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日本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日本旅游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经过50多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并存的体系。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旅游教育,使当前日本旅游教育呈现为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一)日本旅游教育的起步阶段(1945-1965年)
战后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前期,日本开展旅游教育的主要是一些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并且是以民办旅游教育为主导。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的旅游教育,是以传授实际服务操作技能和知识为主,这在其课程设置中体现得很明显。例如,当时东京有名的YMCA国际饭店专门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是餐饮服务、西餐饮食制作、饭店前厅接待、客房服务、旅行实务、旅行业政策和旅行业相关法规等,这都是一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理论水平并不高。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毕业后直接就业于旅游企业。当时进行旅游教育比较有名的还有日本旅游专门学校(1962年成立,校址位于神奈川县),东洋大学附属短期大学也于1963年设立了饭店旅游学部。[1] 这样,注重实践服务操作技能的日本旅游教育就逐渐普及开来。
(二)日本旅游教育的发展阶段(1965-1995年)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伴随经济高速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日本以专门学校教育和短期大学教育为主体的旅游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时,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的旅游教育虽然继续发展,1967年继东京旅游专门学校成立后,大阪成蹊女子短期大学也设立了旅游学部,但以立教大学(私立大学)开始旅游教育为标志,大学也发展起了旅游本科教育和博士前期(硕士研究生)教育。立教大学1966年在社会学部产业关系学科内设置了旅游研究方向,1967年又正式将其提升为独立的学科,在社会学部下设置了旅游学研究科。立教大学旅游学研究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旅游产业论、旅游文化论、旅游经济论、旅游社会论和旅游人类学等。[2] 由此,日本第一个开展四年制本科旅游教育的大学学部就正式诞生了,这是日本旅游教育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它标志着日本旅游教育完成了从注重实践操作的应用型教育向旅游基础理论教育的嬗变。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1973年立教大学又率先在社会学部社会学研究科应用社会学方向内开设了旅游学博士前期课程。在立教大学的带动下,其他私立大学也陆续开始尝试进行旅游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例如,1974年横滨商科大学在商学部成立了旅游学研究科,北海道、京都等地区的一些私立大学也纷纷开始进行四年制本科旅游教育。
(三)日本旅游教育的成熟阶段(1995年以后)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旅游教育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又发展起了高层次的旅游教育,一些大学不仅成立了独立开展旅游教育的旅游学部,而且还设置了旅游学博士点。1998年,立教大学将旅游学研究科从社会学部独立出来,专门成立旅游学部,下设旅游学研究科。其后,经原日本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批准,立教大学又在旅游学部成立大学院(研究生院)。由此,立教大学就成为日本国内唯一能够授予旅游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除立教大学外,札幌国际大学和大阪明净大学也先后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札幌国际大学1999设置了旅游学部旅游学科,2001年又在大学院设置旅游学研究科;[3] 大阪明净大学2000年也设置于旅游学部。[4]
二、日本旅游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一)日本制定并实施观光立国战略
2003年1月,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决定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争取到2010年使入境旅游者超过1000万人。为达到该目标,2003年9月,日本政府在内阁增设观光立国担当大臣职位,由国土交通大臣兼任。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改组国际旅游振兴会,2003年10月成立特殊行政法人国际观光振兴机构,专门负责国际旅游的各项事务。[5]
为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旅游业创造更为宽松有利的法制环境,日本政府在大幅修改《旅行业法》和《涉外导游员法》的同时,2004年6月又新制定了《景观法》。以贯彻实施《景观法》为契机,日本全国各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决心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景观,使日本成为人人喜欢居住、人人想来旅游”的美丽国家。
(二)旅游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2003年7月31日,在观光立国阁僚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由国土交通省观光立国担当大臣牵头相关省厅,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观光立国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实施观光立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第六部分特别强调了旅游教育:“为实现观光立国战略目标,提高日本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要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必须大力发展高水准的旅游教育。日本各大学要抓住当前大学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新设旅游相关学科,通过产官学相互合作与相互提携的体制,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6] 为切实推动旅游教育的发展,日本政府2004年5月24日又召开《观光立国推进战略会议》,专门讨论了加强旅游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问题。由于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高度重视旅游教育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日本旅游教育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标志,就是国立大学也发展起了旅游教育。
国立大学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观光立国行动计划》,开始探讨如何发挥其学科优势开展旅游教育。经过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山口大学2004年7月7日正式宣布将在经济学部下设旅游政策学科,现正在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首届学生已经于2006年4月入学。[7] 琉球大学2004年12月16日正式宣布在法文学部下设旅游科学科,首届学生已经于2005年4月入学。和歌山大学于2005年5月28日召开“21世纪旅游展望国际论坛”,小田章校长正式宣布和歌山大学奉行高层次旅游教育策略,跨越旅游学科的准备过渡阶段,在2007年4月直接成立旅游学部。[8]
在国立大学的推动下,私立大学更是不甘落后。作为日本旅游高等教育的先驱,立教大学于2006年4月设置交流文化学科,把旅游学部下设的学科数增加为二个;[9] 已经成立旅游学部的大阪明净大学,2006年4月正式更名为大阪旅游大学,这是日本第一所专门从事旅游教育的大学。[10]
三、日本旅游教育的新特点
(一)旅游教育全面发展
如前所述,一方面,旅游教育在职业教育、本科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即从单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教育,发展到了学科教育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性教育;另一方面,在私立大学开展旅游教育的基础上,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了旅游教育,截至2004年底,日本全国共有20所公立、私立大学开展旅游高等教育。[11] 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在旅游教育上开拓出独具特色的培养人才之路。这样一来,旅游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就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二)产官学三位一体的旅游教育
