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诊断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6~72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平均发生时间(66.7±19.5)h,中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过缓为主,中期组以室性早搏为主,晚期组以房性与交界性早搏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及时诊断后治疗总有效率88.89%,1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病死率为1.6%。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时间和类型,有助于进行针对性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并治疗可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10-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漏检率高达30%~50%[1-2]。探讨有效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作者通过对62例患者的分析,观察心梗发生时间,摸索其规律性,为诊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4.9±12.6)岁;均根据AMI诊断标准确诊[3],排除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组16例,中期组49例,晚期组7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患者入院后密切进行血压、氧饱和监测,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连续心电监测,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给予抗凝、止痛、吸氧、溶栓、扩冠、镇静等治疗,心电监测发生心律失常后,立即给予40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50ml 5%葡萄糖静脉滴注,12.5~25.0mg美托洛尔口服,3次/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西医结合会议1997年疗效标准。显效:心律基本正常,早搏等心律失常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80%;有效:早搏等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50%~8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Z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和类型
72例患者分别于心肌梗死后6~120h发生心律失常,平均发生时间(66.7±19.5)h,中期组在心肌梗死后6~72h并发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过缓为主,中期组以室性早搏为主,晚期组以房性与交界性早搏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疗效比较
本组患者在并发心律失常时均得到及时诊断,显效45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89%,1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病死率为1.39%。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其原因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电重构,不同部位包括左、右心室、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左心室的心内膜和心外膜心室肌间产生电不均一性,缺血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易产生折返激动,引起心律失常,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还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其危害性相当严重,而及时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4]。
本组患者经过连续心电监测,所有心律失常均于6~120h发生,诊断准确率100%,与相关文献报道的30%存在较大差距。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24h心电监测有关。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AMI患者行连续心电监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中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时间段是6~72h,发生率为68.1%,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提示这一时间段应重点监测。心律失常类型早期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过缓为主,发生率为50.0%,中期组以室性早搏为主,占40.8%,晚期组以房性与交界性早搏为主,占42.9%,均具代表性,结果值得临床借鉴[5]。
室性早搏是心室颤动的危险信号,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传统的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为利多卡因,但大量研究显示,早期使用并不能降低病死率。近年来研究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体内电解质紊乱有密切关系。由于患病饮食减少,治疗时使用利尿剂等,导致镁离子丢失,细胞内钾浓度降低。本研究针对患者镁、钾浓度降低这一病因,给予门冬氨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迅速改善患者电解质紊乱现象,提高体内细胞的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心肌的兴奋性和自律性及心肌缺血状态下钙离子的超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在此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使治疗总有效率达88.89%。
【参考文献】
[1]梁启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11-212.
[2]赖汉齐,赖业旺,傅万颖等.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37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884-88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5(14):106-107.
[4]李惠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J].亚太传统医药,2013,9(4):158-159.
[5]郑峰.早期急性心梗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7):52-53.
论文作者:许海彬,文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晚期论文; 早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