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益斐:幸福,教育的承诺与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幸福论文,吴益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吴益斐,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园长,曾荣获“江苏省和谐教育优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镇江市师德标兵”“丹阳市学前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她坚持教研并重,主持的课题《幼儿艺术作品的互动性的研究》《幼儿园生态艺术主题活动策略的研究》《吕凤子思想下的“爱和美”园本课程的开发》连续三次被省教科院列为“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园所介绍: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以下简称“正则幼儿园”)是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是江苏省示范性幼儿园,曾荣获“江苏省巾帼示范岗”“镇江市特色校园网站”“丹阳市精品管理学校”等称号,并被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授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幼儿教师研修基地”。
幼儿园在全面梳理吕凤子先生的教育理念下,研究园史,继承发扬,寻找办园之命脉,以“用爱和美培育完整幼儿”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三风”“五观”“八支柱”的办园文化图谱,倾心打造园所文化——“致雅致精”的环境文化、“无我无痕”的管理文化、“同念同生”的团队文化、“生活生动”的班级文化、“育心育能”的课堂文化、“有趣有效”的活动文化、“正心正行”的教师文化、“乐学会学”的幼儿文化。
几乎每个幼儿园的教师和园长都有自己的治教心语,有自己对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职业承诺,吴益斐园长与她的团队有这样一句承诺,“让幼儿园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如何把这句承诺刻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如何使教师在践行职业承诺中感受幸福?为此,吴园长带领全园教职工上下求索、执着追求。
一、郑重承诺,开启幸福的按钮
对一所幼儿园来说,教师职业承诺是一种无形的纽带,使教师增加责任感,同时将教师个体紧紧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化为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的动力。
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对职业的承诺也不同,35周岁以下的多为规范承诺,36岁以上的情感承诺最高,而我园教师35周岁以上的占近70%,教学经验丰富、素养高,但都已经接近职业倦怠期,如何使这些教师真情承诺,如何唤醒教师内心深处的对职业的爱,这是吴园长一直思索的问题。
为此,她组织退休教师来园与在职教师进行互动,把幼儿园每个阶段发展的照片给教师们回味,在幼儿园开展“讲述正则幼儿园过去的故事”与“那年那些岁月”的活动,还学习文章《完美谢幕的第101种方式》。通过活动寻找正则幼儿园的办园灵魂与精神,幼儿园需要持续的发展,就需要精神的传承,从而唤起每位教师的使命感,于是,老教师追求完美谢幕——帮助别人成功,中青年教师追求合作共赢。“我承诺,让幼儿园因我的存在而幸福!”这句朴实而富有意义的职业承诺从此出现在幼儿园最显眼的墙上,在教师工作手册的扉页上,在每一次幼儿园重大集会上响起……有了这样的引领和解读,正则幼儿园的承诺可以落地,植根在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工作中。
二、多元追问,解读幸福的真谛
要带给别人幸福,自己先要清楚幸福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梳理关于“幸福”的认知,吴园长特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多元的方式叩问心灵、追问幸福。
幸福调查
要带给别人幸福,自己先要清楚幸福是什么。其实这是对每位教师个体价值观的规范与整合,首先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如:“你每天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学习时间有多少?身体状况如何?你在工作中有幸福感吗?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工作中最顾虑的是什么?等等。”调查了解每位教师的工作现状以及对职业幸福的理解和要求。在调查的基础上,幼儿园首先给教师“减负”,整合工作,努力提高待遇。
幸福书吧
要教师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幸福的意义,就必须使教师爱上读书,为此,吴园长组织了读书积分活动,为每位教师选择了合适的书,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沙龙、读书心得评比进行积分,前五名教师被评为“正幼书香教师”,积分最高的教师还另有特殊奖励,教师们把读书从“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是该园为教师“身体好”“心情好”“精神好”特开设的讲堂,课程包含养身保健、家庭和谐、琴棋书画、心理健康等,每月定期活动,现已成为所有教师的精神体验馆。
