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21世纪的社会主义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21世纪的社会主义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21世纪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笔者认为,理解这个讲话的重大意义,关键在于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价值。而这个重大价值在于: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给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正确指导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呼唤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创新,需要实践基础。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时,历史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三个实践基础:一是20世纪社会主义丰厚的实践经验;二是中国5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直接经验;三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所提供的新鲜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三个基础上被提出和阐述出来的,它的内容所包含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自然赋予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基础上发展的本质特征。继承,使这一理论创新没有丢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丢毛泽东思想,更没有丢邓小平理论。发展,则使这一理论创新带有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更深刻的特色,带有在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结论的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这两方面的结合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时代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阐明的具有新的时代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理论内容的基本方面在于:第一,它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由先进文化所引导、由人民群众所推动的基本原理,从而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这三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作为一个系统,从动态角度加以考察。第二,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新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的事业,进一步排除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幻想成份,把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定位于当代。一方面,既使社会主义事业贴近当代世界的现实,又保持着社会主义是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人类进步事业的性质;另一方面,阐明了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三者不可分割的道理。第三,创造性地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同时代主题、时代潮流联系起来,同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结合起来,同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进而把党领导的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党自身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上述理论创新,给了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正确指导。

第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但必须紧跟时代。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新实践中取得新经验,然后对新经验加以理论概括,创造出新的理论,在新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结合在一起,与已经更新了观念的人民群众的新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脱离实际、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定陷入绝境;贴近现实、紧跟时代的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第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有宽广的视野,必须把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人民群众这三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联系在一起,在推动生产力进步、发展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关于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的,“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2]的基本精神。考察“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任务本身,就要求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因为社会主义事业与人类进步事业原本就是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人类进步中发展,本身又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使推动社会主义的主观意志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责任。当无产阶级政党以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和领导当代社会主义时,就会使社会主义恢复其本来就具有的宏伟气魄。这样做,将会使社会主义发展的空间更广阔,使社会主义的前景更光明。

第三,为“联合起来的个人”,“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3]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在当今世界上进行的宏大、系统工程。领导实施这一宏大、系统工程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与领导这一伟大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与社会主义事业在当代的发展相适应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也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全面、系统建设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新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党,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新的理论结论,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是:1、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要体现在与时俱进之上,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使无产阶级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2、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社会主义制度要体现出优越性,关键在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之上,落实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之中。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步骤进行,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的确定,要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要概括现有的材料,实事求是地将各项主要指标具体化。4、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要通过改革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5、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6、要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就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8、建设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并且用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此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爱国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党的核心地位和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它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典型之中,亦即存在于“个别”之中。但是,这些从典型之中概括出来的理论,包含着共性的道理,即对于各国社会主义实践都适用的科学真理。这是符合“个别”之中有“一般”的辩证法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基本内容中包含的对于各国社会主义实践都适用的普遍真理,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它至少在五个关键点上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一,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在与时俱进之上。这样,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发展中体现其生命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于社会主义发展之中。第三,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进行全面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就要把改革的成果用制度加以定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开放要有更积极的姿态,更高的水平和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和领域,尤其要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开放中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第四,在当今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基本方面。为完成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还要把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第五,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运作过程,它要求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强自身建设,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和创造力。

以上这五个关键点,揭示了当代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都证明:坚持用这些道理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这些事实也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五条道理的揭示,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21世纪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而陷入低谷。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要在21世纪走出低谷,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指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即“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4]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引领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并且由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5]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是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的。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是先进生产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引领着社会主义社会整个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促进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前进。在当代,无产阶级政党要做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需要完成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才能创造出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条件,进而产生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才能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在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创造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二是发展科技和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在当代,高科技的应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发展科学技术,并把先进科学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生产领域,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能够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基础。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是发展科技事业的关键。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和教育统一起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思考的完整内容,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所要完成的上述两个基本任务,统一于与时俱进、体现于发展之中。因此,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且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这既标志着上述两个基本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它是一个能够领导全国人民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的政党。

