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通系统的特点与经验_交通论文

日本交通体系的特征与经验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特征论文,体系论文,经验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08-01-12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79(2008)01-0112-07

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不断壮大,随之建立起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极其发达的多层次的交通网络。无论是乘小汽车、电车,还是乘地铁、火车、高速巴士等,都会感受到日本交通的便利之处。东京都市圈和京都大阪神户都市圈,以其发达的交通设施展示了国际大都市的时代感。高速公路、地铁四通八达,地上与地下交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交通图。随处可见2层、3层乃至4层的立交桥和轻轨铁路。新干线、轻型电车铁路、高速公路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笔者以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神户、奈良、熊本和福冈等城市的考察经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日本的交通系统发展概况及其主要的特征,并从中总结可供我国交通系统建设的经验,促进我国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

1 日本交通体系的基本概况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太平洋岛国,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日本总人口约1.27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约占8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8人。日本平原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之大、建筑物之密集、拥有汽车的数量之多,都很少见,所以城市的交通问题始终是日本国民生活中的焦点。日本的交通体系非常健全,机场、高速公路、高速新干线、交织如网的电车和地铁线路再加上水上交通设施,构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的立体交通网络。海上交通主要包括客轮和货轮;陆上交通主要包括新干线、电车、地铁、路面电车、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和自行车等;空中交通主要是航空运输。日本是太平洋中的岛国,主要有四大岛屿组成,还包括很多个小的岛屿,因此,海上的交通联系成为一种比较主要的方式,由此也带动了日本发达的造船业。但主要的交通联系还是以陆上交通为主。日本的轨道交通非常发达,地下空间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日本也是家庭拥有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平均每两人一辆),但汽车并不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目前也形成了比较发达的航空网络,连接了主要的国内重要城市,并和很多国家开通了国际航线,对内对外联系非常便捷。

2 日本交通体系的发展特征

2.1 交通规划超前合理,交通路网结构完善

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交通网络,这与其严格的规划法规和超前的交通规划是分不开的。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已确立了交通先行的城市发展政策,此后一贯重视交通发展,并陆续颁布了城市365JT规划法及更高层面的国土利用规划法和国家主干高速公路建设法等一系列法规。二战后,用于交通运输网络改善的公共投资占20%以上,1967-1971年提高到47.4%[1]。其次是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日本的道路设施(如道路高架桥)建设以及公交车、有轨电车、轻轨线路的设置和调整,都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对车流量、人流量、交通方式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并且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把日本发达的都市圈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加强了彼此的空间联系和经济融合。在日本的农村,也全都是柏油马路,即使是宽一两米的田间小道,也进行了道路硬化,为城乡交通的快捷联系提供了保障。另外,广泛分布的小型停车场,不仅为汽车的停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一些边角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2 各种交通工具换乘方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将交通需求管理作为交通规划、治理的一种新思路,重视供需平衡规划与研究,强调理智使用土地与道路资源,抵制滥用道路。引导人们(车辆)减少低效率的出行,大力发展高效的公共出行方式。日本交通系统的整体布局比较合理,组织安排得当,可以方便地换乘各种交通工具。一般步行10分钟之内都有地铁入口或公交站点。不论是公交车还是地铁,都有准确的到站点和发车点时刻表,按钟点候车比较省时。在日本的车站外,很少有熙熙攘攘的人流积聚滞留,主要是公交站点和地铁口实现了有机衔接,特别是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非常到位,车站设计也比较合理,在东京都市圈内部,最繁忙的站点有地上地下四层,通过明确的路线指示牌可以实现顺利换乘,方便地到达每一个目的地。

2.3 轨道交通非常发达

为了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交通系统和实现社会公平,日本主要采取了降低对汽车的依赖性和确保多样便捷的交通选择方式两大方面的战略措施[2]。轨道交通承担了大部分的运输任务,成为日本广大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带给居民的方便快捷外,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地面公交和小汽车的出行次数,使得地面交通也比较畅通。日本的轨道交通充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在地铁建设的同时开发了大量配套的地铁商业。地下的交通服务配套设施是很现代的。购物、娱乐、休息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用走出地面,就可以完成许多事情,由于地下道路上没有任何车辆,畅通无阻,很多时候会觉得地下的活动似乎比地面还要方便、舒适。因此,在地铁换乘和地铁出口的沿途,大量的商业网点繁荣了经济,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2.4 交通堵塞现象较少

