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的克服与利他行为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他行为论文,自我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自我中心化是婴幼儿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认知结构紧密相关。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增加,自我中心化会逐渐减弱乃至消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现在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家中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家中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归他一人所有,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家长对孩子的爱只知道奉献,不要求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幼儿只知道享受,形成了众人为我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随着高层单元建筑的日益增多,幼儿缺少同伴交往,使这种心理定势更加牢固。现在家长存在的某些错误观念,如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教育孩子做事要先想着自己,当然也是不利于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
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是从“利己”的观点出发的,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的中心,发展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呢?
一、父母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
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克服自己的“利己”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对孩子的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过度的溺爱、放纵决不是真正的爱。要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孩子既然是家庭的一分子,那么他在享受父母所给予他的爱的同时,也需要有所付出。父母要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外,父母要以一定的行为规则来约束孩子,使孩子也能时常考虑别人的需要,决不能任其随心所欲、横行霸道。
二、利用文艺作品进行形象的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克服那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另外,父母、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他们对待社会、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间能够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父母的价值观,与人交往、待人处世的态度也会对幼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也能发展利他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中心,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同样道理,移情训练能使幼儿更好地辨别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更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理解他人的需要。霍夫曼曾指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角色游戏和移情训练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四、通过同伴交往使幼儿获得角色转换能力
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教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样也就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感受,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互助以及共享等品质。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社会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都要多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磋商、协调。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去串门,让孩子多与同龄的孩子一块儿玩,鼓励孩子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看一起玩,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与别人交往时应具有的良好品德。当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和教师都应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冲突,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获得角色转换能力。
五、通过外部激励和幼儿自我强化促进利他行为的形成
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就是幼儿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自责,自己对自己发火、不满。这种自我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的自我强化的形成也是离不开外部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