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经济运行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国内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还遇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广大职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紧紧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奋力拼搏,克服困难,继续保持了乡镇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发展速度逐月回升,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1998 年, 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增幅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但比全国高出9.5个百分点。全国经济总量前三位是浙江2119亿元, 山东2049亿元,江苏19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530亿元,同比增长16.9%, 其中集体工业增加值8104亿元,同比增长8.9%。 全国有三分之一省份的乡镇企业增加值增幅超过18%。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重庆、海南、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等12个省区市。全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占全国前三位的省份是江苏5241亿元,山东4625亿元,广东4232亿元。
(二)发展速度平稳回升。年初,受亚洲金融危机、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偏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乡镇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呈现出逐月、逐季回升态势。一季度乡镇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6月份同比增长14.3%;1—9月份同比增长16.2%;1—11月份同比增长17%, 全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达到17.3%。从总体看,乡镇企业发展呈逐渐回升态势,发展速度与上年大体持平,表明乡镇企业对国家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反映灵敏。
(三)产品销售形势有所好转。 全年集体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5558亿元,实现销售产值33638亿元,产销率为94.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更新换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四)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生产率是19200元,比上年提高23.08%;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总额达6252亿元,比上年增长9.2%;职工年收入5398元,比上年增长14.35%。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远超过职工工资增长。全国乡镇企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0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2160元的33.32%。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的根本保证,也是启动市场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阵地。
(五)私有经济发展迅猛。1998年各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有更大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2215亿元, 同比增长达到25.2%,增幅比集体企业高16.4个百分点,成为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六)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1998年,各地积极推进乡镇企业改革,探索和选择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寻求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兼并、租凭、出售、破产、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超过320万家, 其中乡村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有19万家,占乡村集体企业总数的17.8%;职工人数709万人, 占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5.7%;完成增加值1511亿元,占6.8%;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明显好于其它集体企业。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已达6956家。
(七)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第一产业发展平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完成增加值情况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46亿元、17311亿元和4529亿元,三者之比为2%∶78%∶20%。与上年相比, 第一产业发展平稳,所占比重下降了0.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明显,所占比重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7.21个百分点, 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二、经济效益情况
(一)人均创利税额增长15.5%。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人均创利税额达4960元,比上年的3924元净增1036元,增长26.4%。由于乡镇企业净利润比上年增长9.6%,使人均创利税额提高512元;由于上交税金比上年增长7.3%,使人均创利税额提高124元;由于职工人数比上年减少4.5%,使人均创利税额提高400元。
(二)百元工资创增加值增长9.57%。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每支付百元工资新创造增加值达355元,比上年的324元提高31元,增长9.57%。由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3%,使每支付百元工资新创造增加值提高95元;由于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9.2%, 使每支付百元工资创造新价值减少64元。
(三)每百元固定资产折旧额创产值提高212元。1998 年全国乡镇企业每转移百元固定资产创产值6880元,比上年的6668元提高212元, 增长3.18%。由于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4%,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提高2015元;由于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比上年增长26.2%,使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下降1803元。因此要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一是增加有效产出;二是注意设备更新、改造;三是防止盲目购建固定资产。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下滑1.43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6.27%,比上年的7.7%下滑1.43个百分点。 从集体企业看,成本费用比上年仅增高1.4%, 而私营企业的成本费用总额却增高112.24%。说明私营企业成本费用支出过于庞大。
(五)信贷指标压缩11.33%。1998 年全国乡镇企业年末贷款余额4709.16亿元,比上年的5310.75亿元压缩601.59亿元,下降11.33%;其中:集体企业年末贷款余额4568.16亿元,比上年的4571.75亿元压缩3.59亿元,下降0.1%;私营企业年末贷款余额141亿元,比上年739 亿元压缩598亿元,下降80.92%。
1998年全国发放贷款86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而全国乡镇企业只占信贷额度的5.44%,比上年的7.09%下降1.6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30%的乡镇企业,信贷额度仅占5.44%,显得不尽合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998年乡镇企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效益亟待进一步改善。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理想,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增加。1998 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面为6.7%,与上年持平;户均亏损额26.06万元,比上年户均亏损24.31万元上升7.2%。