日本的经验表明,缓解拥堵的良方,不单从满足需求去考虑,而应强调理智的使用道路资源,克制滥用道路,引导人们(车辆)的出行从无序到有序,强调人们减少低效率的私人车辆出行,转变为高效的公共出行,达到交通需求和交通设施系统的适度平衡(供需平衡)[3]。可能缘于日本狭窄的国土面积,日本的土地利用非常集约。但就路面建设来看,一般都是双向四车道,也有很多仅仅是双向两车道,很少有像国内许多城市建设的双向10车道的马路。尽管日本的道路狭窄,家庭汽车的拥有数量也比较高,但日本的交通堵塞现象较少,一方面由于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分担了大部分的客流量,上下班很少开私家车,另一方面也和日本的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有很大关系。日本的街区比较小,道路网比较稠密,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道路的通达性,并提高了各条道路的利用率。在日本的考察中发现,很多老城区中的道路是单行道,这也为道路的畅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5 交通工具设计人性化

交通系统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命脉和保障,日本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轨道交通而言,为了方便通行,车站上下的台阶大都用栏杆隔为上路和下路,下路一般都比上路要宽出两三倍。为了避免拥挤,保护妇女权益,很多地铁都专门设有妇女专用车厢。在一般的地铁车厢内,也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设有专门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日本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使这些专座空闲着,很多年轻人也不会去占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文明化程度比较高。另外,车厢内的拉环大多是高低错落有致,充分考虑了人们的身高差异。在一些中长途的车厢,设有自由席和指定席,二者有一定的差价,乘客可以自由选择,在每个座位前都有一个小桌子,每个椅背上还有整个车厢公共设施(如厕所、垃圾桶、公共电话)分布图,通过图示可以让乘客找到距离自己最方便的设施。在地铁站内大都设有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还有很多小型的快餐店,方便乘客使用。路面交通也有比较明确的指示牌,都设有规范的盲道。

2.6 交通系统智能化

在日本的公交车站,一般设有电子显示屏,铃声响起后屏幕就会显示,告诉乘客“汽车已经从前一个车站开出,请做好上车准备”。在等车的空隙,还可以阅读电子显示屏中滚动显示的天气报道和时事新闻。得益于智能化的管理和调控,各类公交车和地铁的到站时间都非常准确,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和衔接比较紧凑便捷。在东京的车站,全部采用自动售票机售票,再通过无人检票口,自由上车,看不到售票员。到达目的地后,通过无人检票口检票出站。如果没票或没有刷卡,电子小门就会自动关闭,逃票是不可能的。另外,日本的很多车都配有显视屏幕——用来接收信息的ITS(智能交通系统)。目前,日本的ITS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主要集中于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先进道路支援系统三个方面。这种技术兼顾车辆和道路的智能化,并通过二者的协调,创造安全顺畅的交通环境,如根据车载激光雷达信号保持车距,根据电子导航系统自动识别弯路并减挡,通过安装在两侧的小型照相机提醒是否有车辆或行人靠近等[4]。

日本交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比较高,交通巡查部门主要通过交通管制中心提供的信息处理各种交通事故。交通管制中心获得信息的手段十分先进,除了道路两旁安置的车辆感知器外,还有交通事故报警器、直升飞机和巡逻警车等等,更有遍布整个城市的数万部摄像机。这些设备所收集到的路况信息被传送到警视厅的交通管制中心,再由管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做出处理方案,现场的警察根据方案配合进行处理。日本的高速公路,在不同路段都设有收费站,但并没有在每个通道上设置专人职守,而是采用的自动化收费装置。车辆通过检票口的时候会自动记录,定期去银行缴费即可,非常方便。

2.7 交通秩序良好

在日本,不论是乘坐地铁还是乘坐公交车,日本居民都养成了自觉排队的习惯,按顺序上车,井然有序,很少有插队或争抢座位的现象。上车后大家大都保持安静,即使是交谈,声音也非常低,从不喧哗,很多人都在看书读报,有一种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日本的驾驶员大都具有高度的守法意识,此外,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也使驾驶员之间形成了整体默契,在避免争抢的同时也确保了车流顺畅。日本汽车很多,但司机都相当地温和谦让,不论多么拥堵的情况,在十字路口遇见有行人或自行车,汽车司机都会停车礼让,这和国内的车辆抢道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日本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和严格的驾驶考试分不开的。同时,在交管执法中教育与处罚并重,对轻微的违反交规行为则以教育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加大交管投入和惩治力度。

