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保证该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现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应用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使其达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标准与要求。本文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基本概念将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程序出发,探讨其具体应用,旨在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乃至国家利益。而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类型,应用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势,其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有效建成提供保障。
1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极强的稳定性、耐久性。适用于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之中。所谓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以混凝土为原料构建建筑框架,便于后续施工。要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上应严格把握材料配比与成分构成,保证材料质量含量符合施工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充分把握好混凝土施工这一基础施工技术,尤其在水坝、水闸、水电站的施工中,通过有效应用该技术可提升工程主体结构耐久性与强度,增强工程抗腐蚀性能,弱化自然因素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2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流程
(1)混凝土配置。混凝土配置是应用混凝土技术的基础环节,在配置上,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要求,进行比例试验后,根据试验结果的比例进行材料配比。还应注意配比时间与质量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技术规范要求。(2)混凝土搅拌。利用大型混凝土搅拌设备进行搅拌,一方面提升搅拌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在混凝土搅拌上,应根据不同材料要求甄选与之相适宜的搅拌方式,按照先后顺序逐一投放搅拌,没有外加剂的投放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有外加剂需要投放时,应将外加剂投放在水泥之后,砂之前。搅拌过程中不得改变配比,全程控制好搅拌质量。(3)混凝土运输。倘若水利水电工程位于偏远山区,应考虑到当地复杂的路况及地理环境,明确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如期送达。另外,保证承载量符合标准,防止因承载量过多影响运输效率。(4)混凝土浇筑。浇筑施工前,首先进行清理工作,确保表面整洁无杂质,而后封堵模板缝隙与空洞,防止浇筑渗透问题。浇筑过程中,应以清水湿润模板,保证浇筑效果。同时,应控制好模板浇筑的种类及型号,确保钢筋安装绑扎的牢固性。在浇筑中还要定位好预留施工缝,确保施工缝周边混凝土紧密、均匀分布,保证浇筑质量。此外,在混凝土浇筑上,应一边浇筑一边振捣,提升振捣密实度,强化基础层面,从而保证后续施工质量。(5)混凝土养护。这一环节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程序,良好的混凝土养护可以使混凝土与钢筋结婚更为紧密,避免裂缝、空洞等问题的发生。混凝土施工中,温、湿度直接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因此,在养护中,应严格控制好温、湿度,特别是在早期养护中,应把握好施工现场温湿度状况,定制切实可行的保温保湿措施,同时严格监控水热化情况,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3.1在水闸底板施工中的应用
水闸底板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通常,水闸底板浇筑之前,需进行基面找平,应将素混凝土垫层铺在软土地基之上,厚度约为8~10cm,水闸周边设侧模板,在木桩固定上可应用地龙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底板浇筑上,为增强底板结构荷载性能,保证混凝土强度与施工要求相符,避免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浇筑结构强度即为混凝土强度,同时构成麻面,并且应在预制混凝土死冷状态下便进行钢筋的固定,以铅丝将其帮吊于底板脚手架上,从而防止出现钢筋变形。此外,在水闸底板浇筑上还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浇筑厚度与钢筋分布距离,确保底板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符合施工压球,避免发生冷缝等问题,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3.2 在水闸闸墩施工中的应用
水闸闸墩施工需要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闸墩高度、厚度、工作面质量等问题,借助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闸墩与底板的连接,防止底板与闸墩由于不均匀手里而发生沉降问题。闸墩施工中,闸槽处进行混凝土浇筑是工程重难点所在,一般情况下,需要施工人员一次性完成浇筑工作,所以常用二期混凝土预留方式。除此之外,有些施工人员会采取预制门槽方式。闸墩混凝土浇筑上常用的便是固定模板施工工艺,该工艺的应用上需要尽可能减少闸墩垂直度与厚度误差。鉴于此,可通过建立模板的方式减小误差。立模在应用上,首先应明确先后顺序,然后将平面模板立于闸墩两侧,随后立下圆头模板。同时,混凝土浇筑上,应注意保证闸墩厚度,可采取拉螺栓方式进行加套固定,尽管这种方式便于操作,但抽出拉螺栓时很容易影响闸墩平整度,为此,可先将螺栓两端穿入定制硬质橡胶垫片,螺栓随之埋设到预制四棱柱中,橡胶垫块加上四棱柱厚度可保证闸墩厚度符合施工要求。
3.3在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现今,水利水电大坝施工常用的为混凝土浇筑工艺,但工程量较大不能一次性完成,所以常用分缝分块技术,这一技术又包含通仓分块、纵缝分块、错缝分块三种。其中通仓分块浇筑可更好地维护坝体完整性,改良应力状态,省去接缝灌浆环节,从而减少工程量,缩小成本支出。同时,推进施工进程,促使机械设备功能发挥到最大化,需注意的是该技术的应用需要浇筑较大尺寸,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纵缝分块浇筑易于控制温度,不易受到干扰,便于施工,常用于40m以上高度的大坝,此工艺的应用可降低温度应力,促使混凝土散热。错缝分块浇筑,在应用上需要将坝体划分为一些独立坝段,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到高度、方向错开的裂缝,不许严格控制温度,亦不用进行接缝灌浆,这种工艺适用于地基不均匀变形的区域。
4案例分析
某水利水电大坝工程中,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工程建设,拱坝基面高度470m,最高点为108m,属于双曲拱坝形式,坝段共有16个,坝轴线共长284m,底部厚为20m。浇筑作业过程中,在施工导流作用下,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流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首先,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设计人员应在熟知水利水电施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施工设计;其次,做好施工前期实地勘察,全面采集工程资料,实现施工技术与施工环境的协调统一、有序衔接。在混凝土早期养护上,应保证混凝土施工全程有着适宜的温湿度,确保混凝土不因外界温湿度变化而发生收缩现象。同时利用好水泥水化作用,提高工程耐久性与强度。此外,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接触外界的时间,对于暴露在外的区域要采取保湿覆盖的方式,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分的蒸发,导致凝结问题,影响后期质量。总之,施工人员要全面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延长重难点部位的养护,做好养护工作的信息记录,为整个工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参考。
5结语
科技的发展催生着各类新型技术,虽然混凝土施工技术现如今已不属于新型技术,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却是基础性且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伴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应不断创新,把握好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更好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嘉胤.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混凝土护坡现浇施工工艺[J].低碳世界,2019,9(05):78-79.
[2]刘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98-99+62.
论文作者:罗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底板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闸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