(二)外贸出口企业形势严峻。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商品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严重,甚至部分产品跌至成本,造成出口受阻。乡镇企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6854亿元,仅比上年增长2.5%。其中, 直接出口5300亿元,与上年大体持平。全年利用外资45.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5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35.5亿美元,减少5.4亿美元。
(三)东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1998 年东部地区完成增加值12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幅分别比中西部地区高13.92和18.1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5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8%,增幅分别比中西部地区高14.67和2.5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实现净利润2455 亿元,比上年增长12.61%,增幅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7.44和2.69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上缴国家税金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7%,增幅分别比中西部地区高11.69和10.2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
乡镇企业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生产资料销售平淡,消费品市场缺乏热点,绝大多数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和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跟不上市场变化,产品积压严重。全年集体工业实现总产值35567亿元, 变成库存的就达4300亿元,产、销脱节比较严重,全国乡村集体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6%,低于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销率近2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产销率,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是机制优势相对减弱,竞争对手更多更强。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必然会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同时外商独资企业和其他企业也在迅速崛起,这样就使得一些乡村集体企业原有的机制优势相对减弱。就实力、技术、设备和管理而言,不如国有企业;就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方面,不如三资金业;就产权清析、利益分配、经营机制等方面,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所有企业都推向了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企业特别是乡村集体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拓进取,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机制优势。
三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有一批乡镇企业已经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飞跃,企业规模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装备水平较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来自乡镇企业自身的挑战更为严峻。乡镇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苦练内功,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增强素质。
四是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1998年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特大洪涝灾害,给一些省市的乡镇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灾情较重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七个省统计,受灾乡镇企业达25.2万家,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 间接损失222亿元,减少产值513.5亿元,减少增加值132亿元, 大部分受灾企业恢复生产难度很大。
上述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些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是属于自身素质方面的。如何深入认识乡镇企业目前的状况,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的新课题。
四、几点意见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围绕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的要求,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创造特色,大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产出率,降低负债率,增强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构筑面向21世纪的现代企业框架。第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培育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等。加快产品开发和名牌创优工作,提高重点产品产值、利润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第二,重点培育骨干企业。要加强对骨干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引导它们壮大经济规模。要提高骨干企业资本经营能力,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优势企业集聚。要突出发展重点,选准产品项目,实现政策倾斜,集中力量发展几个有主导产品的“小巨人”企业集团;第三,研究探索资本经营。鼓励企业通过联合、联营、合资、合作,充分挖掘存量资本的潜力,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根据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技术联结为纽带,大力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相关行业的兼并、联合、控股、租凭,实现低成本、高速度的资本扩张和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加大对本地区投资环境的宣传,扩大知名度;要完善制定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在招商引资中要做到引资、引技、引智、引才的有机结合,坚持内资和外资并举,二产与其他产业并举,新项目与老项目增资扩股并举。
第二,努力拓展外贸出口空间。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稳住亚洲市场,主攻欧美和中东市场,加快开拓拉美和非洲市场。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扩大名牌产品、特色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创汇能力。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乡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第一,根据乡镇企业实际,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渐形成适应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促进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和运作。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协调。加强对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技术、技能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第三,进一步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着眼,从降低生产成本着手,最大限度地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益。
(四)完善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各地应进一步探索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乡镇企业管理服务体制。同时,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在改革中要坚持“三有利”的原则,即:坚持大胆探索、重在效益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力度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相统一的原则。要尽快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并独立行使其职能;认真做好企业改制后被置换、转让的集体资产的监督工作,促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乱支滥用和流失。
(执笔人:周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