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类比造词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造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在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构建和完善指称系统,建立语言与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以符号的方式领受世界,并以符号的方式对世界作出反应”(注:耿占春《隐喻》第44页,东方出版社,1993。)。
纵观汉语指称系统,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符号世界。在对事物、现象、状态、行为的指称上,汉人往往特别注重对指称对象作具有联系性的考察,据此,造出富于形象性的语词,如对行为和现象的指称:蛰居、猬集、星散、龟裂、蜗行、拳曲、齿列、株连、笔直、犀利、麻烦、肤浅、火热、冰冷;事物指称涉及对象大到宏观世界的天体(如:地球、月球、彗星),小到微观世界的细菌(如:杆菌、球菌、伞菌);不仅用于指称客观事物,而且用于概念指称(如:生物钟、食物链、方言岛)。汉语类比造词已经大量进入汉语基本词汇层。
本文旨在从事物指称入手,通过对类比造词这一符号行为的剖析,考察汉语的重要造词方式以及透过语言符号所反映的先民的原始思维。
一 汉语类比造词的参照系
如同汉人的造字一样,类比式指称在类比参照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形成了以“自然界”、“人”和“人为物”三个部分构成的庞大的开放的参照系。
下面分类列举:
1.以自然界为参照。
a.以动物为参照:
鸡冠花 马齿苋 蝴蝶兰 虎耳草 猴头菇 鹅掌楸
马尾松 象鼻虫 鹰嘴龟 猫头鹰 狼牙棒 鹤嘴锄
老虎钳 鳄鱼夹 蚂蟥钉 鹅颈瓶 猫耳洞 蛇皮袋
鱼肚白 鹦哥绿 爬山虎 书鱼豆象梨狗
天牛灶马蜗牛田鳖壁驼松鼠
b.以植物为参照:
梅花鹿 枯叶蝶 竹节虫 姜片虫 兰花豆 梅花桩
荷叶边 松果体 扁桃腺 麦粒肿 葡萄胎 杨梅疮
石榴裙 香蕉水 蘑菇云 柿子椒 油葫芦 水葫芦
铁蒺藜 苹果绿 柠檬黄 木菠萝 木芍药 草茉莉
草豆蔻 草牡丹 木兰木莲木豆木薯
c.以非生物为参照:
林海 银河 山墙 丘脑 驼峰 水袖 柿霜 云豹
枣泥 豆沙 火红 雪白 天蓝 湖绿 冰糖 砂糖
太阳灯 月亮门 卫星城 瀑布云 雪花膏 霾黑色
曙红色 霓虹色 紫霭色 色素岛 果汁露 面包车
2.以人自身为参照。
以人作类比的事物指称有:
人参(根如人形且有神)
人鱼(哺乳动物,又名“儒艮”,游泳的姿势像人)
人熊(哺乳动物,又名“罴”,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人猿(外貌和举止像人的猿类)
人柳(据《三辅旧事》载:汉武帝苑中有柽柳,状如人形。后遂以“人柳”别称柽柳)
人果(方言指“花生”。构词理据可参见以“花生”为谜底的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人的身体的局部也可作为事物指称之参照。例如:
人面竹 人心果 人面子 舌状花 腰豆 脐橙 发菜
木耳腋芽笔胆肺石(注:《辞源》:“古时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得击石鸣冤。赤色,形如肺,故名。”) 瓶颈 齿轮 牙盘
汉人还把人际关系作为指称的参照对象。比如:旧时正室所生之子称为“嫡子”,故把关系密切的隶属部队称之为“嫡系部队”;江中有一种鱼大多三条成群,一先两后,古人将其称之为“婢妾鱼”;兄弟或姊妹之间,母子或父子之间的亲属关系亦可作为指称的参照对象,如:兄弟部队、兄弟厂,姊妹作、姊妹艺术,子母钟、子母灯、子母竹、子母弹,母校、母语,子息、子公司。语言学术语中也不乏此类例子,如:“母句”(包含子句的句子)、“子句”(处于被包含的地位,不能独立的具有主谓关系的词的组合),“兄弟变义”(幅射式引申义)、“父子变义”(连锁式引申义)。
3.以人为物形成的“第二客体”为参照。
a.拿人所制造的工具或物品作类比:
草鞋虫 裙带菜 剪刀草 眼镜蛇 梭子蟹 猪笼草
墨斗鱼 面包车 筷子笋 灯笼裤 扫帚星 马褂木
瀑布 地幔 夜幕 眼帘 植被 地衣 刀豆 棉铃
裙墙 旗鱼 扇贝 箭竹 蒲剑 瓢虫 伞菇 尺蠖
b.拿建筑特别是人的居所作类比:
心室 子宫 喉壁 脑桥 耳郭 天庭
蜂房 扉页 帽檐 山梁 书亭 塔楼
c.拿货币作类比:
金钱豹 金钱松 钱串子 地钱草 乌鱼钱
壁钱马钱榆钱苔钱钱龙
d.拿汉人创造的文字作类比:
人字瀑 十字街 丁字尺 米字布 工字楼 一字领
