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天津 300041
摘要:建筑行业在近几年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施工技术也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但是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工程施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地板结构施工问题展开探究,并对其施工技术和改进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地下室地板结构;施工技术
一、影响地板结构施工的因素
(一)地质影响
地质因素对于地下室结构施工的具体展开影响十分重要,可以说,地质因素在前提基础上就决定了地下室的结构施工。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选择最适合施工的地方,并且根据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在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期间,勘察人员一定要对地质的含水情况、土质松软度等影响地基稳定性的特点进行仔细记录,计算出地基的沉降值、承载力和变形力,同时也要注意建设场地的水位情况,对地下室地基建设的防水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二)上部结构影响
地下室的上部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因此,上部结构的情况对于地下室结构施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考虑到上部结构的影响,尽量让二者协调起来,不产生冲突。另外,考虑到地震和其他外力因素,在施工时,应该尽量保证水平力的传递,避免整体结构出现变形。
(三)周围建筑物影响
周边建筑物对于地下室地板结构施工也有不小的影响,受限于周围的环境,在施工时,施工的空间大小和施工力度、进程就会受到局限,假如周边的建筑物设施越多,这种限制也就越明显。常见的周边建筑物有房屋建筑、管线电缆、地铁、下水道等,施工人员需要警惕这些复杂的外部影响,做好基坑支护工作,确保基坑的稳定。
二、地板结构施工技术的重点
(一)注重结构的抗震性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很多地方时常会受到地震的威胁,因此,为了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施工设计者应该注重提升房屋结构的抗震性。其中,地下室是建筑物的重要底部基础,地下室的埋深度和层数对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注意地下室结构与上部结构的关联性,同时保证上下结构抗震性的一致,保持它们的同步协调。举一个例子说明,假如上部结构的抗震性为3级,那么地下室结构也应该达到这个级别。
(二)注重结构的抗渗性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省市的天气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地方的降水量比较充沛,空气湿度大,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房屋建筑就容易受到水流渗透。所在设计建筑的地下室结构时,一定要注意结构的抗渗性,尤其是在雨水较多和地势低洼的地方,这种防范性就更应该提升。
(三)结构施工的设计工作
结构施工的设计对于建筑物本体的影响很大,假如结构设计出现了长度偏差,那么结构工程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设计师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尺寸问题,谨防建筑工程出现超长问题。
(四)结构施工的外墙施工要点
在针对结构的外墙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考虑外墙的受力情况,根据墙板的弯曲程度进行配筋工作。②利用双向板计算方法来开展配筋计量工作。
三、地板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本文对地下室地板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以某一具体施工项目为例,该工程的地下室面积比较大,所用到的材料和人员比较多,施工技术与其他结构施工相似,但是数据会存在一些偏差。
(一)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是工程的初步流程,在开挖前,施工人员会先对基地的坐标高度和临边位置进行测量,确定排水沟位置,先挖出排水沟。开挖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去操作,深度和宽度不能超出标准,对于挖出的土块要妥善处理,可以采用挖掘机在坑内进行转运,并寻找合适的位置预留下来,等待土方施工结束后,利用运输车辆将其转出基坑。在开挖时,要特别注意基坑附近的环境,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影响因素,比如说坑底涌水的事故,对此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先前开挖的排水明沟进行排水。另外,在土方开挖的时候,还要做好护坡工作,防止因为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基坑边缘损毁。
(二)砖胎膜施工
地下室工程的承台、地梁、底板、排水沟等施工项目均采用砖胎膜施工技术,并且根据施工的差异性,选择不同厚度的砖墙。例如,各部件的深度在1米以内,砖墙材料是240砖墙;深度1米以外、2米以内,上部采用240砖墙,下部采用370砖墙;当深度超过2米的时候,需要采用490砖墙。而且每一种砖墙都要采取M5水泥砂浆砌筑。
(三)模板施工
模板施工主要是粱板模板的施工和柱头模板的施工。一般对粱板模板施工可直接使用土胎模。施工前先利用水平仪找平并修整表面,确定建筑物的顶板和底模。加假如施工区域的土质较差,则须对土基做加固处理后再进行施工。在进行柱头模板施工时要先将柱头处的土方挖出,再进行施工缝模板设置,模板安装时最好呈斜面状,柱子、钢筋通穿模板向下将接头长度伸出,以便柱子下部的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钢筋捆扎施工
钢筋捆扎施工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和注意事项:
①在钢筋捆扎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钢筋对齐方式,保证它们的位置放置正确,而且各层钢筋的间距也要维持在一定的距离内,要尽量保证最小的距离,还要保证构件的截面尺寸符合标准。②钢筋捆扎结束后,应该按照预定的设计标准,为其添加保护层,并用砂浆垫块垫起。对于保护层的厚度,也有相应的标准,其中承台和底板的保护层厚度应该至少为50毫米,柱梁的保护层厚度也要不低于25毫米,剪力墙水平筋的保护厚度则不低于15毫米。③在主次梁的交点处,为了防止板超厚,应该保证加工钢筋与设计的对照性,依据设计标准,对钢筋的形状、尺寸和弯曲度加以规范。④框架梁梁端箍筋的长度应该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5倍,而框架柱箍筋的加密范围也应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梁面的上下均不低于柱边长,并且大于1/6的柱净高。⑤施工过程中要计算插筋及后期工程中钢筋焊缝的厚度与长度。⑥由于钢筋施工的工作量比较大,为了保证焊缝的质量,施工人员可用钢筋冷挤压方法连接接头工艺进行施工。
(五)地板混凝土浇筑
