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茹[1]2002年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学地理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世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新旧经济的交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化的浪潮铺天盖地涌向世界每个角落。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做好准备,迎接全球化的挑战。谁能在新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国家的人才是否具有迎接全球化挑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以适应全球化发展成为首要之举。由于中学地理在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世界公民方面具有独有的学科魅力,日益受到各国教育的重视。各国都积极加强地理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人才。我们的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是否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当前中学生全球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实证调查、分析,旨在了解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学地理教育为人才培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正在进行的中学地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研究表明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存在着以下问题:1、 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偏低,教育职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影响了其发挥应有的价值。2、 中学地理课程建设与国际化标准尚有差距,应早日与国际课程接轨。3、 中学生全球化意识淡薄,反映了中学急需加强地理教育。4、 现阶段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在全球化挑战面前还显薄弱,亟待加强培训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地理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2、 以全球化为轴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地理课程体系。3、 建设一支能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4、 积极参加国际中学生地理学竞赛,引导全社会对中学地理教育重要性认识。
洪文梅[2]2005年在《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文中提出20世纪的人类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战后世界依然时时笼罩在霸权主义、民族和宗教冲突的阴影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环境、人口、能源、粮食、艾滋病等困扰全球的问题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人们的心里建立保卫和平的屏障,加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间理解的根本方法。日本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在50年代起就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日本成为第二号经济大国以后,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交流,为了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意图,必须提升日本人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外国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加速了国内社会多元化的进程。对青少年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日本国内多元文化共存的需要。国际理解教育是90年代以来的日本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 前言部分介绍了当代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背景与现状,论述了本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并且指出当前我国教育界对该课题研究的一些不足。 论文第一部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课程开发的领域和原则等做了论述。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施行国际理解教育的背景条件。 第叁部分对日本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进行概要的叙述。包括广泛开展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国语教育;加强外语教育教学:体现在中小学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日本中小学如何把实现犀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紧密结合起来。包括日本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外语教学改革,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背景的母语教育,还有渗透和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地理、历史教学。 第五部分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外国人口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日本施行的“国内理解教育”的情况。即对国内的外国人子女、归侨子女进行跨文化教育,还对日本本国的青少年施行对在日朝鲜人、新来外国人和归侨的理解教育。国内理解教育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特点。 第六部分,作者指出日本政府和社会具有一些与国际化和国际理解不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全球化视野下中学地理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丁茹. 辽宁师范大学. 2002
[2]. 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 洪文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