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医学“半个人”的时代论文_任俊杰1 任宏杰2 王科科3 户瑾4 朱茂峰4 潘丽娟4 刘

任俊杰1 任宏杰2 王科科3 户瑾4 朱茂峰4 潘丽娟4 刘翠明4 常杉林4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4 级博士研究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事处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2014 级硕士研究生,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人事科;3.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办公室;4.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事处)

【摘要】医学精神主要归纳为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如果一名医学人才只具有医学科学精神而缺乏医学人文精神,那就说明他还处在半个人的时代。在当今社会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的融合,我们需要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需要人文理性的反思!

【关键词】医学科学 医学人文 半个人 叙事医学

六十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就是《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他指出,中国当代文理分科,导致学理的学生不懂人文,学文的学生不懂数理,文理的分科导致了畸形化的半人教育,从而呼吁我们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当今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其暴露的矛盾却越来越多,这从根本上来说, 医学还处在一个“半个人”的时代。

一、医学到底是什么

我国儒家文化称“医乃仁术”,医学是一门仁术之学,仁为博爱、仁爱之意,术为方法、技艺之意。医学是仁与术的统一,单纯的仁和单纯的术均不能称之为医。有仁无术乃为庸医, 有术无仁实为恶医。

医学的对象是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医学是一门人学。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计数,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人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本质上是一种教化, 一方面是人的内在修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形式。

二、医学精神的表现形式

医学精神主要归纳为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医学精神。如何治病救人是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要治病救人是一个哲学问题。医学人文精神就是医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时做人的基本素质精神。优秀的医学人文精神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使我们的信仰、观念、情感、意志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生命的维护和关怀。因此,医学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生命、人的健康权利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生命与健康的关爱和呵护。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我们一方面珍视他人生命,拓展生命的外延,另一方面敬畏所有,不仅仅是人,还有所有的实验动物,必须以人道的善意。

三、重塑医学人文精神

在人类实际活动中,个别科学家丧失了伦理道德,其发明创造不仅不会造福人类,反而成为人类的灾难。日本《朝日新闻》2014 年12 月27 日公布其评选的2014 年度日本十大科学新闻, 其中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论文造假案名列榜首。日本理化所发布最终报告,认定小保方晴子在STAP 细胞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如果一名医学人才只具有医学科学精神而缺乏医学人文精神,那就说明他还处在半个人的时代。国外科学院里都设有艺术展厅,中国科学院里却似乎只有浓厚的科学氛围,缺少艺术气息,这与当前存在的重医轻文,医本文末有直接的关系。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 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巅峰之美使它们殊途同归,最终走到一起。

(一)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分野

按照世界和中国医学历史的发展来看,医学人文曾经被忽略,现在又被重视,表明人们对医学真谛或本质的认识,以及如何看待医学、医生及医事的过程。在西方,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分野,只是受近代机械论哲学以及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性病因思想影响的结果,是人为制造的产物,是对医学知识统一体的裂解。

医学著作堆积如山,新仪器日新月异,医学教育学制一再延长,医科学生不堪重负,可是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医疗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卫生资源匮乏,医患冲突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关于疾病的知识和能够治愈的疾病与实际发生的疾病相比仍然是微乎其微。这些现代医学问题的出现,是科学理性摒弃人文情感的必然结果,是科技功利主义的必然归宿,也是生物医学模式的使然。

在古代整体医学模式转向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过程中,人的病被逐级还原成器官之病、组织之病、细胞之病、基因之病, 整体的人被解剖得支离破碎。并试图为每一种疾病都找到一种对应的特异性致病因素,把杀死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作为药物治疗的追求目标,从而对病的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多,而对人的关注日趋减少,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医学目的的偏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曾经来山西医科大学做了“三千年生命科学进与退”的报告,“科学研究要善于用哲学的思维,从微观回到宏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能赶上西方世界的生命科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口腔科涂玲教授讲到:“基础教育中, 文理分科贯穿高中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高二便开始分文理班, 分科后,理科学生往往不再重视历史、经典文学的阅读学习,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造成学生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看待事物简单片面。”

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由于医学生来源的局限性,使学生往往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培养医生所必需的与人、与社会交流的能力, 在临床上,有的医学生面对病人时会表现出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困惑,甚至病历书写词不达意,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和医学教育模式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之中国, 仍然实行这种分类培养的教育制度, 怎能不阻碍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教育也是这样,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知识广博、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不是偏科严重、知识面狭窄的“跛脚”人才, 因此, 我们应该停止文理分科, 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科学与人文割裂的恶果,当一个人丧失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人文判断,他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更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也许就是诸如小保方晴子这种事件发生的原因。金钱、名利、地位,这些原本抽象的符号,似乎成了一部分人追逐的唯一目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固然可以创造财富,但知识如果和金钱混为一谈,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理想就会异化,一个没有正确的理想和追求的民族,是可怕的!