一般地下室工程,承台断面相对较大,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方案进行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①混凝土施工时当前绝大部分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它是构成建筑主体的主要成分,所以在施工时,所用到的混凝土材料数量会非常庞大。但是地下工程属于半密闭式施工,材料运输不太方便,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施工时,最好能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搅拌站进行集中性搅拌。②一般的混凝土布料,都会使用泵送机将所学的混凝土材料传输过去,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效率不高,也可以使用起重机直接将混凝土转运到浇筑面,每次的运输量十分可观。混凝土布料完毕后,接下来要准备振捣作业,操作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置足量的振捣器,振捣器又分为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不同的振捣器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振捣要求。③假如采用泵送方式传输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的厚度分层,遵循从上到下、由远至近的原则沿混凝土的流动方向对目标位置进行逐次浇筑。④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个小时以内,施工人员还要做好养护工作,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利用测湿测温装置,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做降温和增湿处理,防止混凝土因为温度过高过着湿度不足而出现干裂。同时还要及时调整覆盖物厚度,减轻外界对混凝土施工层面的影响。
四、提高地板结构施工质量的途径
(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结构施工前,施工人员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在充分了解施工现场以后,再选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对于施工场地的勘察,要符合几个要求:①确定土质的含水量和密度,要将里面的水量控制在一个允许范围内,避免因为含水量过大而造成的地基变形,同时土质密度也要有所规范,密度过小的土质比较松软,在这种地基上施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勘察人员应该保证土质的合理密度。假如地质不符合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就要及时处理,采用灌注法降低地基的含水量,并置换土质,将高密度土质替换进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②对施工应用预应力管柱基础进行分析,保证其满足沉降要求。③对施工现场的岩石层进行勘测,检测岩石层的承载力。当这些基本条件达到要求以后,再进行正式的施工。
(二)增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任何施工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素质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地下地板结构施工中,这种重要性依旧不例外。要想提高工程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因为所有的施工项目都是经由人为操作的,即使是解放了双手的机械施工,也是需要依靠人来操作,目前还没有百分百实现机械智能化操作的工程。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企业就要专门展开一些培训课程,定期让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当然除了技术的学习,对于施工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培训活动以外,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规范操作也是很有意义的,管理者可以为所有的职工设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并且定期对施工人员阶段性的工作进行评估,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员工,企业可以予以一定的批评,必要时可以选择辞退,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则要予以相应的肯定和褒奖,并给出实质性的奖励,比如说奖金、奖品等。
(三)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
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备条件,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建筑的施工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前适用的、先进的施工技术,现在却不一定适用,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施工企业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地下室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在近几年出现了新的变化,所以依旧沿用旧的施工工艺,就会出现偏差,给施工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新型的人才和技术,让施工工艺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
(四)加大施工的监督力度
绝大部分的施工人员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偷懒、懈怠的情况,所以施工监督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安排。监督工作应该贯穿整个施工流程中,同时也包括施工的准备阶段和查验阶段,对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监督工作不仅要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要求,检测施工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还要检测施工材料是否合格,并对施工环节中的各个环节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去解决。
五、结论
本文主要对土建工程的地下室地板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并列举实例,叙述了各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还对提升施工质量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相信这些内容会给地下室地板结构的施工带来更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章紫雯,桑海泉.浅谈现代土建工程地下室地板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
[2]杨林中.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8):255-256.
[3]陈泉尧.浅谈地下室地板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0(9):71-71.
[4]程怀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底板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2017(13):47.
论文作者:郭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结构论文; 地下室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地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