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领导干部选拔困难的外部原因及对策--兼论青年领导干部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中的几种不良倾向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优秀青年领导干部选拔困难的外部原因及对策--兼论青年领导干部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中的几种不良倾向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优秀年轻领导干部选拔难的外因分析及对策——兼论年轻领导干部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上的几种不良倾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轻论文,外因论文,几种论文,领导干部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抓紧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这是我党总结改革开放16年来经验教训,着眼21世纪提出的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最近,我们对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领导干部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大家普遍反映选拔“年纪轻、业务熟、素质好、水平高”的干部比较困难。比如在机关,找几人跑跑颠颠、能应会事务性工作的干部还可以;但挑选“思想品质好、文字功底厚、综合调查能力强”的干部就比较困难。再比如在基层,找能一般化应付日常工作的干部比较容易,但挑选素质全面、能驾驭全局的干部那就难了。为什么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如此困难?我们感到,这既有年轻干部自身主观努力不够、个人成才较慢的原因,也有党委领导培养教育不力和在干部使用上存有偏见的责任。本文试图就后者作一研究探讨。

妨碍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成才和使用的外部因素很多,从党委领导在培养人才和选人用人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8个问题:

(一)观念上因循守旧。尽管我们国家和军队现行的干部政策体现了干部的年轻化,但在具体选拔使用干部过程中却往往容易被习惯势力所左右。有的领导干部总觉得年轻干部经验少、资历浅,委以重任不放心。有的在贯彻执行干部工作有关规定方面过于死板,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是用其当时,也按干部最低任职年限一步一步的晋升,致使优秀的与平庸的在职务上拉不开距离,形成了齐步走的发展态势。有的还片面认为,和平时期用干部就是要选那些工作四平八稳的人,至于有没有开拓精神,发展前景如何,都是次要的。

(二)培养上急功近利。有许多领导干部总愿把使起来听放,用起来顺手,本职工作比较精通的干部留在身边,舍不得把他们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去挑重担。对那些年轻干部也不愿下气力帮助培养,致使老的流不动,发展受限,年轻的上不来,错失良机。

(三)考核上以偏概全。年轻干部思想比较活跃,观念比较新颖,行动比较新潮,有的甚至敢想敢为,敢说敢干。这本来是个长处,但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却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年轻干部,把上述优点看成是不成熟、不谨慎、不老练,往往把缺点看得过重,而看不见年轻人的闪光点。各级干部部门本来对年轻干部就缺乏了解,加上有人说三道四,就自然而然地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致使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得不到提拔。

(四)选拔上论资排辈。论资排辈是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的一大思想障碍。近几年,在使用干部方面存在这样一种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倾向:即对用错干部看得比较重,而对压抑埋没人才却不以为然。在干部的选拔上习惯于“按着资历往下排,一茬顺着一茬来”,“不看能力看资历,不论政绩论年纪”,过多地考虑平衡,照顾老的。其结果,照顾了少数人,压抑和埋没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使那些不忍“老牛破车”,要“鲲鹏展翅”的年轻人难以脱颖而出了,慢慢地熬得精力衰退了,敬业精神弱化了。

(五)使用上迁就照顾。选拔干部应该重德才表现,而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则。有些领导工作中与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在研究使用干部时,往往把与自己感情深当作重要条件,至于年龄是否到杠,发展是否受限制考虑较少,总觉得在自己身边工作多少年,鞍前马后地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旦有了位置往往搞“抢救运动”,打“擦边球”。这些同志用起来后,不仅由于本身经历、年龄、水平方面受限而感到力不从心,而且挫伤了优秀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六)调配上片面求稳。干部队伍处在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发展过程中,它既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必须通过调整来达到调动积极性、增强活力的目的。近几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做稳定干部的工作。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指出的是,强调稳定干部,并不是片面的求稳怕乱。目前,这种倾向在有些单位还有所表现,比如有的单位在调配干部时,不敢用有梭角的干部,喜欢用四平八稳、谨小慎微的干部。有些优秀年轻干部本来应该优先提拔,可由于领导担心老同志攀比,担心同期入伍的年轻干部嫉妒,只好不用了之。

(七)工作上求全责备。有些领导对年轻干部不仅不注意传帮带,反而爱吹毛求疵,横加指责。有些年长的领导干部动不动就把现在的年轻干部与自己那个时候比,看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尤其对刚提升的年轻干部,横加指责多,关心理解少。还有些未被提升且资历老的干部,不如人又不服人,在私下评头论足,恶语中伤别人。

