认读,且朗读中语音、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又会强化对书面信息的理解。朗读涉及张嘴、听音、思索、理解、感知、体验、品味、内化和知识积淀。在朗读的过程中,只有当个体的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时,才能有效地训练大脑思维协调配合,从而形成语音、语调、节奏和语义自然结合的语感效果。 3.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 阅读首先是识字的目的,又是巩固识字并获得字、词、句、篇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的是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标准中读写技能合并,二级标准中读的技能单独立项,描述更为细致,且以“读懂”或“看懂”为主。所谓“读懂”或“看懂”,其实就是理解。英语课程标准凸显了小学阶段对于阅读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理念,即阅读的体裁和题材逐渐丰富,阅读的内容长度逐渐增加,并逐渐引入对于阅读策略和习惯的要求。同时,也强调了阅读的实用价值,即阅读有用的东西。 【课例4】 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7 Cartoon time 一课。这个板块是拓展性趣味阅读板块,教师通过以小老鼠Bobby和小猫Sam等卡通人物为中心的趣味小故事,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种领会理解能力,阅读是学生吸取知识、积累词汇、熟悉英语表达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卡通人物的趣味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滚动复习已学的语言知识,可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故事既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又可用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还可成为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演的剧本,这就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三)思量:教学应立足技能 “读”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它包含认读、朗读和阅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贯穿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三者之间相互交融,联系紧密。认读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认读的提升;而朗读则是检测和巩固前两者的手段,它作为贯穿整个英语学习年段的能力要求,既是一种“读”的能力,又和“说”相关联。 比较英语课程标准中一级、二级能力的技能描述,不难发现,在一级(小学三、四年级)阶段,以培养认读字、词、句为主,对于语篇阅读的能力要求不高。这与处于英语学习刚刚起步阶段(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是相契合的。而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心智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可以承担涉及相对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英语阅读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 综上,英语教学应立足文本、思维和技能,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通体透明,形神兼备”。标签:英语论文; 思维品质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英语思维论文; 牛津小学英语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读书论文; 语言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