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煤矿脑科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10日-2017年4月11日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将64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32例/组。红球--对照组(康复治疗),蓝球--观察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将两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针灸;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后遗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予以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康复指导。择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4例开展本次研究,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4例,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4月10日-2017年4月11日,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将存在重要器官缺损、因其他原因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排除。
观察组(n=32)——性别:20例男,12例女;年龄范围:以40岁为下限值,以75岁为上限值,年龄平均值(54.11±1.85)岁。
对照组(n=32)——性别:22例男,10例女;年龄范围:以41岁为下限值,以76岁为上限值,年龄平均值(54.22±1.93)岁。
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一般资料的差距微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康复治疗
针对卧床患者,定期按摩患者的瘫痪侧肢体,协助患者进行大小关节的被动运动;针对能够进行活动的患者,帮助患者进行踢腿、扶物站立等训练;针对能够可独步的患者,指导其进行上肢功能和步行训练。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每日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1.2.2观察组方法--中医针灸+康复治疗
在进行上述康复治疗措施的同时对本组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按照患者瘫痪部位合理选择穴位,如上肢瘫痪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大椎穴、阳池穴、曲池穴等穴位;下肢瘫痪的患者,可针刺地仓穴和人中穴。每隔5min行针一次,每次穴位留针时间为30min,同时放置艾柱于穴位上,注意适时调整针灸的刺激程度。一周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标准--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肢体障碍基本消失;有效标准: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肢体能负荷简单的活动;无效标准--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趋势,计算临床总有效率(1-无效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SPSS20.0软件行卡方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统计学具有意义。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临床治疗效果[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中风偏瘫患者会出现疼痛、精神混乱、言语表达不清、视野模糊、身体失衡、半身不遂等症状[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才能够避免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2]。中医认为人体内肝脏肺腑气血不足、阴阳失衡使导致中风偏瘫的病因病机,因此可利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艾灸能够对患者偏瘫部位进行刺激,有助于大脑动脉的正常供血以及血液循环的恢复[3],促进血流量增加,还可改善患者的脑组织功能,防止脑组织出现持续性损伤。康复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心血管机能减退等情况。中医针灸和康复治疗相结合能够使中风偏瘫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活跃度的提高,还能够达到通经活络、调节阴阳、益气补血、通利关节的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同对照组(78.00%)相差21.88%(P<0.05),较好地说明了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应用在中风偏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参考文献:
[1]王晓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09-110.
[2]宋聪琳,邢晓东.浅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32-133.
[3]肖绪新,肖训.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40-42.
论文作者:包小波,熊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肢体论文; 有效率论文; 穴位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