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

摘要: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不仅对俄国的独立解放运动起着指导作用,还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解放问题有着重大影响。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并认识到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在实践中的合理性,从而理性地来处理国际间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问题。

关键词:列宁 民族自决权 民族独立 实践

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以来,无产阶级都在为人民争取利益、自由解放和政治独立而斗争,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也被给予很大肯定,俄国依着这一思想武器,实现了伟大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因此,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可以为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提供借鉴思路。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内容

1.民族自决权的内涵

1902年,列宁第一次在《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草案》中承认了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并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概念,直到1913年4月,才给出了“民族自决权”的定义:“俄国社会民主党完全承认每个民族有‘自决’权,都有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同俄国分离的权利。”

列宁不断回应着党内外人民群众对民族自决权的质疑,丰富和完善民族自决权理论,但对其基本把握不变。也就是说,“民族自决权”是“政治中的分离自由权”,是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的权利和“成立独立民族国家的权利”。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俄国国情的变化,列宁进一步思考了自决权的内涵。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说:“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便是列宁对民族自决权新的经典表述了。

可以看出,列宁的民族自决权一般是指被压迫民族与异族群体的分离,实现政治权利自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当然,我们对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不能进行片面甚至简单化的理解,因为它是在当时俄国国内外复杂情况和特殊历史背景下,在无产阶级的奋斗历程中产生的,要避免从真正的民族独立走向民族分裂。

2.民族自决权的内容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加以概况:

首先,民族自决理论源于俄国的现实,但它又与俄罗斯民族的特征不同。俄国由许多民族组成,民族关系复杂。大多数非俄罗斯民族集中在边境地区,具有强大的民族独立性。这些非俄罗斯民族长期受沙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的压迫。随着邻近国家的民族运动的逐渐发展,俄国的民族反抗与民族自决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

二是在实践层面划分“自由”,即“自由分离”和“共同自由”。列宁反复强调被压迫民族应当有“自愿联合”的目标和要求,并争取自身本应获得的但被长期压迫的政治自由权和利益,从而使“各民族‘自愿联合’”的激励工作成为被压迫民族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被压迫民族应坚持有“分离自由”,还应反对小型民族团体的短暂利益纠纷和各自为政的狭隘观点,主张从长远的、整体的总体利益出发,从而坚持“联合的自由”。

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是对政治独立的追求,是“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即“压迫民族”是“民族自决权”所承认的权利主体。简而言之,“被压迫民族”只有与“压迫民族”联合的自由和被分离的自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力求各民族的融合以达到民族自决的目的。

方法点睛 此题要求“a”的范围,应结合所给图形,运用极限思想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与x轴的交点.当抛物线经过点A的左临界点(-2,0)和顶点F(3,2)时,此情形的抛物线开口最大,顶点纵坐标离x轴最近;反之,当抛物线经过点A的右临界点(-1,0)和顶点D(1,3)时,此情形的抛物线开口最小,顶点纵坐标离x轴最远.由此可见,若我们能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已知顶点和x轴的临界点,巧用数形结合,则解题思路便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其次,俄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研究线索。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直到二月革命以后沙皇被推翻,俄国资产阶级的发展还深受沙皇专制制度的桎梏,不能完全实现民族自决的目标。因此,列宁强调,解决国家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给予被压迫人民与俄国分离的权利。

更为残忍的是,戴菲儿尚未死去,艾莉便走进他们的生活。艾莉不知道,当她与秦川做爱,旁边的戴菲儿会是什么感觉。可是她知道她的感觉,她在乎。她在乎的不是秦川,而是戴菲儿。

阶级性是列宁民族自决权的一个突出特征,民族自决是为各个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夺取自由和权利的斗争,是为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服务的。1903年2月,列宁首先强调了国家自决权的阶级内涵,他在同年7月写下的《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党“要促进每个民族中的无产阶级的自决,并应当永远无条件地努力使各民族的无产阶级最紧密地联合起来”。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列宁又进一步验证了民族自决权显著的阶级性这一特质,认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民族分离,是否分离还是要由党和无产阶级来决定。

二、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的特点

1.阶级性

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要求,具备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说,可以尝试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竞赛入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技能竞赛的思想和内容,将“教”“学”“做”“训”“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动手学会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

2.国情性

一是在认识层面划分主体范畴,以列宁民族理论为出发点来剖析,并以政治上的自决权的性质来加以区分,最终将其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主体。

由此可见,列宁的主张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以沙俄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运动现实的需要为依据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对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并实现工人阶级的联合与国家统一。

这算得上是因果报应吗?站在九楼的阳台上,易非看着黑夜中,黑沉沉的永南河在向前奔涌。前面的高楼还在建,探照灯明亮得像一个月亮,雪花在路灯下飞舞,像追逐嬉戏的蝴蝶。

三、列宁民族自决的实践

在沙俄三百年的民族压迫史上,非俄罗斯民族进行了许多反剥削和反压迫斗争,但最终被压迫民族的现实选择是对列宁民族自决权的响应和实践,以及多民族政治自由的实现。这种自由不是分离自由,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联合自由。

为了有效的提升工会管理水平,应当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提升。使全体员工都了解会计系统,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掌握工会会计环境,配合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将风险管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对此可以,第一,重视对工会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加强宣传,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宣传,如,组织民主讨论会、举办年度总结会等。第二,加强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重视建立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融合。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

1.促进建立了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压迫之下,列宁意识到必须建立统一多民族苏维埃政权联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整合可用的社会资源,巩固新兴社会主义政权,反对国内外武装干涉,它必须符合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在自愿和平等中走向统一。

在列宁的不懈努力下,各苏维埃政权通过决议,在经济财政、军事、交通等领域统一法令,又逐步统一货币、海关、邮电、外交。于是各民族苏维埃政权联盟逐步形成,各民族联盟之间的合力迅速提高,有力地打击了国内外武装干涉,联盟取得最终胜利。

2.推动民族平等团结联合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就开始实施各种政策来推进民族平等和融合,促进民族联盟,建设和繁荣民族自决后的民族事业。在政治上,列宁强调提高少数民族地位,扩大少数民族的权利,以管理国家事务,保护所有族裔群体的政治利益,甚至在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保护各共和国的权利。在经济上,出台各项政策消除不平等,援助贫困民族地区,缩小民族差距等。在文化教育上,强调各民族语言平等,保护非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字,并建立各种学校,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培养了很多社会主义人才等。

民族自决可以鼓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无产阶级政权走向联合的趋势不可阻挡。苏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列宁的民族自决权能够在公开、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得以实践,为苏联赢得了民心,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赢得了自信,它还为未来建立多民族社会主义联盟奠定了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宝成,宋荣超.“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国家一体论”之博弈[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4):66.

[2]潘志平.《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题解[J].西北民族研究,1999(2):179.

[3]程国花.“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历史作用、时代局限及其替代选择[J].江汉论坛,2005(6):71-72.

[4]张祥云.关于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47-48.

[5]房广顺,杨捷.民族自决权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运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6]胡昂.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1.

[7]尚伟.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2).

中图分类号:D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4-0227-02

作者简介:周茜茜,南昌航空大学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