田字草 八字胡 国字脸 申字脸 之字路 金字塔(注:其英语名称为pyramid,意为“锥状体的一堆东西”。 “金字塔”是汉人用汉字作为类比物给国外的事物命名的一个特例。)
e.拿人的臆想物作类比:
龙舌兰 龙睛鱼 龙须草 龙爪槐 龙牙草 龙骨车
凤尾鱼 凤尾竹 凤尾兰 凤凰松 凤眼莲 凤仙花
麒麟菜 天狗螺 仙人掌 佛肚竹 佛手瓜 罗汉果
二 类比造词中人与自然的互为参照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类比式造词反映了先民认识外部世界的方法,即把自身作为衡量宇宙的尺度,“人的身体及其各部分是所有其他空间划分都要间接转换成的参照系”(注: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第23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在直立的人和耸立的山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关系,如:“山头(山顶、山巅)、山腰、山脚”;对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命名亦有“人体化倾向”,如“屋顶、耳门、耳房、门楣(眉)、墙脚”等。
汉语将未开发的地称之为“处女地”;把不长树木的山称之为“童山”(通常小孩生下来时头发稀少);将用于做菜的嫩鸡叫作“童子鸡”(童子:幼儿)。再如上面所提到的事物指称“人参、人果、人鱼、人熊、人猿、娃娃鱼、人面竹、人心果”等也是以人类自身作为事物指称的参照。
另一方面,人的有关指称以大自然作为参照系。如因严重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大脑皮层丧失活动能力、完全没有知觉的人被称之为“植物人”(造词理据:植物没有感觉神经,且不能移动)。同类型的指称还有:
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枭:鸱鸺,一种凶猛的鸟)。
蟊贼——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蟊:吃苗根的害虫)。
鸠妇——奇丑的女人(鸠的体形:腹部低陷,胸部突起)。
鸨母——开设妓院的女人(《通俗编》:“鸨似雁而大,喜淫无厌
,诸鸟求之即就”)。
鸡人——古代称负责报晓的人。
虎将——指勇敢的将军。
鼠辈——指微不足道的人。
人的生理现象(包括疾病和仪表)也往往借助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作为类比参照,如:驼背、鸡胸、兔唇、雀斑、蛙鼻、犬牙、鼠突、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马脸、蜂腰、鱼尾纹、鸡皮疙瘩、山羊胡、金鱼眼,舌苔、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的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形状类似于花蕾)、阴茎、扁桃腺、松果体、麦粒肿、蝴蝶斑、葡萄胎、粥样硬化、血栓、柳腰、蛾眉、杏眼、樱唇、桃腮等。
三 人的认识规律对类比造词的影响
汉人通常以自身所处的时空作为指称事物的参照系。
人类居住在陆地上,自然,陆地上的事物(包括人为物)就成了指称海洋事物和天体天象的参照。例如:
海马 海牛 海豹 海象 海狮 海狗 海豚 海参 海葵
海胆 海鳃 海镜 海带 海扇 海鞘 海发 海盆 海沟
海百合 银河 扫帚星 扁担星 瀑布云 蘑菇云 火烧云
作为指称的主体,汉人以所处时代的事物作为参照,他们指称地球上已经消失了的远古生物和预测未来将出现的生物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臆想物作为参照。前者如“菊石、笔石、箭石(均为远古软体动物)、三叶虫、恐龙(注: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Owen)将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较大,样子令人恐怖的像蜥蜴一样的古代爬行动物称之为dinosaur(意为“恐怖的蜥蜴”)。后来,我国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把臆想物“龙”作为古代爬行动物的类比参照,将其改译为“恐龙”。见甄朔南、董枝明《恐龙的故事》第4页,科学出版社, 1975。)、剑齿虎”等;后者如“花兽、伞鼠、圆帆鱼(注:《绘画儿童动物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等。此外,汉人将不明飞行物称之为“飞碟”。