几年来,幼儿园组织过二十多场讲座,例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幸福与幽默”“压力还是机遇”等,这让教师认识到了人生及职业的价值,坚定了他们的教育信念。不仅如此,她们还现场学做蛋糕、饼干、插花、茶道等。通过一次次活动,教师们渐渐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片刻温暖的瞬间,就在每个人对于职业的认识态度中——你认为工作压力是幸福,你就体验了成长的幸福;你认为工作责任是幸福,你就体验了责任的幸福;你认为一节公开课的成功是幸福,你就体验了成功的幸福。换言之,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体验工作的酸甜苦辣的过程。
三、多主动品味,体悟幸福的滋味
只有幸福的人才能带给别人幸福,正则幼儿园的老师们常常追问自己:“今天,我幸福了吗?”“感到不幸福的事情有哪些,怎么用积极的思维去改变?”为了让教师更加主动、自觉的体味到幸福,吴园长也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亲自引领
最初,吴园长给教师们以亲身经历举办了一场讲座,“蝴蝶效应与幸福感受”,用自己做案例来帮助教师学会用蝴蝶效应来思维分析周围的人物与事件。她还教给教师们心灵瑜伽26式,在不断叩问反思中清空自己心灵的垃圾,教师们通过不断追踪反思感受到幸福是一种能力,是自我的修炼,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幸福的力量,每个人也都能通过修炼而使自己更加幸福。
节日体悟
正则幼儿园还在教师中开展了“吃苦节”“感恩节”“责任节”“自信节”——在“吃苦节”里我们分批去偏远农村的村办班工作一周;在“感恩节”要求教师每天临睡前写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结果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喜悦的事情;在“责任节”要求每位教师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一项特别工作;在“自信节”教师们展示一样自己最骄傲的本领,可以做一个好菜,可以展示自己绣的十字绣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们渐渐明了,幸福是不能比较的,但是幸福又是可以通过比较得到的,在活动中对教师进行幸福的修炼,有效、积极地化解失败与失落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以减少对忧愁烦恼的体味,提高自己幸福的能力。
金牌教师
正则幼儿园的“幸福花工作室”让每位教师享受到了成功的幸福,“幸福花工作室”是该园以红、橙、蓝、紫不同的颜色命名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学习内容和培训内容不同,教师根据自己能力自愿报名参加工作室活动,每学年工作室都评选“金牌教师”,很自然,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幼儿园的多种培训菜单加速了教师职业目标的达成和专业成长,近年来,工作室的金牌教师的比例达到100%,教师在互相追赶中享受到了职业目标达成的快乐。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强的时候,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而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四、传递幸福,教育的永恒追求
怎么让幼儿园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那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首先要问教师:你愿意给别人带去幸福吗?你会给谁带去幸福?你怎么给别人带去幸福?鼓励员工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给予,这是高层次的幸福感。
一位教师的家中突发重大变故,她爱人又出差在外地,这位教师每晚失眠,不吃不喝,以泪洗面,老师们每天自发的轮流去陪她,帮她做家务、照看孩子,晚上她不睡觉,陪同的教师也不睡,陪她聊天,十天后,这位教师终于有了好转,等她爱人回来后,还专程到幼儿园感谢大家,老师们纷纷说:“原来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从此,幼儿园有了“解忧小站”,谁有困难只要在在QQ群的“解忧小站”说一下,就会有很多人去帮助。“解忧小站”不但通过传递幸福解决老师之间的问题,还向正则幼儿园的孩子们传递着幸福。
几年前,正则幼儿园的小班上有位特殊的孩子,他不能安静的上五分钟的课,总是不停地趴在地上玩,喜欢把口水吐在老师衣服上,动不动就把自己身上衣服脱光乱跑,班主任很纠结,“解忧小站”帮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各种策略,园长亲自上门家访,寻找到家庭教育的误区,然后陪同家长去南京请教专科医生和高级心理师,大家一起帮孩子制定矫正方案,通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终于有了好转,看到家长送来的锦旗,老师们感动之余建议幼儿园成立了“特殊儿童家长委员会”,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让每一孩子都因教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承诺!
在吴园长带领大家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正则幼儿园老师留下了一段段真挚的感悟——“我们都是缺了一个角的圆,在彼此拥抱时磨得满身伤痕,就为那一丝的温暖,但是我愿意付出”“每一颗星星的位置,构成了正幼浩瀚的苍穹;每一颗星星的光亮,构成了正幼璀璨的星空”……这一行行文字,让吴园长看到了教师的成长,但更值得她欣慰的是,老师们用行动对幸福的诠释,件件都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