3 日本交通体系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1 完善路网结构

相对于日本的路网结构,我国的交通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总体上说,整体的交通结构不合理,市内交通以公交车和自行车为主,私家车出行比例过高,轨道交通没有形成网络,换乘不方便,在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远途交通以火车为主,乘坐飞机的出行比例在上升,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才刚刚起步,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还没有建立。由此导致了社会大众交通拥挤、出行难的问题。因此,借鉴日本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中国的路网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增强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和通达程度,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开辟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输能力,对于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给予严厉惩罚,从制度上遏止目前乱占车道的混乱局面。

3.2 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便捷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居民快节奏和远距离的出行需求。但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仍然不超过10个城市建有地下铁。轨道交通不发达或没有轨道交通的分流,致使路面交通异常拥堵,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因此,在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应积极进行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推动站点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综合调整,结合轨道站点进行的公交枢纽和商业设施布局等规划,推动轨道建设尽快形成效益规模[5]。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城市连绵成片的都市圈地区,应积极规划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打通城际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推动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3.3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边角空间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城市土地应该逐渐由粗放型的外延扩散向内部挖潜和集约利用转变。日本对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为我国的土地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在进行地铁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地铁商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铁沿线提供购物、餐饮和娱乐休闲的空间,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我国各城市交通方面存在的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停车场严重不足,车辆路边乱停靠,不仅降低了道路的通行速度,而且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和整体秩序。因此应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大量开发地下车库。同时充分利用城市中的一些边角空间,开辟为小型的停车场,逐步引导车辆停靠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3.4 增加路网密度,疏导交通压力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大院式的空间格局对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每个单位所占面积较大,导致道路之间的间隔较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街区面积较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路网的密度,降低了交通的通达性。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应借鉴日本的经验,适当缩小街区面积,增加路网密度,可以有效地分流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增加各个道路之间的通达性。另外,老城区中一些比较狭窄的道路,可以设置为单行道,也能有效地疏导交通。

3.5 以人为本,满足国民多样化需求

交通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加入人本关怀的理念,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目前来看,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设计、运输工具、道路设计上都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多种需求,公交线路的设计尽量和轨道交通的换乘地相一致,方便居民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可达性。地铁的运行可以分快速线和一般线,可以设置专门的妇女车厢。在公交车上规范老弱病残孕专座的用途,引导居民形成主动让座的习惯。还有车厢内部的设计方面,考虑身高差异的拉环的高低设计、长途车厢上每个座位前的小桌子以及列车公用设施的分布图等等,多一点人本关怀,这些细部的设计都是容易实现的。

3.6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我国的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区域,近年来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但同时也看到,很多农村地区的公路质量较差,流于形式,用不上三五年就又变成了“水泥”路。从布局上看,农村地区的公路主要是打通了农村的对外联系,一般是通往乡镇驻地的公路建成。而农村内部,村落和周边的田间道路基本上都没有硬化,给农民的出行和田间机械化作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借鉴日本的田间公路建设,今后应进一步落实我国农村道路的全面硬化工作,尽管只需要两三米的宽度,但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将带来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小结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日本在交通体系建设和布局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以公共交通优先为导向,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注意交通枢纽周边土地的混合使用,重视周边居民能够方便换乘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稳步降低居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2)重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构建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骨架。同时注意地面公交巴士与地铁枢纽站的有机衔接,为轨道交通提供集散服务。(3)规范公交车道路运行环境,尽量设置公交车专用道、交叉口公交优先服务等措施[6];通过科技进步,积极研发新型的公共交通到站预报和远程调控系统。(4)采用多种措施,有效调控家用小汽车的使用。日本通过停车收费差价措施、小汽车年度使用费制度、车辆登记制度及高速道路收费制度等,对城市小汽车的拥有、使用和机动车交通量的控制产生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对优化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日本类似,我国也面临着人多地少、城市空间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交通需求矛盾和交通问题将不断涌现,应该未雨绸缪,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交通体系方面的经验多加借鉴。针对我国国情,今后城市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引导城市交通向大众、高效、快速、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不断改善我国交通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日本交通系统的特点与经验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