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32219871020****
引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和技术发展不够成熟,试点工程中暴露出一些质量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增加建造返工成本、增加后期的维护费用,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装配式建筑优势
1.1建筑资源的节约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基材和动力燃油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倍~5倍左右,且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仍旧是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达不到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矿石等基础建设耗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建筑服役后的拆除建筑废弃物很难形成再循环利用的体系。而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集中生产加工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安全设计,可减少钢模、木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等建材的损耗。与此同时,相比较现场作业,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可以减少水、电等消耗。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可进行重新组装和拼接,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往复使用,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2工程费用的降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都是在工厂内进行集约生产,在提升员工熟练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安排可以大大提高预制阶段的劳动成本,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相关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升,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预制施工也会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数量,避免材料的损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费用的产生。在装配式建筑组装施工阶段,需要的安装工人数量不需要太多,且施工的周期也较短。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费用较传统建筑施工有大幅度降低。
1.3工程质量的保障
由于装配式建筑都是工程集约化生产,因此,相关构件的混凝土、钢筋、砂石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在严格控制范围内,构件按不同车间分布施工,保障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标准化生产程序。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会从建筑的结构安全、材料控制、截面设计等因素进行考虑,在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和组装前,将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规避。在装配式建筑组装过程中,组装过程由熟练的操作工人进行,可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的提升。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施工重难点及措施
1)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板的浇筑过程中,连接钢筋的数量和位置要确保一致,在不同预制板拼接时,要确保对接的精准。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完成预制板梁的钢筋连接后,要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的方案交底。2)固定具体构件的位置时,需要和机电的管线排布相结合进行考虑,避免固定过程中对机电管线造成二次损伤,一般而言,在固定构件时需要对远管线的排设图纸进行对照。3)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集约化生产,其构件尺寸精准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需对照构件的尺寸进行精细化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构件的不完全封闭组合。需要操作员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规范施工,标准化生产的构件在设计阶段也需要考虑现场建筑组合时可能发生的现实问题。4)在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过程中,要对相关构件进行包装防护,以避免吊装、运输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构件产生破坏,与此同时,操作人员也应当考虑到个人的安全防护,在吊装过程中要与相关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施工的安全要求,所有上岗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
目前投入生产的装配式建筑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而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和工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装配式建筑中结构外挂板和内墙板一般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在建筑组合和搭接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平和竖向的多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内墙板的楼板和暗梁等关键部位可以考虑折叠形式,暗梁可在现场进行浇筑,但暗梁钢筋的绑扎固定等工序可采用工厂提前处理。楼板底部的钢筋采用预制,现场浇筑施工,可以缓解建筑整体拼接导致的整体性差、抗震等级低的问题。与此同时,相关施工工艺的提前考虑,可以减少混凝土、钢板等材料的消耗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建筑区域定位、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墙柱的定期、布设防护网架、外挂板吊装、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安装、梁柱钢筋的绑扎、内板墙的古装、相关机电管线的埋设、剪力墙模板支设、楼梯吊装、相关部位混凝土的现浇等。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3.1装配式建筑施工执行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执行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合其他专业的要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检查已经安装完成的构配件和将要安装的构配件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构配件安装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好安装的位置并做相应的标记,确定连接节点和临时保护措施,检查吊具及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在施工之前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和工序控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装配式建筑中施工技术进行把控,施工企业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地调配、组织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相应的控制,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施工现场预制构配件进行合理的现场堆放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相关的施工记录和管理记录,且满足整体质量管理记录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是相关的监督人员要在现场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场的监理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该做到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控,遇到问题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对于严重的质量问题还要及时采取救援方案并做好上报工作。
3.2采用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管控
对于质量问题的管控,不仅要优化管理流程,更应从技术方面进行改进,注重将先进技术与现有管理体系结合,使用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收集现场施工遇到的构件质量、尺寸偏差、构配件连接和在组装后遇到的质量问题,以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改进和科学管理。
3.3规范设计标准及加强多方协调
标准化和模数化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建议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的构件类型、技术体系编制专项技术标准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做好构件深化设计工作,加强与构件设计单位、生产单位及现场施工单位的协同及质量自检、验收工作;注重质量监管部门和采购部门的沟通,确保采购优质产品。
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建筑市场的革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水平的关键要点,先进合理的设计流程和组装体系是装配式建筑长期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相关建筑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可以全面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37(5):28-30.
[2]连琛.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及其防控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4):252-253.
[3]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武志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3):108-113.
论文作者:李后圆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构配件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现场论文; 《科技尚品》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