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消亡研究论文

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消亡研究论文

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消亡研究

李轩骞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 :以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的新词为例,归纳出新词产生的三条途经,即社会发展的推动,引发受众心理认同感以及媒体的传播,从中看出网络新词变化的时代性、传播性和大众性;通过对比几个词的不同点说明新词的产生环境和使用者不同导致其消亡的时间不同,从新词持续的时间和消亡中研究一个新词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网络新词;传媒;大众心理;新词消亡

所谓网络新词,包括大众网友新造的词,旧的词语衍生出新的含义,方言词和谐音词,多词缩略,外来词和音译词等产生于网络的新词,不同词语产生和演变以及消亡的变化不同,有些新造词汇遵循造词规律,也符合社会大众使用习惯,因而能从网络词汇演变成媒体词汇,老少咸宜、深入生活,而另外一些词,可以“上网”,却不能“下地”,仅仅只限于在网络上使用。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认为,新词的前途有两种,一是表示事物的新词,当这个事物消失的时候,这个词语也就变成了历史词语,还有一种新词是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渐渐被广泛使用。[1]

那么网络新词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又是如何发展和消亡的呢?本文将通过不同新词的对比,说明新词的产生环境和使用者不同导致其消亡的时间不同,再次被使用的情况也不同。

田歌依然冷冷地回绝:“没什么好谈的。你不走,我就走。”思雨有些生气了。他愤愤地看了妻子一眼,然后离开了。

1 网络新词产生的途经

1.1 伴随社会发展和热点产生

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每时每刻每地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有新奇好玩的,有让人气的捶胸顿足的,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只要是一个活跃的时代,网友总是可以在新闻中挖掘或总结出一些新词,例如“李刚门”“天一门”“暴躁体”“奶茶妹”“切糕王子”“虹桥一姐”等等,都风靡一时,人人都可以就这些词说上几句自己的见解,诸如这样“XX体”“XX妹/哥/姐”“XX门”等形式的词数不胜数,再比如网络上流行的一段视频,一位贵州小伙子失恋的“难受想哭”因为口音太重让许多网友调侃为“蓝瘦香菇”,每个新闻热点都可以产生这样的词,它们所代表的可以是某个人、某件或者某一类事,是变化最快也是最多的一种新词产生方式,有其固定的历史变迁结果,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

1.2 人人都是“造词家”

首先,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造词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引发许多人的心理认同感,从而一个一个的流传开来,广泛的使用;其次,如今的网络大军多数为十八至二十七岁的90后一代,他们引领着网络新词的潮流,例如最近火热的“佛系女孩”,起初指的是90后女孩热爱的南瓜色、大地色、驼色的秋冬口红色号,因该类颜色与佛庙里僧侣的袈裟颜色相近,被称为“佛系”色调,90后年轻人的又一大特点是认为自己相比00后大军来说已经“老了”,喝啤酒只能加枸杞,蹦迪还要带护膝,压力太大开始脱发,越来越成熟,不再挑挑拣拣、开始迁就别人,没有戾气,仿佛看透红尘,渐渐的向“佛系女孩”发展,这一特点使得一大批90后看后高呼“这不就是我吗?”,因而广泛的被使用,类似的词还有“考研狗”“高三党”“治愈”“吃瓜群众”“摸奖杯”“吃土”“剁手”“背锅”“火星文”等,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这种因有相似的认同感而产生的新词通常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久,还有像“厉害了我的X”“猫奴”“铲屎官”“打call”等词,已经开始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正式媒体上使用。

此外,有一批占别人便宜的网络大军创造出了隐晦的“占便宜体”,例如“父子局”:约自习吗,父子局,谁先放笔谁是儿子,“买橘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出自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送别时对儿子说的话),伴随着更多相关的表情包的出现,此类新词的传播变得十分迅速,但是由于使用者较少,传播并不广泛,没能达到“下地”。

