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周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凤岭小学 云南 大理 675701
摘要:自1998年将小学教育专业由中师纳入高师本科教育层次至今,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高师小学教育先天缺乏学科基础,在后来的研究中更偏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上,更多是在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小学教育性质、专业、专业文化,阐明小学教育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作用,着重阐述以专业文化为基础的小学教育学科建设。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文化;学科建设
一、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同属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启蒙性。其中幼儿教育主要表现为保育性,中学教育主要表现为学科教育性。小学教育在低年级中表现为一定的保育性,在高年级表现为一定的学科教育性,既不同于幼儿教育的保育性也不同于中学教育的学科教育性,具有本身的独特性。
小学教育具有养成性和引导性的特点,小学教育承担着特殊的教育责任,小学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儿童的成长方向,不仅让儿童掌握基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生活学习习惯,可以做到约束好自己。
对养成性的认识不难发现,在养成儿童良好习惯之前,教师应进行引导,就是小学教育的引导性。小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和忍耐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事物的学习概括较直观。这时期的儿童对自己的约束能力较差,但对老师存在较大的崇拜感,甚至会模范老师,甚至对老师“言听计从”,这时候的儿童无法独立判断自己该学什么,甚至无法分清是与非,教师应引导学生。
二、小学教育专业
1997年,教育部成立了“面向21世纪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研究组”。1998年,培养本科此次小学教育教师进入实施阶段。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2002年小学教育专业被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招生,2011年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2年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将从探索式阶段走向标准化阶段。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表现出自身的专业文化,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独特的性质。从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不难看出,小学教育专业特性在于养成性、综合性。[1]
三、小学教育专业文化
小学教育从中师培养升格为高师培养,中有从形式到文化、科学等方面完成大学话进程,小学教育才能真正培育起大学精神,融于大学文化之中。[2]小学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在于文化性,以往教师培养重视教师的技能,相对忽视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们不是只是不够,也不是技能上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优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孩子。[3]
四、小学教育专业文化与小学教育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我国高师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经历了无到有的过程,先天缺乏学科基础。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建设刻不容缓,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全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小学教育学科建设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柱。一是,加强教学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小学教育有中师升格为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不是一门现成的专业,处于正在建成之中,专业的建成应建立在学科基础上;二是,有助于加快初等教育学院的大学化进程,[4]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向大学的转变,但在文化层面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大学化;三是,有助于小学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它应建立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之上。[5]小学教育学要成为一本独立的学科,学科教学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条件。
(二)专业文化决定小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学科基础
一种观点认为,小学教师担负着特殊的教育责任,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却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能力,更丰富的专业情感和态度。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怎么教”相对于“教什么”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该观点认为小学教育的学科基础是教育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小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是学科知识。该观点认为专业化的特性在于“精”,小学教育专业化的目的在于培养某一领域的精英或专家,以学科知识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有利于培养专项教师,更能将系统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儿童,为学生将来在小学中成为某一领域的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在新时期的对教师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基本素养。这就要求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做到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两者兼顾。但实际学习中做不到二者齐头并进,应在兼顾的前提下进行取舍。在结合当前、当地的情景中进行取舍,培养出“复合有专长”的小学教师。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文化的综合性
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单专业教育学位,[7]根据首都师范大学近八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为16个字: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8]
(四)学科建设与专业的实践性、学术性相统一
小学教育专业的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较强的教学技能,还应具备较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兼顾学术性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五、小结
小学教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启蒙性文化特点,专业文化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基础建设,在学科建设中应体现引导性和养成性。同时学科建设应注重专业的实践性和学术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2]刘立德.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及其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
[3]顾明远.在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上的讲话,2008.
[4]刘慧.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
论文作者:杨应周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小学教育论文; 专业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论文; 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