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论文_王洋

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论文_王洋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效益,随着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要统一规划,多方征求意见,严格论证,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重建轻管、责任不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缺少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议

引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可以浇灌作物、保障作物用水,在洪涝灾害的时候可以挡住洪水、保护作物;在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众多、比较分散,大多数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建设技术限制等条件,又经过长时间运行、维修养护不到位等原因,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障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必须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新形势下把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好、维修好、养护好。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产权界定不清

上世纪后期,农村里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优国家投资生产的,群众主要是作为劳动力参与到其中。之后的十年时间里面,因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开始逐渐兴起民办水利,一些个体或者社会组织开始组建小型水利工程,利用机井、渠道进行组建。在工程归属方面,通常都是由出资人享有,而群众投资并出力建设的水利工程则是由村集体或者群众用水组织所有,这样的归属方式就会导致出现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长期以往,人员流失和工程资料丢失的原因就导致水利工程产权界定不清,从而不能够实施很好的管理和保护。

1.2管护主体不明确

管护方面的职责是和工程的详细界定息息相关的。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能进行准确的界定,那么管理和管理职能就无法进行下去。此外,社会的经济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农产品的利润不高,尤其是粮食作物。农作物的灌溉效益得不到提升,农民群众就缺乏对灌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没有足够的管水意识,因此,大多数农民只好外出打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出现了“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情况,没有管理主体,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得不到提升。

1.3管护经费未落实

农村水利工程建成后,通常都是由收益的一方对其进行管理,因此管理的一方就需要负担工程维修费用和管护费用,而技术指导是单独的,只有水利部门负责,且不负责管理费用。但是农民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通常都是只进行救命水的浇灌,根本不关心丰产水的输出,所以,自然而然就不可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水利工程缺乏正规的管理,只有在天气干旱的时候,才会对水设备进行维修,抗旱灌溉,而不是定期的对管护机制进行维护和运行。在水费管理方面,也没有形成原始积累,若水设备出现故障,村民没有松动的资金进行补贴,就会导致管护机制脱节,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采取的建议

2.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会议、广播、标语等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宣传,也可以在各村成立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明白纸,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水利工程、人人有责,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注重管理和效益,改变重建轻管现象;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按效益有公益性、经营性、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的,按功能作用有灌溉、养殖、防洪等,要根据不同功能作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采取其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要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发挥良好效益,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2.2理顺管理体制、权责明确

健全和完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考核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对农村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界定,其中主要包括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产权明晰,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建立权、责、护相统一的管护体制,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位。按照“谁管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依据相关法规,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在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防汛、灌溉等前提下,积极探索,可采用代管、自管等多种管护模式。加强领导,村级管护要以村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专职管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做到责任到人;专职管护人员要定期对辖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巡视检查,熟悉辖区内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了解水利工程主要运行情况,制止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行为,特别是台风、特大降雨等特殊天气,要加密工程巡查次数,随时要记录好水利工程巡查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要标记好,及时进行处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好。

2.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村级专职管护队伍,聘任村级专职管护人员,要求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技术的人员,选聘程序要严格把关,由所在村村委会推荐,镇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县级水利主管部门备案;村级管护人员要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上岗证,持证上岗,签订责任书,并适当加大村级管护人员的生活补助。加强对村级专职管护人员日常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培训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定期举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培训班;可采用例会制,定期开会,以会代训;可利用网络优势设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微信群,转发业务专业知识,相互学习交流,方便快捷。培训内容要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相结合,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讲解,着重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巡视检查的内容方法步骤及处理措施、机械的安全操作等相关业务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常态化,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严禁流于形式,全面提高工程管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

2.4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投入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增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投入;同时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指导、监督、服务,积极探索,充分调到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使水利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农业。

2.5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水利设施行为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石渠防渗措施,增强渠道水利用系数,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发展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解决农业灌溉、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3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日益突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要统一规划,多方征求意见,严格论证,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在工程实施中,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等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效益,通过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使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化,确保工程正常运行,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家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及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47.

[2]范晏岗.李铭杰.论水利工程管理及其改革措施田陕西水利,2011,(04).

论文作者:王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论文_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