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国有商业雄风 奔赴二十一世纪——县级国有商业困境成因与对策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论文,成因论文,雄风论文,县级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县级国有商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建国以来,对扩大商品流通,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为“四化”建设积累资金,起到桥梁纽带和保障作用,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信誉。从90年代中期起,县级国有商业的经营机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不相适应,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形成了由局部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这里对企业困境的成因作些粗浅分析,并对今后出路提出对策思路。
一、商业企业陷于困境的原因探析
(一)企业部分利润向财政、金融转移
1995~1996两年县级商业虽然连续亏损,销售下降,但企业上缴给国家的税利和交给银行的利息却是有增无减。就全国看,据有关资料:1995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利息支出达868.8亿元,相当于利润总额的1.28倍,一般情况下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的各项费率较大中型高,毛利低,所以从总体看情况不会比这好。从广西看,1996年县级商业亏损比1995年增加3000多万元,但同年上缴给国家的税利和银行利息共达28155 万元,以相同的销售额比较,1996年上缴国家税利和银行利息,比1995年增长27%。据广西钟山县的调查,该县1995~1996两年全行业亏损,这两年平均每百元销售交纳税利共12.73元,相当于有盈利的1994 年平均上缴的1.16倍。这说明企业的利润有一部分分流到财政金融去了。
(二)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开放新形势
(1 )不善于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和各种渠道打开销路,提高效益;(2)经营手段、策略单一化,适应性不强, 缺少特色,因而就没有优势,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3 )缺乏调查研究,对市场状况不明,盲目进货,造成大量消费品积压,削价处理大受损失;(4)企业管理不善,销出去的商品长期收不回货款, 增加利息负担,三角债的链条越拉越长。
(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县级商业比其它形式商业在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第一,自有流动资金匮乏。 县级商业自有流动资金仅占销售额的5%~7%,与全国全区平均占10%相比,低3~5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占30%以上比,相差更为悬殊。随着改革的深化,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企业资金困难将更大。第二,在税负问题上竞争不平等。国有企业税负重、监控管理严(严是对的),而个体私营税负轻、监控管理松(松就不对了)。在进货环节上,个体私营企业向工厂或批发部门进货不取增值税票,进价比国有企业低了一截。而且个体私营企业实行的是包税制,一年一定,一般就低不就高,不管做多大生意,税负都不变。而国有企业则是每经一个环节就要交纳一次增值税。 据钟山县资料:1995~ 1996两年,在相同销售额情况下,国有企业比私营个体税负高8.87倍。第三,县级国有商业与新组建的国有、 集体企业以及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比较,老的国有企业劣势更为明显,离退人员多,社会负担重。新办企业无历史包袱,而且创办时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流动资金,还享受免缴所得税3年的优惠,有的优惠期长达6年至9年。总之, 县级商业实难招架来自各个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各种优势。
(四)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依然存在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商业的发展问题,在有些县很难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有的县级商业辛辛苦苦创办起来的工厂,县里就以“工商有别”为由,将之划拨给工业部门经营,而工业企业办的商场,却被视为广开门路;有的县兴建显示县城新貌的商业大楼,领导十分重视,又批项目又剪彩,但近两年来商业滑坡,县里不是与商业部门商量振兴大计,而是把商业局撤销了事。
总之目前县级国有商业存在不少困难。但是我们要作具体分析,既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又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和希望。因为我们拥有任何其它经济成分商业所没有的多种优势和有利因素。
二、改革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全国县城和县以下农业人口达9亿多,据国家信息中心资料, 1996年的县及县以下供应消费品就达9727亿元,如果再加上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副产品的收购,则购销总额就不下二三万亿元。这一项经营购销活动所形成的国家税利和银行利息将在千亿元以上,总的经营利润估计也不下1200~1800亿元(相当于1995年全国工业上缴利税总额746 亿元的1.6倍至2.4倍)。这一巨大的经营活动是整个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需由公有制和其它经济成分共同协力去完成。毫不含糊,这里面有主有从,理所当然,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二)放开搞活,改造重组是县级商业企业的出路