(八)管理上墨守陈规。目前在干部管理上普遍存在温情主义、低标准和激励约束不够的问题。有些领导爱用封闭、神秘的方式管理干部,习惯于用所谓的好与坏、对与错、亲与疏来评判,搞非此即彼,而对干部的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有无政绩等因素考虑较少,造成干部干多干少照样,干好干坏无区别,形成了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能进不能出的定势。这样下去,不仅工作平庸的干部受不到触动,就连刚提升的干部也没有动力。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培养和正确选拔使用优秀年轻领导干部,使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趋于合理,内部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们认为,作为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一)更新思想观念,创造有利于优秀年轻领导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按照《决定》要求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是我们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关键工程”。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又是我党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各级各部门党委领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党委用人是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干部本人成长进步至关重要,而且对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也是关键所在。为此,在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问题上,党委领导首先要树立举贤任能的新观念。一是识人观念要新。看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客观、公正,不能用孤立地、静止的观点看。对年轻干部更需要全面的、发展的来看待。古人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从上往下看人,会把人看矮了;从下往上看人,会把人看高人;从近处往远处看人,会把人看小了;从门缝里看人,会把人看扁了。用人要得当,识才须准确。党委领导必须破除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打破“赤金完人”的形而上学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本质主流上看干部。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物色接班人。二是用人观念要新。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对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因此说,必须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障碍,对那些真有本事的年轻人要大胆放手地用起来;必须破除迁就照顾的思想障碍,对那些年龄偏大、发展没有后劲的干部要大胆地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该退休的退休,该改做其它工作的改做其它工作,真正让年轻有为的干部担当重任;必须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障碍,要把选拔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工作当作一项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根本建设,扎扎实实搞好培养年轻领导干部的基础工程。

(二)建立激励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成才提供平等竞争的舞台。年轻干部难以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之间缺乏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机制。为此,党委领导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给年轻人以动力,让他们创造应有的活力。一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良好的成才环境需要有一种压力逼身、催人奋进的竞争机制,松驰、疲沓的环境是很难造就人才的。我党我军历来有开展革命竞赛的优良传统,有志青年应该在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竞赛环境中顽强努力、拼搏成才。因此,一方面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的活动,激发和强化年轻干部的成才动机,激励他们干第一等工作、争第一流成绩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在选拔干部时,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要注重实绩和社会公论。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真正选拔群众信得过的年轻干部,让年轻人有奔头、有干头、有劲头。二是建立优升劣降的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机制,有利于解放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老干部焕发青春,有利于年轻干部奋发向上,有利于形成促进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党委要坚持从严治官,对那些素质偏低、政绩平平的干部,要限期改正;对那些因工作不称职、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干部,要果断调整,或降职处理。这样做,能够触动干部的思想和灵魂,造成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心理环境,推动年轻干部发奋成才。三是疏通干部流动的渠道。干部流动不开,占位置太长,也是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的一个因素。这就需要党委领导要加强干部的计划管理,使干部队伍结构保持一种相对合理、充满活力的态势。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干部的任职期限。比如,美军规定,军官在部队或机关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年,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6年;英军军官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任职为2年,最多不超过3年。我国由于没有规定最高任职年限,致使有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太长,影响了年轻干部接荐。因此,干部任职不仅要规定最高任职年龄,还要规定任职最高年限,不能想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另一方面,要走出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交流和干部计划入学等路子。

(三)加强培养教育,为优秀年轻干部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加强教育培养,是搞好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前提。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务必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一支思想解放、具备现代化建设本领、真抓实干的宏大年轻领导干部队伍。因此,党委必须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坚持使用与培养、管理与教育并举,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教育年轻干部。一是抓教育,提高思想素质。青年一代是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战争年代的考验和社会实践的磨炼,理论功底浅,思想比较脆弱。各级党委领导要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年轻干部多从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要引导年轻干部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等。通过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抓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虽然年轻干部大都经过院校培养,但仍需要吸收一些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各级党委领导除直接传帮带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干部培养锻炼。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有重点地加紧培养,该选拔深造的选拔深造,该到基层锻炼的到基层第一线锻炼。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年轻干部学到一些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实际工作中的才干。三是抓管理,促进年轻干部健康发展。年轻干部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党委既要扬其长又要避其短,尤其要通过严格管理,加强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在管理时,既要坚持用制度和条令条例管,又要利用谈心交心、组织生活等形式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使年轻干部始终处在管理之中、教育之中,保证良性发展。总之,只要各级各部门党委领导真正下大气力培养教育年轻干部,就一定能够造就大批担当跨世纪重任的领导人才。

标签:;  ;  

优秀青年领导干部选拔困难的外部原因及对策--兼论青年领导干部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中的几种不良倾向_人才选拔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