(二)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融合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融合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干的工作方法、和谐的对外关系”。医学精神理念的整合,需要以下三类人群的共同努力:

1. 医学人文工作者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灌输给学生多少医学人文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大学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加强人文医学教育。

2. 政府、医院管理者

在卫生政策制定中,必须以医学人文价值理念和医学人文精神为导向。不仅要适应医学科技发展,促进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反应公众的健康需求,体现公平公正,激发公众的健康责任。例如:医疗卫生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废除,是让医生规避风险,做一个不违规的医生?还是让医生更加关注患者?又如在美国、日本等国,一般认为过早分科不利于人才培养,这些国家大都在高中阶段不分科,他们更重视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与综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014 年,中国开始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中考考试科目的增加, 这些探索和尝试都让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走的更近。

3. 医务人员

在医学科研研究中,不能将为医学而研究当做非人道医学实验的辩护借口。在医学技术创新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作用的发挥。医务人员必须作为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融合的主力军,成为医学人文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原创者,不能再用只言片语来感叹和呐喊,而是要在理论、实践以及言传身教中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医学的人文精神不仅包括医德医风,还涉及待人处事。一名有序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对病人的关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病人沟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医生应该重新拿起听诊器。”医生应该全盘综合考虑医学科学,回归人文,回归病人。“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带教医生的言传身教,医学人文学科的理论实践渗透,均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强调:为了增强未来医生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必须对以前忽视的知识领域,如医学伦理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给予较大的关注。钟南山院士讲道:医务人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

由于医学教育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育,会使医科大学生在医科大学生涯中丧失应付挑战的智力和能力弱化。发展医学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应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灌输给学生多少医学人文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

四、医学人文的青春年少时——叙事医学

叙事医学是具备叙事能力以及拥有对医生、患者、同事和工作高度复杂叙事情境理解力的医学实践活动,是“文学与医学” 领域里的一个亚学科。叙事医学是通过文学作品描述病人的疾苦,理解生命的价值,反映当时的医疗保健状况和人们的生命观、死亡观、健康观、疾病观,从莎士比亚、莫里哀,到济慈、毛姆等,在西方文化史上俯拾皆是。在1970 年的美国,这都被归纳为“文学与医学”。2000 年,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rita charon 首次提出,标志着文学与医学进入叙事医学时代,并开设课程,2009 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北美的大部分高校已将叙事医学纳入医学院的核心课程。

rita charon 发现,在行医过程中,医生需要理解病人复杂的叙事。这些叙事可以是言语、描摹、手势,也可以是沉默和意象, 抑或是检查结果。rita charon 认为,技术日益复杂的当代医学是冷漠的医学,是以牺牲病人和医生的关系为代价的。医生似乎没有时间去思考和理解病人所要面对的痛苦,而病人则期望医生能够理解和见证他们的苦难,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同在, 医生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坦诚地与其他医生谈论对医疗实践的困惑,并感知死亡对人的意义等。从这点出发,她认为病人和医生都需要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即叙事医学。

随着叙事医学的兴起,文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拥有“叙事能力”的医生,意味着能够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郭莉萍教授讲到,“文学为医学生提供宝贵的内省机会, 只有省察自己才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对苦难和死亡的态度,这些都是好医生需要的品质。”叙事医学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医学人文走向临床,进一步弥合技术与人性的鸿沟,医生要善于倾听,推动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促进公众对医学的理解。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医学的自然属性(科学)和社会属性(人文)是其必要组成部分,人文不是医学科学的补充,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共处于医学知识的统一体之中。人文教育培养人性、灵性,人文文化决定着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医学的发展走上了不归路,因此, 我们需要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需要人文理性的反思!走进全人的时代。这也许是一名医学生深深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刘俊荣. 人文视野中的医学[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2] 郎景和. 医道[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 郭莉萍. 叙事医学:医学人文的新形式,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3.12.10

论文作者:任俊杰1 任宏杰2 王科科3 户瑾4 朱茂峰4 潘丽娟4 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走出医学“半个人”的时代论文_任俊杰1 任宏杰2 王科科3 户瑾4 朱茂峰4 潘丽娟4 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