1.要认真领会中央“抓大放小”的精神。“抓大放小”不是抓住大的放弃小的,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就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改制改造,让小企业活下来并发展下去。“抓大放小”也不是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都有自己的“大”和“小”。大、中、小型都有客观界定标准,不能随便分类。“抓”和“放”都是管理,不过前者是更严格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实力更强,效益更高。后者则偏重放开搞活,形式多样化,促其生存和发展。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人口在100万以下, 相当于我国县那么大。所以不能轻视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的作用,商业部门上上下下都要认真关注它,共同做“放”活小型企业这篇文章。
2.筹措资金扩大企业实力是县级商业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县级企业改制的目的是转变经营机制,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益。而筹措资金扩大经营,又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目前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单纯依靠还不富裕的国家财政来支撑是有困难的。较快速的办法是采取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动员社会资金直接向企业投资。所以县级商业改制可以大量吸纳职工和社会资金。这样就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做到两种融资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3.国有小型商业企业改制的形式选择。(1)股份合作制。 其一般组成有国家股、法人股、集体股、职工个人股。所有者、劳动者、经营者三位一体,为企业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国家股一般应占相对多数的股额,个别国有企业资金确实有困难的可少些认股额,但要保证做到公有制中的集体商业占优势。(2 )有些县级企业有一定规模,如县的国有集团公司等;有的虽然目前也困难,但经营条件好,有发展前途,也可以按《公司法》要求,组建以国家股控制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吸引内部职工持股,吸收社会上法人单位、私人资本以至外商投入参股,使产权多元化。在改制中要做好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时国有股占30%或20%就可以控股时就不必强求股权占绝对大的比例,以吸纳更多的参股资金。(3 )实行联合、合并和兼并。有些在组建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时,觉得规模还可以扩大的,可通过协商实行联合,并使之成为新的规模更大的组织形式。因为这种联合是自愿的,而且应该是强强合并或强与稍强兼并,使联合能发挥更好的规模效益,不能硬性搭配“扶贫”。有些企业虽然比较困难,但仍有较稳定的发展基础,也可受兼于优势企业。(4)转、包、租赁、国有民营、出售以至破产等。 有些不适于国家资本运行,因而效益低下和分散的远离居民点的小门店,可采取转、包、租赁、国有民营、出售的形式,让国有资本退出来,投到急需发展的企业去。至于那些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就应按《破产法》妥善处理。
4.盘活存量资产,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1 )要认真进行清产核资。实现国有资产向货币形式转化,将资产的实物形式、价值形式(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形态。核资计价要合理,使物有所值,不能低值估价。非经营性资产以及长期丢弃无用的经营资产,要另立帐目,不要混在一起。通过国家法定评估机构认可,得出准确的净产值。但往往有的地区是按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来计价,这就形成了废债、逃债、赖债的现象,使国家银行受到损失。因此在确定新持股人购买价格时,企业的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原则上应由购买者(企业合资人)承担偿还责任。至于银行对新企业是否采取挂帐停息或转债为股等照顾性措施另题研究。在新企业承担债务基础上,与新加入的法人股、职工股、集体股等,合理确定入股人各自所占的份额。(2 )企业改制时要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改制或破产,都要使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排:要从净资产中扣除一块支付安置离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养老金,如果不够,还要从离退休基金、公积金、公益金等项目筹措补足;对下岗职工除按规定支付他们应得的各项费用补助外(提前退休的与离退人员同样处理),政府、新的经营者、原企业等三方面共同合力帮助他们解决出路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有着落。(3 )要解决好企业改制的历史包袱,特别是债务问题。这些债务无论是承担改革成本或是经营管理不善的都要分类解脱。一是由“拨改贷”转为“贷改拨”,国家银行贷款转为对企业投资额而成为企业投资者之一。向银行贷款兴建的营业场所,属于税前还贷的,应按现行市值估定资产的价值,其溢价部分(即市值比原贷款的增加部分)中将一部分划作离退人员作为医疗费、养老金,一部分划给企业作为自有流动资金(虽然是税前还贷,但也对企业收益有影响,应作适当的补偿),一部分溢价金额连同原贷款额作为国家股。