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语教学的四个特色及其教学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语论文,外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制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或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发展。”80年代以来,外国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甚有特色,笔者认为,下列四点,足资借鉴。
一、重视课程的训练与实践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实践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人类语言能力的获得、发展,始终伴随着语言训练—实践活动;离开这种活动,语言能力就根本无法形成。而且,训练或训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启迪智慧、激活思维。因此,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听说中学会听说,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语文教师的讲解、传授,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训练和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自我语言实践活动。
在一些发达国家,鉴于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是早期学校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技能,为此规定:小学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儿童发展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认为,这几方面能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都应重视对它们的训练。
英国小语课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说话能力,他们重视在组织教学方面下功夫:每堂课尽可能多地给儿童提供说话机会,鼓励他们多说、说好。据称,这种教学训练,收效显著,对儿童今后的学习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关方面还总结说,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一可密切师生关系,二可了解很多情况,三可锻炼学生,四可活跃课堂气氛,五可撞击思想火花,六可培养学生聆听态度,总之,进行这种说话训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一般文化发展,以及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小语课为了使所用儿童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训练机会,教学采用了分小组进行的方式,即把大班教学形式分为“小组说话课”、“小组阅读课”、“小组写作课”等。儿童在“小组说话课”里进行讲述,对话、讨论,表演等说话练习;在“小组阅读课”里,先独立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然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再由小组代表在班级里发言交流;在“小组写作课”里,讨论交流写作方案。由于目的明确,训练落实,儿童主动参与,听、说、读、写能力均获得较好发展。
日本小语教学对学生的训练与实践也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一般做法是:每读一篇教材后,先让小朋友提出自己的想象,感想或疑问,然后小组交流意见,经过讨论思考来解决问题。或者先让学生读一遍,要求掌握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写二遍,划分段落、体会内容,然后阅读写三遍,综合探讨读,写方面的技巧。日本教育家认为,他们学校的语文课,坚持日常训练,对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口头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
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儿童初期学习写作,通常总是把想说的话先喃喃自语一遍又一遍,然后才在纸上写出来。前苏联专家相类似的研究也证实,儿童写作,特别需要借助口说,如果不让他们动嘴说,就是勉强写出来也是错误甚多。
从有关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小语教学方法改革,基本上是朝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方向进行的,其普遍做法是减少教师的讲授,增加学生训练、实践活动时间,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的思考性,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语文课要促进真正的语言能力,还须指导学生真正动脑筋,使之正确阅读,正确思考。阅读教学或阅读活动的整体就是“锻炼思考”。在计算机时代,教学教育还须改变它的侧重点,而更加集中注意于发展那些计算机无法做到的技能。具有优先权的则应是开发创造力和全方位思考力。“培养思考力,从小学开始就是很重要的”。
俄教育界认为,课堂教学,一定要尽量为孩子们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要为他们包办一切,不要对他们限制过死,使他们毫无选择的余地;否则,他们离开校门,面对复杂生活环境就会无能为力。
在日本,把“使学生思考明晰起来”定为国语科教学的第一目标,特别强调培养人才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认为,所谓思考,是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思维活动,则无论是继承还是创造社会文化都是不可思议的。
日本教育家还指出,思考有三个作用:一是通向智慧的通道,二是通向创造的道路,三是通向牢固记忆的道路。国语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阅读即思考”、“语言即思考”、“作文即思考”的立场上认识教学,指导教学。教师提问、启发,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问。如果在文字、词句等方面过分用力而无任何实质意义的思考,学生的思考就会停滞。如果今天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那么,其巨大影响将在20、30年后显现出来。
法国规定,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流畅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会分析、批判事物,发展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发挥自己的独创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的第一条原则是注意启发,不搞知识堆砌,而是教学生识别有用的东西,帮助他们去掌握信息,发展自己的思维、表达和创造能力,逐步达到自立。
法国教育家也认为,应该把教育目标的重点由记忆转移到思考,这将大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本身内容,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探索和创造精神。
美国专家玛丽·B·罗的研究表明,教师向学生提问后,给学生适当延长思考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那些只有一秒钟的连珠炮式的提问,则无法提高答问质量,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另一项阅读训练研究发现,就学生所阅读的文章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正确使用提高设计并鼓励学生自己培养提问思考能力,将会促使多数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欧美诸国教育界还要求语文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即不囿于课文,而能用自己的目的和眼光去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国外小语教学重视思考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正如日本专家与水实所说:在国语教学中重视思考,就是把读、听、说、写全都作为思考锻炼,这是世界性趋势。他又说,在现代,电视的攻势激烈,宣传文化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阅读活动则在减少,阅读还在趋向肤浅化,于是人们强调边阅读边思考,阅读即思考。如果阅读伴随思考,就会获得从电视中得不到的东西。因此:“阅读=思考”这一认识就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是阅读的本质观。事实上,学生听话、说话、作文,也莫不是边听边思考,边说边思考,边写边思考。听话有思考,说话即思考,作文即思考也绝不例外。当然,也要经过教育与训练。
