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推进与都市农业新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概念论文,城镇化论文,农业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城镇化诱致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分析
城镇是基于区位优势、规模经济、聚集效益等效率导向原则和基础上而形成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综合体,城镇化是一个由农村到城镇逐层推进的人口与经济聚集过程,城镇化的结果会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多的城镇,导致人口与各种经济要素的不断聚集。仅从经济角度而言,这种聚集有利于发挥关联产业的乘数效应,有利于降低各部门和行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换效率,从而也有利于物质产出的不断增加。但如果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来看,城镇化的发展却逐步使人们脱离自然并疏远自己的本性需求。城镇化的推进致使人们生活与工作于“柏油沙漠”、“钢筋水泥森林”、“机器缝隙”之间。各种废弃物的干扰,狭小的娱乐空间的限制,恶劣的小气候的包围,紧张的工作节奏的驱赶,城镇居民难有一颗平和而宁静的心态,常常被压抑在烦燥和不安的情绪之中,身心健康并没有随城镇化的发展而得到相应提高。然而,城镇毕竟是人创造的,城镇化也毕竟是人推动的。上述缘于城镇化的病态结果,只是作为城镇化推进的负面结果而存在的。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永恒信念,不可能因这些负面结果的出现而终止城镇化的步伐。人类的创新本能,必然会转换视角,寻找协调和降低这些负面结果的有效途径和渠道。正是在此种背景下,都市农业的理念应运而生。
二、城镇化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基础
都市农业的最初本意,是在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作业。都市农业是为了调和城镇化所导致的城镇与环境、人类与自然持久的冲突与矛盾而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在人口与经济高度密集的都市区域进行“带自然之绿色”的农作业,满足城镇居民获取新鲜的农产品、享受爽心的绿色环境和体验纯朴的农耕文明之需求。最早提出都市农业理念的是美日欧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我国的都市农业,来源于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和启示。但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却为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需求基础:
1、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要求农业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鲜、安全、卫生、营养的多种食物产品,这是都市农业产生与发展最本源的驱动力。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会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增加食物的总需求量,另一方面对食物的质量和品种结构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由于农业生产需要以土地和自然为基础条件,并且农产品在运输、贮藏加工等方面存在较强的时效性要求,因此,由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对食物产品的新需求,不可能离开广大农村但又不能完全由传统农区来供给,它要求在城镇区域内开辟新的食物供给源,以便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满足城镇居民对农产品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新需求。
2、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要求农业的参与来维护城镇的自然平衡。 城镇是一个能流、物流巨大,人口与产业高度密集而自身环境净化能力有限的地域生态系统。城镇产业以大量使用以石化资源为基础的非再生资源为特征,它的存在和运转不可避免地要生产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拥挤密集的城镇居民每天也要释放出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城镇土地的高度稀缺性和提供生态产品的公共性,使得城镇自然生态破坏严重但治理却十分困难。在此种情况下,在城镇区域内规划出发展农业的土地和在城镇的空地和任何暂时未加利用的土地上发展绿色的农业,建设绿色的地块,也就成了维护和修复城镇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内容。
3、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要求农业的参与来保持城镇人文生态平衡。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镇居民迅速增多,但他们却缺少人际交流、休闲、娱乐的自然空间,太多地过着鸟笼般的生活,这也导致了城镇人文生态的失衡。过多的室内活动使得城镇居民孤独与紧张感难以消除。青年人不知劳作的快乐与艰辛,成年人难享工作之余的闲暇与轻松,老年人缺少“返朴归真”的绿色空间。缺少农业和绿色的城镇,对居民的性格、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人际的冷漠与疏淡、人格的扭曲与偏态、人性的压抑与背叛,无不与都市人远离了质朴的农业和绿色的自然有关。因此,在城镇发展都市农业,建设一个有农业的绿色的都市,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广阔的贴近自然的绿色空间,对于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与自然的价值伦理与行为方式,对于缓释成年人的紧张工作和增进夫妻、同事或其它认识不认识的人平和相处,对于维护高龄者身体与心理健康等都显得十分必要。
4、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要求农业部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我国城镇化是在城镇基础建设准备不足和就业容量十分有限的背景下,是在转换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沉重压力下快速展开的,随着城镇集聚人口的增多,城镇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也不断显现。一方面,城镇就业统包制度的取消和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改革的深入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另一方面,声浪逐高的“民工大潮”又在城镇不断积累大量无业人员,在这两方面的双向夹击下,城镇就业问题在近几年变得空前严重起来。1998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1%, 但这远未反映中国城镇失业的真实情况。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预测,中国城镇失业率在“九五”末期将达到7.4%,而如果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 则中国在未来15年中失业率将高达20—28%。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吸收部分失业人员,也就成了缓解中国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都市农业的主要内容