但因企业已逐步还了本息,付出了一定劳动代价,改制时这部分资产暂不计股息(未还清的贷款额可以折股计息),待企业经营好转后再开始全部计股息。否则企业改制后,不但不能减轻负担,反而增加一大笔红利开支,企业受不了;二是对困难企业债务,要采取多种办法,如“固化债务”、“挂帐停息”等。对于困难企业旧帐和包袱的处理必须灵活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对症下药,积极处理。如广东将困难企业停息挂帐,而且不要企业归还,以原企业不辞退职工为条件,将这个困难企业的资产出租给优势企业经营,优势企业照常纳税和付租,政府将所纳税、租用于清还困难企业原来债务,直到还清为止。这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三是积极处理三角债,除债权人积极摧收、债务人自觉还债外,可在摸准有关联的债务关系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出面,银行主持,有关债权债务人集中起来共同清理。(4 )企业自有资金兴建的营业场地等资产的归属问题。我们认为凡是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向民间借贷来的资金、公积金、公益金、福利基金以及税后的净利润作为还贷款所兴建起来的营业场所,不论其溢价增值和投资额所形成的资产净值多少,都属于企业自有资产,因为这都是职工辛勤劳动,紧缩开支的成果。(5)妥善解决国有商业营业用房困难问题。 有的地区国有商业长期租用公房,租金节节上升;有的因城建诉迁没有给予合理补偿,以至被迫停业转行;有的兴建高层楼房没有按规定留有商业性用房,即使留有,国有商业由于资金匮乏,无法问津等等,都是造成国有商业企业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网点日益萎缩的重要原因,应着手解决。南宁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南宁市房管局名下,现由市各商业企业租用经营的数以万平方米计的商业用房,仅仅以原值374万元的有偿价, 由房产局划为商业企业所有,使“经营者有其房”,实在是为国有商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1994~1996年,南宁市国有商业系统能连续保持每年有4000万至5500万元的利润,除了自身下大力气开拓经营的因素外,与市人民政府对公房转主积极支持商业部门的果断决定是分不开的。此外商业用房如被拆迁应该按政策要求拆一还一,谁拆谁还,确保国有商业具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基地,兴建大楼必须按规定留足商业用房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繁荣经济,振兴国有商业的大事,极需当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大力支持。
5.县级企业要进一步走联合道路。企业改制后,必须引导其进一步与大中企业、优势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流通领域的集约化、信息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变革,这是县级商业改制后,继续前进的方向。县级企业可以凭借大企业的优势,获取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目前这种协作关系主要建立在连锁经营上。比较有效的连锁形式是采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这样可以减少环节,减少费用,降低进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从而取得价格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县级企业要彻底从根深蒂固的旧营销观念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营销观念轨道上来。(1)要善于在买方市场的新格局下, 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根据市场消费趋向和规律,随时调整企业经营商品结构;(2)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条块分割、 划地为牢的狭隘观念,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拓商办工业的行业、产品,特别是以地方特有的原料为主辅材料的产品;向农村市场伸延,采取种种新的营销手段、新的促销策略,把群众需要的工业品、建筑材料,送到农民千家万户;(3 )要充分发挥本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吸引顾客,占领市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不能随大流、一般化地去搞,那样会削弱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应当在保持本行业优势特点的前提下,掌握好所开拓行业的业务及其经营规律,要有“上马”所必需具备的人才、资金、设备条件;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并留有余地;(4 )要积极培养自己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发达国家的企业,专门从事研究开拓市场,为企业出谋划策的人员数占职工总人数的1/3。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强调了重视人才重视对市场的研究这个问题,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组织措施和行动上。县级企业人才更缺乏,信息又相对闭塞。所以当务之急要加紧人才的培养,并建立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市场调研小组”,主要对市场发展趋势、法规政策调整、购买力实现、消费趋向、商品供求以及与竞争对手实力分析对比等信息,加以搜集、分析,提出企业中、短期发展方向和策略,以供经营者作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