1.3 网络媒体传播

类推构词法,英文“analogy”,又被称作类比法,即使用原有的一个词素,模仿另外一个现有的同类词素构造出与其相近的新词,词语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也是新词产生的语言基础,网络新词大量产生的另一个途经来自于对“类词缀”的扩充,由它们构成一系列的派生词。在既有的同一的词语模式下,在组成成分的类型、音节数、词的成分和结构关系、词意结构框架上,均有规律可循,例如“货”这一词缀就派生出“吃货”、“二货”、“蠢货”等新词,“点”派生出了“笑点”、“泪点”、“尿点”、“槽点”“XX客”,“刷XX”“高三狗”、“考研狗”、“单身狗”,“gay里gay气”“社里社会”等等,这种网络新词产生的途经是数量最多、也是受众最广泛、最为使用者所接受和喜爱的一种方式。

1.4 类推构词

微博是最大的网络新词“产生地”,每个人都可以注册一个微博账号,发表自己合法的自由言论,通过有个性的微博风格吸引众多的粉丝,许多明星的微博粉丝数量达到了7000万,他们可以是新词的极大传播者,我的“爱豆”都用了,我为什么不用呢?而且微博上产生的新词类型多种多样,集广大博友之思,如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缩略词,“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注孤生”(注定孤独一生)、“我伙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细思极恐”(仔细思考一下竟然极其恐怖),“累觉不爱”(太累了感觉不能再爱了),“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不要拆穿)等,是四个四字成语或者一句话的缩写,再如mmp(妈卖批)、LZ(楼主)、WTF(what the fuck)、MK(mark)、CU(see you)、2B(to be)、emmmm(嗯…表示思考)等拼音和英文字母的缩略词,都能用简洁的几个字或字母拼音表达出丰富的意思,使用者们获得了极大的便利;除微博之外,电视剧、歌曲等形式也是新词的产生地,如经典的琼瑶剧《还珠格格》中出现了的经典画面“尔康手”,景涛的多感叹号“咆哮体”,偶像剧中的台湾方言“酱紫”“我宣你”“你造吗”,粤语歌曲《喜欢你》中的“黑凤梨”,《海阔天空》里的“雪飘过”被调侃为“修瓢锅”等;再如近些年很火爆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弹幕网站,因其火热的动漫区吸纳了众多“二次元”观众,动漫多引于日本,因此在这里产生了许多外来词和音译词,带有明显特色和专属区域性,如“火钳刘明”(预测这个视频会火先留下自己的名字)“空降”“空耳”“野生字幕”“指挥部”等弹幕新词,“萝莉”“喵/汪星人”“XX君”“仙贝”“马猴烧酒”等音译词,这类词汇借助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现在已经在特定的场景和区域内让使用者达成了共识,共青团中央以“团团”的身份入驻B站,新媒体和政府机构的结合不仅深入目标用户、抓住了其心理,减小了传播阻力,同时扩大了网络新词的传播并提高了其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2]

对于新出现的网络词语,大多数不能追溯到词的创造者是谁,使用者对于新词的产生之处和出现的过程并无太多兴趣,使用网络新词仅仅是追求一种潮流,表明自己关注时事热点,极力的想要融入网络前沿,获得一种“先知”的满足感,而等这个新词渐渐变得寻常时,人们便不再好奇和热衷于使用它,例如“蓝瘦香菇”、“有木有”,一夜之间爆红网络,而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热搜”词语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价值观的不同,人们接受、使用、崇尚的词也不同,带有积极向上的网络新词,命运不同于其他词语,它们往往凭借着词意包含的“正能量”由网络走进生活,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官方公众号上频繁出现的“厉害了我的国”,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和喜悦,“扎心”,表现出深受某件事情的伤害,“刷脸”,意味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和科技的进步等;而词意不规范、不严肃的新词往往来得快,去的也快,遵循词汇历时的动态运动形式,是一个不可逆转和无法预测的过程。