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作业,它根本区别于在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的乡村农业。都市农业的功能也不再只局限向城市提供单一的食物性产品,而是转到提供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重复合产品上来。功能的转化决定了都市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具体而言,都市农业包含“市区农业”和“郊区农业”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1、市区农业。主要以提供非食物性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 核心是生态产品。其农业生产类型包括:(1 )公园农业:公园是都市居民贴近自然最便捷的地方,是植树、种草、栽花、养鱼的理想之所,也是向城镇居民普及农业知识,提供清新空气,创造优美环境的最佳基地。发展公园农业就是利用分布在都市地区的公园,开发与农业有关的项目,如建设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卉园等。(2 )立体农业:利用单位建筑物和居民住宅楼的屋前院后、房顶阳台等发展小型种植业与养殖业,如发展室内养花、盆装果树、佐料蔬菜、小家畜养殖等,一方面补充食物来源,另一方面绿化美化环境。(3 )绿化农业:在城区中心广场、居住小区、道路及河道两旁、社区公地和荒地等大力发展植树种草等绿化农业,这是市区吸尘挡沙、点缀装饰等的重要内容。
2、郊区农业。郊区是市区与乡村的过渡带, 郊区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市区及自身提供新鲜、安全、卫生、营养的蔬菜、水果、禽蛋等副食性农产品;为市区及郊区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游憩的场所与机会;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城镇自然环境,维护城镇生态平衡,充当城镇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镇环境污染以保持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为此,郊区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观光休闲农业:依靠郊区有利的地缘优势, 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包括渡假农庄、观光农园、休闲农舍、自然休养村等。这种类型的农业主要满足城镇居民享受闲暇、贴近自然、接触农村的精神向往和需要。(2 )体验型农业:在郊区确立一片可出租的土地,租给城镇居民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耕种,一方面满足城镇居民体验农业活动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其自身补充和品尝亲手种植的农产品。这类农业主要有市民农园、教育农场,另外还有吸引城镇居民短期参与的农业生产,如农产品采摘等。(3)绿化农业:除了在市区发展绿化农业以外, 还必须在郊区大力发展以林果业、绿化带、田间林网等为核心内容的绿化农业,形成城镇的生态屏障,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使城镇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良好之所。(4 )设施农业:郊区有较为良好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经济条件,同时因紧邻市区而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资源、技术、市场等几方面来看,郊区有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的优势和条件,可以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来调节发展农业所需光、温、水、气条件,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对环境加以补充,克服限制因素,全面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对光、热、水、气和矿物营养物质的需要;同时利用各种设施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实现农业工厂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
四、都市农业的观念创新及其启示
都市农业并不是一种成熟形态的农业,现阶段它在经济上也并不具备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都市农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却带来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业发展理念。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资源日益匮竭、生态日益恶化、人们生存空间日益浓缩的情况下,都市农业的出现给人们在如何处理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关系方面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启示:
1、城镇化并不是要化掉农业和农村, 而是将诱致农业从经营理念到操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不断的变迁和演化。城镇化促使农业不再只局限于单一地以提供食物性的农产品为目标,而是转到提供食物性农产品、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休闲、娱乐与教育场所等“生产、生态与生活”多重复合产品上来,在城镇化的诱导下,农业部门将日益成为一个功能繁多的开放循环的大产业体系。
2、 城镇化不是要在农业与农村之外再造一个与其相对的城镇区域,它所引起的城乡关系的变化不是两者的日益对立而是两者的日益融合。都市农业的出现使得城镇与乡村各自承担的社会分工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城镇工业——乡村农业的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真正把城镇与农业、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密切地联系起来。城镇化的最后结果是城乡一体化。
3、都市农业是一种高度密集利用土地的农业,换句话说, 它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进行的农作业。在都市农业体系内,土地虽然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相对于农业经营观念、管理方式、生产技术等要素来说,其重要性已大为降低。都市农业的出现,对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中国农业而言无疑展示了一束明朗的希望之光,它将不断强化人们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上把农业当作单纯向自然索取并过分依赖土地的封闭性产业的观念和做法,促使人们把农业当作一个兼具多重复合功能的开放性的大产业来对待,而这也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