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博白 537600
【摘 要】化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但因其无明显的靶向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正常细胞形成损害,引发各类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系统。若在化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化疗效果。本文现就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预防;护理
在癌症的治疗上,化疗药物既能单独起到抗肿瘤作用,也能辅助手术、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多数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因缺乏靶向特异性,正常组织及器官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进而引发不良反应。而药物不良反应又直接影响到疗效,若患者耐受性差,则常导致治疗被迫中断,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迄今为止,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的化疗药物很少。正因为此,在整个化疗过程中需要给予系统、科学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巩固及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化疗药物对神经系统、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肝、心脏及局部毒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进展做简要综述。
1.外周神经毒性
1.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引发外周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主要有铂类、长春减类及紫杉醇类等。
铂类引发的神经毒性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顺铂易于在背根神经内蓄积,导致胞体及胞核皱缩,进而引发外周神经病变[2]。顺铂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临床表现为感觉麻木、异常,味觉消失,步态不稳,腱反射消失,精细感觉与本体感觉敏感度降低。
长春碱类引发的神经毒性机制也未明确,长春碱类引发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先振动感低下,后出现麻木感,伴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再发展为远端感觉丧失及肌无力,尤其是手内侧肌群与脚趾背侧肌群,严重者可表现为下肢无力,下肢轻瘫。
1.2 预防及护理
(1)告知患者自化疗当日起戴手套,穿袜子,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因冷感加重四肢远端麻木感。化疗期间忌冷饮、冷食,水果使用温水加热后再食用,输液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防止加重毒性反应。平时洗漱使用温水,冬天禁止户外活动,以防发生喉头痉挛。
腱反射消失、肌力下降、肌肉痉挛的患者避免上下楼梯。对感觉异常部位指导患者多做按摩,对肢体进行适度的主动及被动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以防肌肉痉挛变形,保持肌张力与肌肉生理长度,改善局部循环,帮助神经再生。
告知患者多发性神经炎停药后可逐渐好转,避免患者出现过度心理负担,有助于早期恢复。
2.骨髓抑制
2.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因缺乏靶向选择性,可杀死大量正常骨髓细胞,尤其是粒细胞。正常情况之下,骨髓细胞增殖、成熟及释放和外周血液内粒细胞的衰老、凋亡、破坏与排出呈现相对恒定状态,而化疗破坏了此种平衡,导致白细胞减少,乃至全血细胞减少。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在肿瘤患者体内蓄积,骨髓抑制也随之加重[3]。
化疗药物引发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后果是增加严重感染的危险性。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危险,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呼吸道出血及胃肠道出血等,危及生命。
2.2 预防及护理
化疗1周注意观察患者血象变化情况。对有牙龈出血者,可用冷水漱口,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嘱咐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勿用牙签剔牙。同时注意观察粪便性状,是否存在柏油样便或出血现象,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减少创伤性操作,若进行创伤性操作后,需按压5~10min,可口服中药补血。当患者有头痛、恶心或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警惕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积极预防感染,医护人员查房时需佩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消毒病房,减少探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早发现感染征象。对白细胞<1.0×109/L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消化道反应
3.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常见的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发不同程度消化系统损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化疗药物导致肠道黏膜损伤,肠道黏膜中嗜铬细胞分泌出的5-羟色胺和肠壁受体结合后可兴奋迷走神经,引发呕吐[4]。
化疗药物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纳差、腹痛、腹泻、便秘、肝功能异常等。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化疗药物引发的早期毒性反应,严重时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出血等。
3.2 预防及护理
化疗期间可给予止呕剂,静滴地塞米松2mg,恩丹西酮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于化疗前半小时静脉注射,化疗结束后4h再次滴注。也可给予皮质类固醇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可于化疗结束后静滴维生素B6。呕吐严重者,吐后用温水漱口,应卧床休息,防止过多翻身。睡眠中进行化疗对防止恶心呕吐有一定效果,对呕吐频繁者可于午睡时给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化疗后食欲下降可导致营养不良,引发机体恶液质状态,化疗前应给予高蛋白饮食,根据病人消耗选择豆制品、乳类、禽蛋类、肉类等。化疗期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食物,例如胡萝卜、西红柿等黄绿色蔬菜,禁食油炸、油腻、怪味食物。对恶心呕吐剧烈者,可于下次化疗前2h禁食,喝一些新鲜果汁,嚼冰块。腹痛、腹泻者可食用高钠、高钾食物。
