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典诵读 诵读积累 语文素养 人文素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历经千年淘洗,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中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佳的年龄,诵读经典,可以滋养文化智慧,美化心灵和升华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由此可见,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的素养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精彩纷呈的诵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得主彭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庞大的背诵量是学习古典文学的不二法门。”这引起了身为语文老师的我的思考:如何有效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读读背背、增加积累”的目标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跟语文组的同仁进行了讨论探究,我们的做法是以经典诗文诵读为主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学生主动诵读、愉悦诵读。
1、利用团支部、学生会和兴趣小组等现有载体,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及书写技能培养展示的主题,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如:诵读比赛活动,书法(硬笔、软笔)比赛活动,征文比赛活动,手抄报比赛活动,表演推广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参加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了解经典,诵读经典,爱上经典。
2、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以音频、视频、书画等生动形式及校园广播站、墙报、《绿苑》校刊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特别是很好地利用了学校广播,在放学时间播放经典诵读音频,还有各班课室多媒体在晚读时间播放配乐诵读,让学生沐浴在特定环境下不经意间便记住了诗文。于是,学生自然就乐于诵读,愉悦诵读,甚至无意间就出口成诗了呢。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如课前三分钟的文段背诵、名句默写,晚修时的经典传唱等;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周末时让学生和家长听诵读共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经典”活动。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涌现了大批的经典诵读爱好者,同时也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高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我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弟子规》《朱子家训》以及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让学生能随心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诵读活动走向诵读教育,对经典诗文进行学科整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地理、历史科的知识使古诗文教学更具学术性。
课前课后让学生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鉴赏介绍、相关作品等资料的收集、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如《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意思。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如学习《赤壁赋》一文,让学生联系“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去理解苏轼的心情,就能读懂文中写景句子的美和诗人“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海之一粟”豁达的人生观。这样整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
2、通过美术的形式把古诗文教学变得形象。
我国许多的经典诗文中往往有不少作品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而美术学科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易于感人的优势。把美术与诵经活动相结合恰好能达到优势递增的效果。我们结合英西中学学生的美术特长,将绘画、书法等融入诗词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制作出古诗词的动画小故事或诗词连环画等,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练习,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书法,选择诗中的一两句经典让学生先说说它的意义,然后把它画成一幅画,化诗境为画境,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诗画兴趣,又拓展语文教学范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用音乐的吟唱和舞蹈把诵读活动变得灵动。
我国古典诗文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既可琅琅上口,又能和韵而唱。我们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文放到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新唱的尝试,通过演、唱、诵的方式学习古诗文,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如背诵《弟子规》,如果死记硬背,恐怕要背上一段时间,但我们的音乐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乐歌《弟子规》,再教学生唱改编成乐歌的《弟子规》,同学们两节课就学会了,音乐很好地诠释了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兴趣很浓,音乐响起,同学们随口就背诵出来了。2018年11月,我们编排的集书法、歌舞于一体的大型诵读节目——《弟子规》,应邀参加了英德市政府举办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文艺演出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我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成果,获得了一致好评。
我们将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整合,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017年,我校语文组申报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学校更加重视经典诵读,从环境文化到课堂文化无不由经典浸润,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校对经典诵读研究与实践表明:熏陶涵咏,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特别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的确,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论文作者:曹月娇, 谢桂敏, 邝小红, 李伯科, 李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诗文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学科论文; 课内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