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玩转语言论文_韩翠英

让幼儿在游戏中玩转语言论文_韩翠英

韩翠英(德州市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之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阶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但他们又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游戏形式的存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何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设计了游戏性的活动方案。

关键词:幼儿言语发展特点;语言发展小游戏;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26-0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与成人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在实践活动日益复杂化的基础上,儿童的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起来。

一、词汇的发展

词汇就是指词的总汇。各种语言都是由词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数量和词汇内容的不断增加,以及词类范围即词汇类别的不断扩大。

(一)词汇数量

3—6、7岁即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但词汇量的年增长率则呈逐年递减趋势;3—4岁和4—5岁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通过国内外幼儿词汇的发展的比较,我国幼儿词汇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远快于其他国家的幼儿:从词汇量的增长来看,幼儿在3岁左右的词汇量为1000,到6岁时约达3500;从词汇的年增长率来看,4岁时为73%,6岁时为37.9%。国内外的研究还表明,幼儿词汇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幼儿掌握的常用词包括人物称呼、身体部位、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社交、个性、时间、空间概念等;幼儿使用的形容词包括物体特征的描述,动作的描述,表情、情感的描述等。

(二)词汇类别

儿童对不同词类的掌握有一个先后顺序,一般先掌握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后掌握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幼儿掌握虚词不仅时间较晚,而且比例也很小,只占词汇总量的10%~20%。

二、语法及口头表达能力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幼儿主要使用单句。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渐次增多。复合句的发展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掌握足够的词汇,特别是掌握有关的连接词。二是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一般来说,口语语法的获得是在幼儿阶段,幼儿中期就能掌握最基本的句法结构。

幼儿四岁以后还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如应用“如果……就……”反映假设关系,应用“只有……才能……”反映条件关系,应用“因为……所以……”反映因果关系等。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的口头言语中,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在幼儿的言语实践中,可以看到他们由于受简单陈述句句型模式的影响,往往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因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 如五六岁的幼儿对被动句不易理解,因而把“小狗被小兔推着走”误认为“小狗推小兔走”;豆豆被乐乐碰了。又如,对双重否定句更难正确理解,因而把“哪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没有娃娃站着”,或完全不理解。。

3、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幼儿最初使用的简单句并无修饰语,以后逐渐发展到有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的句子。如:妈妈中午陪幼儿睡觉,幼儿要求吃花生,吃完一颗不够,还要再吃,妈妈说:“睡觉啦”,幼儿却说:“妈妈,再吃一颗,我就一定、一定睡觉,好吗?”。

(二)表达能力发展的顺序性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一般到幼儿期末,儿童就能较为清楚地向他人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了。 三岁以前的儿童,他们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各种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同时,他们又处于集体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际过程中,他们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或印象。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也就发展起来了。自然,幼儿的独白言语发展还是很初步的,开始时,由于词汇不够丰富,语句结构不够完整,表达时常常显得不够流畅,叙述时常常以“这个……这个”或“后来……后来”等帮助缓解表达的困难。在正确教育下,一般到六七岁时,儿童就能比较清楚地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或系统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

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情境语向连贯语转化。幼儿中期使用情境语最突出,幼儿末期连贯语迅速发展。三、四岁幼儿,甚至四、五岁幼儿,还不能连贯地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讲述一个故事或叙述一件事情。如三、四岁的儿童在讲述大灰狼的故事时说:“大灰狼来了,不得了啦!不能开,妈妈来了,它就走了。”只把故事中一些突出的内容,断断续续地讲一通,既不连贯,也没有交代任何背景,好像听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似的。有时,儿童找不到适当的词来描述时,还用手势、动作来代替。随着年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六、七岁,幼儿开始能把整个思想内容有头有尾、前后一贯地进行表述;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说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即使不看他的手势表情也能听懂讲述的内容。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方式来感知语言,以此来帮助与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创设“听”“说”“动手操作”“演”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下面提供几个活动实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游戏名称:找图形

适合年龄:3-5岁

游戏玩法:老师将准备好的图片摆成一排,让幼儿认识词语图形和教具图形,并让他们一一对应。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看图片、听词语,找图形游戏;如教师说“面包”,幼儿就找到对应的图形红色正方形,放在黑色方阵的第一方格内。

面包→红色正方形 糖果→黄色圆圈 饼干→蓝色长方形 蛋糕→黄色三角形

附表格:第一格:面包(稍作停顿)—面包—糖果—糖果—糖果

第二格:饼干—蛋糕—糖果—蛋糕—蛋糕

第三格:面包—糖果—饼干—面包—蛋糕

第四格:饼干—糖果—糖果—蛋糕—蛋糕

第五格:蛋糕—面包—饼干—糖果—面包

2、游戏名称:正听反说

适合年龄:4-6岁

游戏方法:教师按分组将下列数字用普通话清晰的阅读出来,让幼儿听到后反着说出数字,比如老师读“12”,孩子让说“21”,读时数字之间间隔6秒。

第一组:82 30 27 45 67 93

第二组:52 01 23 40 87 96

第三组:21 31 34 15 48 90

第四组:21 20 96 10 57 98 51

3、游戏名称:《唱歌比赛》

适合年龄:4-6岁

游戏玩法:老师用普通话清晰的读故事《唱歌比赛》,幼儿仔细听并数出指定汉字(“小”“白”“唱”“说”)的个数,并回答指定汉字的个数和故事后面所问问题的答案。

内容:唱歌比赛

有一天,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和小猫举行唱歌比赛。他们请小白兔做评判员。

小鸡第一个唱:“叽叽叽,叽叽叽。”小白兔说:“小鸡唱得太轻了。”

鸭子接着唱:“呷呷呷,呷呷呷。”鸭子唱的太响了。”

小狗说:“我来唱。”它很快地跑到前面,唱: “汪汪汪,汪汪汪。”小白兔说:“小狗唱的太快了。”

小羊说:“我来唱。”它慢慢吞吞地走到前面:“咩—咩—咩。”小白兔说:“你长的太慢了。”

最好,轮到小猫唱。小猫不慌不忙的走到前面唱起来:“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不快也不慢,声音不大也不小,好听极了。小猫应该得第一。”

简答问题

⑴有哪些小动物举行唱歌比赛?

⑵小鸡唱的是什么,唱得怎么样?

⑶小鸭唱的是什么,唱得怎么样?

⑷小狗唱的是什么,唱的怎么样?

⑸小羊唱的是什么,唱的怎么样?

⑹小猫唱的是什么,唱的怎么样?

4、游戏名称:小牛赔油

适合年龄:4-6岁

游戏玩法:老师读一段绕口令,让幼儿仔细听,并重点讲解大致内容,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着跟读,熟练后,自己尝试着说完整。

内容: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不油。

除了以上游戏方法外,还有学习儿歌,散文诗,读绘本,看照片说故事,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等的游戏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言语发展能力,孩子生来就非常喜欢玩游戏,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不错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语言发展契机。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仅仅局限在空余时间或探究活动的时间内,在次以外的时间里它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发展语言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游戏形式却是孩子最爱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

[2]张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论文作者:韩翠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让幼儿在游戏中玩转语言论文_韩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