外国小语教学,不仅在教育思想上重视教学的思考性,锻炼儿童的思考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是紧紧遵循这一观念的。比如英国语文课设有“讲读教室”、“作文教室”,教师们总是努力使它们成为“充满思考”的教室。小学各年级作文都鼓励学生写故事文,因为它能激发儿童思考并使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去完成作文。教师还注意指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用停顿一下的办法来考虑有无更合适的词语用来表达内容。
德国语文课上有让学生阅读幽默故事、议论幽默故事的做法:还有观察图画、编写故事的做法。教学设计力求生动活泼,有利于促进学生努力思考。
日本小语课重视课堂提问。比如教师结合课文的理解,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再要求学生把思考所得画成图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考力与想象力的目的。
近些年来,美国语文课配合课堂教学还采用程序教学法。所谓程序教学法,即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程序教材,组织好学生到语言实验室通过计算机、录音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自教自学。据称,这种学法主要靠程序教材让学生自教自学,在听、说、写各环节上,学生要独立思考、自行提问、自行检测,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语文教学强调的思考锻炼并不止于逻辑思考、形象思考,还包括为日、美等国所重视的直观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
所谓直观性思考,一般指敏锐的猜想,内容丰富的假设,以及勇敢地下一个暂时性判断等。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许多优秀教师都是以发展学生这种有效的直观性思考能力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所谓批判性思考,有的专家定义为:是个人对某种言论主张、文章所陈述的内容进行正确评判的过程;有的认为,这是一种通过检视、比较、归纳、选择从而排除迷信权威的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种思考能力之所以被国外所高度推崇,不仅在于它和创造性思考相辅相成,合而成为“有效的思考”,是“民主法治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条件之一”,而且还在于它是“民主人格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有关专家甚至断言,未来优秀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加强实施。“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思考兼优者,可望成为出色人才”。
此外,国外教育家还提醒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授之以法,诸如逆向思考,纵向与横向思考,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移位思考或变换立场思考,以及全方位思考等思考方法。
综上,可以看出,外国小语教学的一个明显趋向是:扬弃只重知识、技能而不重视教学生思考和培养其能力的传统方法。
三、重视教学的兴趣性(或情趣性)。
兴趣性或动机性,这是外国小语教学普遍重视遵循的又一个教学准则。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兴趣、想象、注意力等,都是具有直接作用的心理因素。如果课堂学习气氛枯燥单调,儿童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指导学生观察活动,这“意味着促使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独立的研究”。作为教师,“要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否则,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德国慕尼黑大学德林教授实验表明,人在紧张、好奇和感兴趣时,身心的能动性会迅速高涨。
法国专家卡欧尼埃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中要求教师:应该想办法使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用的好事。法国语文课教学,有关方面要求教师首先做到两点:一是讲解精炼、生动、形象;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德国在低年级的听说课里,特别要求教师设法保持儿童听和说的兴趣,如果采用强制性对话形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而默不作声,这样就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日本心理学家揭示说,现在的某些课堂,几乎变成了故意培养孩子讨厌学习的地方,因为教师并不注意如何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只一味地让学生死啃书本,这就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只要孩子们获得适当的写作指导,在各种因素触发下兴趣盎然地写,他们就会象那些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去写作。格雷夫斯分析作文教学失败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有意无意地抵消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说,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主要是由于那些对写作本身没有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合适的写作指导,又没有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所造成的。对此,美国有关方面曾开设训练班,集中培训写作课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英国为了帮助教师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效,在师资培训中,要求教师掌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智力上的好奇心的教学方法。据说,采取这种措施后,成绩是比较显著的。
四、重视教学的示范性。
“与其叫做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重视教学的示范性是一些发达国家小语教学的另一个特色。
美国有影响的教育家格雷夫斯高度评价语文教师自己的写作实践的示范意义。他说,教师的写作实践,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写作榜样。然而,有些教师一味地把写作课上成讲道理的课,上成一般化的写作指导课。他们不懂得写作也是一种技艺,是需要练习的。写作就是写作实践,孩子们是通过学习榜样和亲自实践来学会写作的。对儿童的写作教学法,应该是一种通过活动、兴趣和榜样而自然地进行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比那种通过乏味、讨厌的练习而进行的所谓技能的学习方法强得多。
德国教育强调:语文教师的发音、重音、选词等方式比任何关于正确说话的教条都要更加有效地、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说话训练的成败就决定于教师的示范作用。
国外研究发现,一位善于作阅读示范的教师,他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示范学生:如何审视标题,如何猜测内容,如何划出每一段落的主导句、重点句、疑难句,如何划出重要或精采部分,如何边谈边分析概括段落大意等,这种示范性教法,比无示范的说教见效快得多、收效也大得多。
国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教师能向学生作创造性作文示范,则他的学生的创造性作文能力的提高,三个月就能获显著成效,而不能作创造性作文示范的教师,则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新的进步。
一些发达国家小语教学之所以重视教学的示范性,专家们认为,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学习原动力。在学校内、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儿童的“成就模范”。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学生则更易认可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标准。再说,儿童的学习一般都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这也是一条重要的学习规律,有人称之为“原型启发律”。“示范能比教育更快、更强烈地使学生铭记在心。”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国外把“能示范”作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一条标准的含意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