2 网络新词的消亡

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曾说过,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的“草根”色彩的新词,也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飞速的传播和影响的广泛。网络新词的产生伴随着社会热点的出现,当又有更新的热点出现时,无人有暇顾及旧的网络词语,“新词”也就变成了“旧词”渐渐消亡,这只是意味着这种词汇成分在人们网络交际中的运用少了,却仍然存在与网络之中代表着某个事件和特定的时期,呈现出浓缩的特性,例如“伊妹儿”一词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上世纪90年代当网络电子邮件替代了BP机收发信息,出现了如“886”、“PLMM”、“爱老虎油”、“网上冲浪”、“稀饭你”“青蛙”“恐龙”等新词,如今掌上信息时代早已实现了实时收发消息,E-mail也不再是人们联系的首选方式,甚至没有特殊的要求都不会使用电子邮件来交流,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得旧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资源退出舞台,相应的“新词”也逐渐消亡了,从发展的角度看,新词的淘汰代表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2.1 使用者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区内与各个化学反应装置连成一体的专用输送管网以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

2.2 在社会发展中被新词取代

据中国文化报统计,2010年产生新词500条,2007年出现的新词约40%已经消亡,为何新词的消亡如此之快,何种类型的网络新词能始终跟得上历史发展的脚步呢?

③防守压力大。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干流超警河段长3400多km。黑龙江干流大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有300多km堤防堤顶低于洪峰水位,防守战线长、压力大。

2.3 是否能经受住考验

网络新词是否能“下地”、进入词典或者教科书,还要看其能否经受住考验。(一)、使用者的考验,网络新词的绝大多数使用者都是年轻人,在年龄上,网络新词需传播到老一辈或年龄更小的群体中,并且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因获得心理认同感产生和传播的新词比从新闻热点里诞生的词寿命更长,数量上达到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还可以被外国的使用者理解,收入词典,例如“中国大妈”“long time no see”“广场舞”等;(二)、词意的考验,负能量、反社会或者违法的新词,意义模糊不明确、容易混淆的新词都不能被收录进词典和教科书,甚至会被禁用至淘汰消亡,例如“基建狂魔”“点赞”带有正能量,已经被广泛的投入使用;(三)、时间的考验,网络新词经受住单纯在网络上使用的时间考验尚且很困难,更不用说走进词典了,大部分网络新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消亡了,比如“Duang”“蓝瘦香菇”这样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很短的时间内就淡出视线了。

3 网络新词的影响

网络新词自其产生至消亡的过程,深受社会环境、使用者群体的影响,同时也对词汇环境有这双重的反作用。有学者认为,网络新词反映了社会的活跃和发展进步,也是词汇自身的发展过程,表达了国民对于身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多彩,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同时,网络词汇的大行其道和泛滥,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对词素的误用、滥用都通过网络的传播产生了不良影响,给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十分不必要的障碍。而就这一问题,有专家认为,新词出现的快,消亡的也快,不用担心它的负面影响,应该让新词遵循其词本身的规律去演变。如果要解决网络新词给现代汉语带来的弊端和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网络环境具有特殊性,需要允许一定数量偏离常规的新词存在,而为了保持语言的纯洁和规范,尽量使用规范的造词法,减少音译词、缩略词和字母词,对内涵丰富的网络新词做出及时的正规调整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网络新词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出台了 《关于深化兵团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建立良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了兵团水利工程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机构设置、分类定性、定岗定编和单位内部改革准备工作,努力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通力协作,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及保障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婵.网络时代的新词热词[N].中国文化报,2011年5月19日第007版

[2]陆子昕.新媒体在政府机构中的有效应用——以共青团中央对哔哩哔哩弹幕网站的应用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09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亢永丽.浅议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途经[J].现代语文,2011-05

[5]仝金钟.论网络词汇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N].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六卷第三期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C)-0085-02

作者简介: 李轩骞(1997.8-),女,山东济南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标签:;  ;  ;  ;  ;  

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消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