4.肺不良反应
4.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肺组织对于药物的摄取以及药物代谢产物均可对肺形成损害,同时肺也是过敏反应的场所,不少特发性肺纤维化均可能是肺急慢性过敏反应的结果。
肺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发热、疲乏不适等,严重者休息时也会存在呼吸困难、发绀等。肺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可于首次用药出现,也可在化疗结束后长时间才会出现,故有早发性及迟发性之分。早发性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间质性肺炎综合征以及非心源性肺水肿综合征。
4.2 预防及护理
应限制药物总量,对于有肺功能异常、慢性肺病史、肺部放疗史等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相关药物。化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症状与x线,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测。肺不良反应产生后应立即终止治疗,采取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可辅助支持治疗及小剂量供氧。
5.肝损害
5.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疗药物引发的肝损害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较为常见,多出现在化疗后1周,是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肝脏所致,近一半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慢性肝损害如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等,则多由化疗药物长期作用引发。对于有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而言,除了黄疸以外,主要表现有乏力、纳差、发热、腹胀、肝区疼痛等。
5.2 预防及护理
化疗药物所致的肝损害要做到积极预防,化疗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检查肝功能,进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及剂量。化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肝损害症状,定期复查肝功能。与此同时积极给予保肝治疗。化疗过程中如有轻度肝损害,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及时间,如肝损害较重,则应停止化疗。对化疗后出现的肝损害应给予保肝及支持治疗[5]。
6.心脏毒性反应
6.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可因化疗药物的不同而有差异。蒽环类引发的心脏毒性主要和氧自由基有关,其可导致心脏多种亚细胞变化,表现为急性、慢性及迟发性[6]。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与冠状动脉纤维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发生有关,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等。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可引发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缺血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卡培他滨可引发心肌缺血,乃至致死性心肌梗死。
6.2 预防及护理
蒽环类引发的心脏毒性和累积剂量密切相关,可通过减少总累积剂量来降低心脏毒性反应。铂类等则在大剂量给药时才会出现心脏毒性,可改变用药方法,持续静脉滴注或与脂质体阿霉素联合使用或加用心脏保护剂等。加强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变化情况,对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心悸及汗出肢冷,则应立即报告医生。
7.局部毒副反应
7.1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目前多数化疗药物是由静脉给药,故对局部刺激较大,易引发不同程度静脉炎、严重组织坏死等。化疗药物的局部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反应。静脉炎主要表现为药物输注过程中,注射部位发生的沿血管走向的暂时性发红,患者有针刺感及疼痛感,静脉发红、色素沉着、血管条索状等[7]。化疗药物外渗反应是因发疱性化疗药物于静脉给药中,由血管渗透、外漏直至周围皮下组织,引发局部皮肤及组织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红斑或红肿,急性烧灼样痛。用药1周后可有明显炎性反应,出现局部组织水肿,形成水疮,并有不同程度疼痛。
7.2 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可于穿刺时注入生理盐水,注入成功后再给予化疗药物,各药物间采用200ml左右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最后用20ml生理盐水快速静注,以稀释残留在血管壁上的药物,减轻局部组织刺激,预防静脉炎产生。叮嘱患者强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时,减少去卫生间及就餐等躯体移动,防止针头移位,输液过程中防止压迫肢体,影响血液回流。严格无菌操作,输注前进行严格的皮肤消毒,防止感染。制定静脉使用计划,合理使用静脉,左右臂交替使用。应选择弹性好、充盈、易于固定的粗大上肢静脉,避开关节、神经与韧带血管。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受损。药物外渗一经发生后,需立即停止输注,并抬高肢体,尽量冷敷或冰敷,灭活外渗液,保留注射针头,抽出残留药物,行局部封闭。
8.小结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严重程度因人、因药而异,处理措施不尽相同,原则上是早期预防、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友平,唐友明.某院常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473-474.
[2]李晓玲,姜德春,李星炜,等.顺铂致癌症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28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1(4):202-206.
[3]康婷,赵红,冯谢敏.恶性肿瘤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预防及治疗[J].延安大学学报,2011,19(2):135.
[4]寇冬梅,任俊玲.浅谈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7.
[5]张德玉,胡昕.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9):2387-2388.
[6]陈尔冬,周菁.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2):52-54,62.
[7]赵连建.1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63-65.
论文作者:王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毒性论文; 发生论文; 临床表现论文; 机制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