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研课促成长论文_赵群英

多维研课促成长论文_赵群英

(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浙江省 义乌市 322000)

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主渠道,是教改与教研的基础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在多年集体备课、三度备课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我校品德教研组在研课方面进行了多维、有针对性的探索,开展了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组课研课、异课同构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各层面教师的成长。

一、同课异构——水平相近教师竞争妍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同一门学科,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然后发挥不同的优势实施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比较,取长补短,追求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状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案例片段呈现】《网络世界》(浙教版四上《品德与社会》)同课异构

(一)导课,感受网络的神奇

钱老师:天猫精灵来对话,网络世界真神奇。

1.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想认识它吗? 看,就是它——天猫精灵。只要呼唤它的名字,它就能听懂我们的话了。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你好,天猫,你会做什么?

2.神奇吗?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听懂我们的话呢?猜一猜。(因为它连接了网络!板贴:网络)

3.谁想来问一问天猫,什么是网络?

4.天猫精灵讲得很具体。网络又叫做互联网,它的英文名字叫做“Internet”。它诞生于1969年,已经49岁了,主要通过网线、光纤、各种服务器等设备,把全球的电脑、手机等等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网络的世界,带着我们在其中遨游。(板贴:世界)

赵老师:云端直播课堂,感受网络的神奇

1.同学们好!我姓赵,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合作学习。首次合作,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大大的见面礼。(大屏幕显示同步课堂的学生)那是XX学校的学生,这节课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

(一开始,学生比较吃惊,当对方问好的画面和声音传来的时候,学生兴奋而激动起来,纷纷予以回应。)

2.同时观课的还有两校的老师和近两千名家长(大屏幕呈现云端课堂画面,看着家长的问好和点赞,学生更激动了)。

3.同学们,直播课堂、云端课堂的实现,网络在其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导课活动引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并拉近学生与网络这一话题的距离。不管是钱老师的“天猫精灵”还是赵老师的“云端课堂”,都有效达成了这一目的。

在“同课异构”中,大家致力于创造性用教材教,追寻自己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既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又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性循环研究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同课同构——手把手儿示范勤引领

同课同构,通常是同一个教研组内的不同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或相似的课件、甚至是相同的板书进行执教。大家对执教者实际上课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我校品德教研组主要开展师徒同课同构,以师傅带徒弟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课后共反思的形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新模式。

同课同构,同中有异!同样的设计,不同的课堂,年轻教师更容易被教案牵绊,而骨干教师则更能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因此,在教学之后,深入反思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师生课堂表现,反思师徒“同”教背后反映的差异,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在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反思的过程中,整个教研团队也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三、组课研课——师徒比翼互促共成长

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之一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所谓“螺旋上升”指的是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层次不同,要求提高,主题思想不断发展深入。这样的设计思路,教师如果对整个教材体系了解不够透彻的话,很容易把不好度。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同一主题内容不同年段的几节课或同一单元不同的几课同步研讨活动,名之为“组课研课”。

此举不仅帮助教师更全面了解了教材,也让教师们明白了:教学目标定位要精准,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策略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分层施教,只有设计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活动方式,才能让同样的主题奏响不同的乐章。

低段学生感性大于理性,教师重在营造过中秋节的氛围,然后通过讲中秋故事、尝中秋美食、猜中秋字谜、读中秋诗句、了解本地及外地过中秋的风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讲一讲、尝一尝、猜一猜、读一读、说一说中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从而产生对中秋节的喜爱之情。而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更强一些,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两个教学相比较而言,低段主要是通过精彩纷陈的活动、直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高段的整个活动设计则更趋向理性。

近一年来,我们的组课研课又开辟了新领域,即一课中的两个课时,师徒共同备课后,由徒弟上第一课时,师傅上第二课时。此举对师徒双方来说,都极具挑战。徒弟要努力达成自己课时的目标,尽量少给师傅“挖坑埋雷”;师傅第二课时教学则不仅需要达成本课时预订目标,还得针对第一课时徒弟执教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弥补不足。一开始,第一课时上完后,一两天后才会上第二课时,师傅会有想对充裕的时间作出调整修改。但后来为了再“逼一逼”老师,进行了两课时连上。此举虽经常把师傅也逼得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但所有师傅都说“心惊肉跳,但收获更大!”

四、异课同构——我们将努力的新方向

传统意义上的“异课同构”,指的是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采用类似甚至相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呈现出类似的风格。我们学校品德教研组所设想与追求的“异课同构”则是同样的课程目标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实现。这个研究,我们还在构思之中,尚未付诸实施,是接下来我们将研课的一个新方向、新领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将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不断增强我校品德学科教研组的“造血功能”,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转变,在多维研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并努力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心理“对流”的应用[J].才智;2011年5期

[2]邹仰清,在多维互动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论文作者:赵群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多维研课促成长论文_赵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