除了揭示生产力这个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之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用更广阔的视角,从更宽广的领域认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更多动力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揭示了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7]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先进文化起着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使人们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作用。人们的这种普遍觉悟和积极性,无疑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才会有生机和活力。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除了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之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和发展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才会焕发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正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提出,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实质上也具体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则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一,它的提出,改变了过去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狭隘认识,使人们不再把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而是把人们的视野引到更广阔的领域,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多重动力结构。其二,它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具体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人类文化进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之上,因而更切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为人们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其三,它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深入到了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领域,扩展到了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空间。可以说,这种认识更深入,也更广泛。其四,它的提出,指明了党永远保持其先进性的基本条件,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

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进一步揭示,决定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式的产生,呼唤着社会主义发展新理论的创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理论,规定了核心内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21世纪多模式社会主义新的共同本质规定性

在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条件都很特殊的情况下,强制推行单一社会主义模式只能葬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有多模式发展,才能焕发其强大生命力,正如邓小平在1989年指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8]如今,在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时,在社会主义者们对此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多模式发展的进程。但是,社会主义的多模式发展并非抛弃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无疑,不同模式的社会主义之间是有共性的。这些共性方面,正是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规定性。当新世纪社会主义多模式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之时,指出并坚持多种模式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规定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否丧失,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在谈到多种模式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特点时,无疑会首先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指出这三点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在20世纪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坚持了上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经济却发展不快,科学文化也相对落后,并且发生了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事情?根本原因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认识不足。

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会得到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应该坚持上述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但是,我们坚持这些社会主义原则,不是死的、空的。这些原则的实际功能能够体现出来,才是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些实际功能集中体现在哪些?就体现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发展了,文化发展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实际功能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只有体现出实际功能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才能证明它是被坚持了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原则的基本内容,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在新时代,以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在建立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才能得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有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扩大中,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中,才能得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才能得到坚持。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加深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上述三条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基本功能的高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共同本质规定性认识的拓展。这些新拓展出来的内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现实功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先进文化的前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体现其本质,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只有体现出其本质,发挥其功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体制,才能真正得到坚持,才真正具有意义。值得强调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把三条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坚持与新时代的新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在当代坚持三条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正确途径和根本方法,从而把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今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得到坚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拓展的社会主义共同本质规定性的内涵,它所指明的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正确途径,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意义表现在:其一,21世纪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多模式的。但是,社会主义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做到“三个代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具有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共同的社会主义本质,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本质的实际功能,社会主义才能生存、发展。因此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是否真正实行了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客观尺度。其二,21世纪,在社会主义多模式发展的过程中,每个社会主义模式都有其特殊性。这是其特定的发展优势所在。但是,怎样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特定模式是有优势的?这只能从其能否做到了“三个代表”当中得到证明。真正做到了“三个代表”,就能证明此种社会主义模式是有优越性的、有生命力的。反之,如果采取的特殊社会主义模式未能做到“三个代表”,就说明此种社会主义模式没有优越性、没有生命力,说明其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作调整。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检验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否真正发挥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尺度。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在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事业仍在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但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的情况下发展的,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环境下发展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国际资产阶级又联系又斗争当中发展的。这些决定了21世纪社会主义必然具有新特点。

新特点之一: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点是积蓄力量。而积蓄力量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事业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紧密地联系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指明了21世纪必须在处理好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这三个关系当中,才能逐渐积蓄力量,稳步地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新特点之二:社会主义在创新中发展。在新世纪,世界在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也不断产生新经验。这些情况决定,固守旧的模式和观念,社会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那些顺应时代变化,在新情况下不断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特点表明,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9]创新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新实践中解放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生机勃勃。

新特点之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切近三个关系。在21世纪,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因建立在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的基础之上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们心灵之中,才能对他们形成凝聚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激励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在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更广泛地吸引世界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特点之四:社会主义事业在与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的联系中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类先进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这些人类文明对当代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未失去价值。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必须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并且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这些文明成果。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枯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使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特点之五:从新角度提出了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性问题。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在新世纪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最严格也是最现实的要求。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解决好自身与上述三个方面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在上述三个方面具有代表性,才是合格的先锋队,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健康发展。同时,这也决定了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新的广泛性。这个新的广泛性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将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更广泛的领域里发展。而体现这种广泛性的方法则带有具体性,它要求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有具体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有具体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在整个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只有具体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社会主义制度当中获得并发展其利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才会在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基础上得到巩固。

标签:;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21世纪的社会主义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