汉语指称的另一个原则是,把熟悉的事物作为指称外来事物或新生事物的类比参照。
先看我国旧时对外来事物的指称:
洋镐 洋葱 洋姜 洋芋头 洋白菜 洋橄榄
洋瓷 洋碱 洋铁 洋柿子 洋取灯儿
再如对伴随着科技发展产生的新事物的指称:
电扇 电梯 电铲 电炉 电灯 电镐 电眼 电脑
电子秤 电子信箱 电脑红娘 电视杂志
对事物的指称往往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在汉语事物指称中,“牛、马、猪(豚)、虎、鸡、松、竹、笋、莲、兰”等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类比物。用例详见一。
四 类比造词选取参照物的着眼点
汉语的事物指称在选择参照物上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选取参照物大致有以下几个着眼点:
1.着眼于纹理:
梅花鹿 孔雀鱼 枯叶蝶 珍珠鸡 松花蛋
蛇纹石 眼镜蛇 画眉鸟 金钱豹 虎皮宣
2.着眼于形态:
鹅卵石 鸡冠花 喇叭花 马尾松 鹿蹄草
猴头菇 猫耳洞 鱼鳞坑 象鼻山 龙首岩
3.着眼于色泽:
胭脂鱼 马肝石 石榴裙 天青石 鸡血石
猫睛石 雪花膏 面包果 雪梨竹鱼
4.着眼于声音:
娃娃鱼 弹琴蛙 纺织娘 地黄牛 鸡公车
蜂鸣器 金铃子 牛蛙铁马风筝
5.着眼于触觉:
羊毛呢 天鹅绒 橡皮泥 象皮病 羽纱
牛皮纸 木耳菜 海绵田 铁蚕豆 笋鸡
6.着眼于味道:
田鸡 石鸡 水鸡 素鸡 鸡菌 地梨 地栗
胡椒 花椒 蜜桃 蜜瓜 菠萝蜜 香蕉苹果
7.着眼于气味:
鱼腥草 狗尿苔 香蕉水 尸花 米兰 乳柑
芥子气 真珠兰 胡萝卜 洋葱 鹿葱
8.着眼于度量:
林海 蝇头小楷(面积) 蚕蚁 虾米(体积)
斗室 蜗居(容积) 牛皮菜(厚度)
9.着眼于位置:
耳房 耳门 眉题 页眉 碑额 匾额 墙根 耳根
舌根 脚跟 眉梢 船梢 山头 山腰 山脚 腹地
尾灯 尾花 墙脚 裤脚 树腰 天窗 天桥 天车
10.着眼于功能:
海参 脊梁 床脚 伞骨 笋衣 胞衣 电梯 电扇
轿车 铁牛 草钟乳 电视杂志 电子词典
11.着眼于属性、习性:
壁虎 菊虎 松虎 爬山虎 鸳鸯瓦 生物钟
蜂鸟 鱼鹰 狗鱼 玻璃胶 处女地 太阳灯
纸鸢 鱼雷 狼毒 植物人 童子鸡
有些事物指称是同时借助两个参照物的类比形成的:
虎杖 杖言其茎,虎言其斑。
鞭炮 其状如鞭,其声如炮。
水银 其状如水,其色如银。
豹猫 外貌像猫,毛色像豹。
马齿苋 其叶排列如马齿,食用时口感滑利似苋菜。
山药蛋 口感似山药,形状似蛋。
夹竹桃 娇艳类桃花,叶狭长似竹。
鸡头莲 果实像鸡头,叶片像莲。
五 类比思维与汉语词义引申及造字
类比思维可能导致旧词产生转义。
钟本是古代的乐器,后来一早一晚用钟和鼓报时。西洋的时钟传入中国,因为也是按时敲打的,尽管形状不同,仍借用旧词“钟”指称。古人为了驱鬼,焚竹使之受热炸开,发出响声,故将其称之为“爆竹”。后人用纸把火药卷起来,加上引火线,制成能爆裂发声的东西,因与前者功能相同而用“爆竹”指称。“肥皂”原指皂荚树肥厚的皂荚。大约从南宋开始,人们在将其捣烂后用于去污垢。西洋传入的石碱功能相同,故借用“肥皂”一词作为对这一泊来品的指称。“月台”原指古人用于赏月的露天平台。后人以其造型为类比,把火车站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的高于路面的平台称之为“月台”。再如,“翡翠”是鸟名,指一种有蓝色和绿色羽毛的颜色典雅的鸟。后来,人们便把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可做装饰品的矿物称之为“翡翠”。海绵是低等多细胞动物,体内有柔软的骨骼。以状态为切入点,人们将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有弹性的多孔材料亦称之为“海绵”。基于类比,“金刚钻”可用作昆虫的名称,“霸王鞭”(民间舞蹈的一种道具)亦可用作植物的名称。
类比思维也往往导致新字的孳生。
“枇杷”一词造字的理据在于:该植物的叶片类似琶琵,故“枇杷”二字由“琵琶”的字形派生而来。同理,“橡树”的“橡”字源于该植物的表皮类似于象皮;“蜗牛”的“蜗”字源于蜗牛的外壳使人联想起人类的炊具——锅;“门楣”和“脚跟”与人的眉毛和植物的根部的位置有关,即“楣”和“跟”分别派生于“眉”和“根”。“颈”和“胫”均由“茎”的功能类比而形成:“茎”是植物的支柱,“颈”是头部的支柱,“胫”则是身躯的支柱。“芋艿”最初写作“芋奶”,“艿”由作为类比对象的“奶”(乳房)派生而来;“鸵鸟”最初写作“驼鸟”,“鸵”派生于作为类比对象的“驼”。
标签:动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