产官学三位一体是日本的传统,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旅游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响应《观光立国行动计划》的号召,日本国立大学积极行动起来开办旅游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国立大学新设学部审批非常严格,国立大学即使有开办旅游教育的愿望和积极性,也必须得到文部科学省的批准才行。因此,和歌山大学在2005年5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独立的旅游学部的计划之前,就已经积极地与文部科学省、和歌山县政府和旅行业界进行了紧密协商,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支持。例如,全日本旅行业协会(ANTA)会长二阶俊博(2005年10月31日为日本政府经济产业大臣)就积极参与,日本内阁府特命大臣竹中平藏也鼎力支持,文部科学省专门负责学科建设的文化审议官德永保,和歌山县知事木村良树,也都表示大力支持。正是由于这种产官学三位一体的密切合作,当前日本旅游教育才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态势。[12]
(三)起点高,走国际化办学道路
国立大学办旅游教育的突出亮点,就是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与欧美各国相比,日本旅游研究比较落后,如果按照常规模式发展将会丧失良机。所以,各大学纷纷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之间联系,开展旅游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走联合办学的发展道路,力争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把日本旅游教育提高到国际水准。例如,琉球大学法文学部下属的旅游科学科在设立之初,就和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产业经营学科(TIM)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互相承认学分,旅游实习基地互换(即夏威夷大学旅游产业经营学科的学生来冲绳实习,琉球大学旅游科学科的学生前往夏威夷实习),两校教师定期互访并担当对方教学任务,授课科目50%采用英语教学,等等。[13] 又如,和歌山大学为加强国际旅游教育交流与合作,小田章校长2005年3月专程访问中国东北财经大学,双方就如何办好旅游教育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共同表达了合作办学的良好意愿。其后,以中村裕一为团长的和歌山县议员考察团一行,也于2005年6月访问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双方再次就旅游教育相关问题如课程设置、学生毕业去向以及办学宗旨等进行了广泛的交谈。[14] 这一访问充分体现了和歌山县地方政府和公共团体对和歌山大学成立旅游学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
(四)学科设置实行宽口径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
旅游教育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领域非常宽广,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此,文部科学省不仅要求开设旅游专业的大学必须宽口径地设置学科,适应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习相关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进入旅游专业学习。由于文部科学省的严格要求,日本大学旅游课程开设领域非常宽泛,其内容不仅包括国际旅游文化、国际旅游产业合作,而且还包括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旅游与地域经济振兴等。以山口大学旅游学科课程设置为例,该大学二年级主要开设一些历史人文课程,如异文化沟通论、文化心理学、日本文化与宗教、英美文化论、山口县地方志与文化、亚洲文化交流史、亚洲社会比较、现代民族论等;鉴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大学三年级又开设一些与旅游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如旅游与环境、自然地理学、环境保全学、景观规划学等;为大学生毕业求职着想,大学四年级开设专业性强的专业课程,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政策总论、旅游经济统计学、旅游产业论,还有实践应用性很强的旅游管理会计、旅游交通论、广告宣传论、旅行契约和约款等课程。琉球大学旅游学科课程设置也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旅游教育贯彻宽口径与专业性相结合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旅游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五)知识结构上重视基础课程教育
按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规定,国立大学设置基础学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育。相比之下,私立大学因经费方面的原因,一般不单独设立基础学部,所以,私立大学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比较薄弱。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旅游专业可以在此框架中开设基础课。通常,自然科学模块开始的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情报科学、自然科学发展史等;社会科学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生活科学等;人文科学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历史、地理、文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宗教学、艺术欣赏等。此外,三大模块中都包括外国语课程,主要有英、俄、法、德、中、韩等语种,要求学生至少掌握其中的一门或几门。上述基础课程进一步拓宽了旅游教育口径,优化了旅游教育的知识结构,确保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六)学校自主性大,培养方案灵活
大学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学科的课程设置,这在国立大学旅游学科也不例外。如前所述,山口大学和琉球大学的旅游学科课程设置就有很大的差别。山口大学是在经济学部下设旅游政策学科,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除基础学部开设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模块课程外,还有经济学部开设的必修课;大学二、三、四年级开设相关旅游专业课程;琉球大学通过整合本校的法文学部、工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及农学研究科等学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法文学部下设置的旅游科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旅游经营方向、旅游规划与政策方向、旅游保健方向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
(七)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
日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应聘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将来发展的可塑性。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虽然具备了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各企业具体业务的差异,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后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学习具体的实际业务和有用知识。日本企业虽然把大学教育视为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特别重视企业内教育,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的培训教育系统,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参加实际工作之前,都必须接受企业内部的岗位培训教育。例如,日本最大的旅游公司-日本交通公社(JTB)就有专门培养自己员工的旅游大学。[15] 企业内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美结合,为日本企业培养出了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是日本旅游企业实现迅速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