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进行大庆精神教育的规律性认识论文

对青年进行大庆精神教育的规律性认识

文 | 孟祥艳

精神传承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其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沉淀的高等级的价值观的自觉性延续,成为长久包裹人们思想、意识、行为的文化根基。只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更好地在青年中进行大庆精神教育。

在精神传承中存在“周期衰减”规律,要处理好“历史的传承”与“当下的方法”的辩证关系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人类认识总的发展规律。精神的传承是由创造者、亲历者、继承者共同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呈周期性衰减。我们要延长生长期,变传承期为成长期,只有靠不断赋予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强调精神传承并不是向历史简单回归,而是要实现历史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只有不断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变换自身的形式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主义,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对当下的关注和指引。从世界范围看,几大古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延绵不绝,根本在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因为中华文明不是以探究生命的本质为出发点,而是以生存的状态为关注点。这种实用主义使得中华文明小心谨慎地与其他文明和平共处、兼收并蓄,从而形成了自身强大的吸附性、同化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看待外部世界,目的是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在了解和参与世界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党的十九大拉开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序幕。中国企业改革由过去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面对创新思想观念的要求,面对体制机制的变化,要努力增强大庆精神的时代特质,就是在“老祖宗不能忘,大道理还要讲”的前提下,突出市场、竞争、效率、效益、商业、贸易等一切现代企业所必须的价值遵循,在高举大庆红旗的同时,构建一个既有深厚历史积淀,又有鲜活时代特质的国际化石油企业。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墒情好的地块种植。科学施基肥,如果施肥不当会直接影响玉米产量,要求基肥必须施在10cm土层以下。由于滴灌系统是只浇作物不浇土的浇水方法,施基肥的肥效利用率较低,所以不提倡化肥基施。春季(有条件的秋天先整一遍地)解冻后,适墒整地,667m2施有机肥1500~2500kg,耕翻时一并施入,耕翻深度为27cm以上。在播种前l~2d耕翻,避免底墒散失。

在精神传承中存在“作用滞后”规律,要处理好“道德的规劝”与“行政的干预”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总是滞后于物质作用于精神。因此,为了保证精神传承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机器要有效介入。冯友兰说过,教育如果仅仅限于道德的规劝,不能说是失败,但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人性中有“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区别。英国早期在从事黑奴买卖时,要把黑奴从英国或者非洲运送到澳大利亚,很长一段时间黑奴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因为那些运输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船上为黑奴提供的生活条件很差,他们只管运输到目的地,没有人管那些黑奴的死活。当时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把神职人员请上了船,但是,也没有完全解决黑奴的存活率问题。最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在目的地按照黑奴人头数来付给运输公司钱款制度,很快黑奴的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这说明制度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今后我们在青年中搞精神传承事业,要善于把大庆精神的内涵、主张、要求、目标制度化,靠行政干预制造干部职工切实的教育参与感,靠制度约束提升精神教育的时效性,从而保证精神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图 | 中油电能团员青年进行理论学习

在精神传承中存在“需求差异”规律,要处理好“积极的塑造”与“人文的关怀”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精神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是精英阶层的精神需要,而更多的人追求的是生活的物质需要。上层建筑为了最大程度地扩大精神占有,必然会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分层教育。我们所熟知的雷锋精神,过去集中体现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些都突出了塑造功能。而在当代,雷锋精神也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进行了分层,如学校在传承中突出了感恩回报等,用人文关怀扩大了影响。今后实现大庆精神的人文关怀,就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我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向“帮助你实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模式转变,不再是“广谱药方”,实行个性化教育,实现奋斗目标的同向。二是由“思想上的引领”向“心理上的疏导”转变,遵循心理活动规律,疏通心理障碍,引导人们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实现感情信任上的互通。三是由“先锋模范培养”向“爱与善良普及”转变,中国儒家说“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与人为善”“止于至善”,都把爱和善良看成是最高德行。我们要在坚持选拔培养引领时代潮头的先锋模范人物的同时,在最广大群体中筑牢真善美的道德根基,通过爱与善良的普及,实现先进性与普遍性共存。

在精神传承中存在“客体依附”规律,要处理好“无形的修养”与“有形的展现”的辩证关系

以性别、民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生源地、家庭结构这些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内隐反应时指标和内隐敏感性指标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量,其显现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才有了真实的存在。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认为要把抽象的无形的精神传承抓出形状、抓出局面,最关键是抓住“人”这个有形载体。同仁堂是中药老字号,多年来,同仁堂以“修和无人见,心存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加工炮制十分讲究,该用的辅料一分也不能少,该经过的工艺一个过程也不能丢,一丝不苟,严格认真,形成了“兢兢小心,汲汲济世”的质量习惯。同仁堂有一味叫“紫雪丹”的药。按史料记载,制造紫雪丹的古配方要求使用“金锅银铲”煎制,对于这一苛刻的要求,多数医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在炮制紫雪丹的过程中就是免了“金锅银铲”这道工序也无人知晓。但同仁堂没有忘记创始人的家训。上世纪初,同仁堂家族曾经为制造紫雪丹发动各房将金银首饰拿出来,放入锅内与药同煮,使金银元素在药中发挥作用,确保了古方紫雪丹的制药质量,此事已成流传百年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精神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中,如果我们把爱岗敬业变成习惯、把诚实守信变成习惯、把自律自觉变成习惯、把团结友爱变成习惯,那就是我们对于精神的最好传承。因此,凡是能够影响青年人格构建的因素,都是我们进行精神传承的抓手。

(作者系中油电能公司电力研究设计院电力人才培训中心宣传干事)

责任编辑:胡同洲

E-mail:2392808872@qq.com

标签:;  ;  ;  ;  

对青年进行大庆精神教育的规律性认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