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桥梁工程要求软土地基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及稳定性能,能够为桥梁提供支撑和稳定等功能。在公路桥梁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基经常出现地址软弱的现象。因此,要做好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科学把握,保障工程质量。
关键词:路桥;软土;路基
引言
软土地基一般存在于软土层中,软土层的含水量高、有机物质丰富,所以软土层的稳定性比较差,难以承受桥梁主体的荷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软土地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在公路施工当中,软土地基处理是施工当中的基础环节,其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公路施工技术的提升,保证公路的通行荷载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主要是土壤中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而且土壤孔隙和压缩性较大,抗剪切强度较弱,承载能力较小。通常软土地基以灰色和深色细粒状土为主,地基中天然含水量在液限土质以上,而且天然孔隙在1.0以上,多以河滩沉积、滨海沉积、湖泊沉积、谷地沉积和沼泽沉积为主。如果在没有经过处理的软弱土层施工,会增加桥梁施工的风险,严重还会造成道路交通安全。软土地基对路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路面沉降.如果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地处理,那么公路的路桥路基很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桥梁倒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中,要提高路基的压实度。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无法有效控制路桥地基的压实度,影响了路桥地基的稳定性。尤其在多雨的地区,雨水对路桥过渡段侵蚀的比较严重,导致路堤填土大量流失,削弱了路堤的强度,从而导致路面沉降现象。(2)路面侵蚀。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路桥路面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这些材料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路基的抗压能力,但是抗腐蚀性和抗冲击力比较差。如果长时间被雨水冲刷,雨水会侵蚀到混凝土结构内部,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等现象,影响路桥的密实度。给公路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抵抗路桥路面的腐蚀。(3)路面硬化。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比较差,在软土地基建路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目前我国路桥路面大多使用混凝土或者沥青作为铺设的主要材料。如果混凝土和沥青铺设调和的比例不协调,导致混凝土硬化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混凝土硬化效果,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膨胀或者沉陷等现象。
2路桥工程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方法
2.1强夯法
强夯法是采用物理方式,结合含水量等特征,计算施压重量,充分利用高空下落重物所产生的重力作用以及惯性,对该软土地基反复的进行强力压迫夯实,人为促进土地压缩,逐渐在此过程中减小土质之间所存在的间隙,将原有软土地基的强度提高二到五倍,将软土地基的可压缩性及发生沉降的几率降低,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软土地基整体性能。软土层较深的地基是强夯法的主要处理对象。设备简单、施工便捷、工作效率、节约原料是此种方法的优势,也因此具有了实用性,经济性的特点。但是通常情况下要利用此种方法应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施工效益。
2.2换填法
换土法是软土地基施工的常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具备简单性、直接性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软土地基换土法的应用,实现土质特性的改善,实现地基整体质量的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水泥、灰土等的使用,实现对软土的替代。提升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换土法的施工程序比较简单,通过对软土的替换,可以实现土质整体承载能力的增强。换土法具备良好的技术效益,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性比较大,材料如果出现远距离运输的状况,将导致施工难度的增强,不利于实现软土地基施工成本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换土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工程周边区域的实地考察工作,如果能够满足施工就地取材模块的要求,可以进行换土法的应用,实现施工开支的有效降低。在换土法应用模块,需要保障土质的整体夯实性,做好回填土质的分层夯实工作,实现地基整体稳固性及承载力的增强。
2.3沙垫层技术
软土层含水量比较高,土层薄弱。如果在软土地基铺设砂石,能够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一般而言,砂石铺垫法适合0.5~1.2m软土层。这种厚度能够充分发挥砂垫层排水的功能,对软土层进行固化,从而便于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施工。铺垫砂垫层不仅能够成为上部排水层,还能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可以降低填土内的含水量,为施工机械提供通行条件,促进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砂垫层法处理软土地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在采用机械施工时,必须确定砂垫层厚度,考虑机械的重量,偏心程度、轮胎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压力以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问题,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通行,不会出现问题,也不会对地基造成不良影响。第二,在含水量特别大的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需要较厚的砂垫层,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共同处理,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2.4排水技术
排水技术含水量高是软土地基的特性,因此排水也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个有效处理方式。尽可能排出水分保证地基的稳定。表层和深层的排水技术的有效实施也尤为重要。表层排水具体是用在以地基的软土为基础铺设砂石层,而使地基的含水量降低。压力排水与砂垫层一起实施,尽可能的排出含量较高的水分,软质土层的固结沉降被促进,作业后续的稳定安全也将得到保障。深层技术排水是处理软土工程的核心部分,该深层技术与表层技术排水较为不同,深层水分的排出它使用的是挤密技术,而且必须要排水井的共同作业才能完成该措施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利用挤密装置打入软土地基,通过挤压的方式从排水井抽出多余的水分,促进软土地基的固结。再考虑软土厚度,地基含水量的基础上依照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并配合其他方法保证该技术的最佳效果。
2.5粉喷桩技术
软土地基的处理工程中该技术经常被使用,在稳定性相对很差的地基上利用设备技术钻孔是粉喷桩技术的处理方式,将固化剂利用特殊压力压入地基中,是固化剂和水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使水分相对含量减少,以达到固结软土地基的作用。水泥和石灰是施工中最常用的固化剂,不过多数工程还是以水泥为主要原料。施工之前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仔细勘探,做好原地高程数据及土工试验信息的记录。依据性进行粉喷桩位图的设计。实际应用时也要考虑参数比,它的标准为桩强度。调整参入比例,使得成桩的稳定性提高。想要保证有流动的特点,则可以参入石膏或硫酸钠等原料,还可以提升固化效果。许多隐形的粉喷桩在此同时形成,促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升,而后续的施工工程也会更加顺利。平整度和稳定性可由之后的铺设粘性土及砂土垫层来保证。另外在实际中,要准确对钻机下钻深度以和喷粉高程等进行把握,以保证桩的长度。定期检查搅拌程度和粉喷桩成桩直径,此外,使用钻机前及使用后,应该检查参与施工的钻头,确保钻头的磨损要小于两厘米,因此成桩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交通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软土地基作为公路桥梁建设工程的重心,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首先要考虑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以及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只有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公路桥梁的质量以及桥梁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肖明钧.对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9)
[2]周裕涛,刘宗伟.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4)
[3]刘福林.浅析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2)
论文作者: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含水量论文; 公路论文; 土法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